第十三章 不散的軍魂 後記

我一直認為,任何一部有價值的書,特別是「史書」,都是以前人開鑿的隧洞或構築的台階,朝前朝上發展的,也與各方的幫助分不開。

所以我感謝南昌八一紀念館鄭館長提供的採訪線索;感謝《浴血的太陽》作者羅政球將其寫得極為認真的紀實長篇贈於我參閱;感謝被人遺忘的南昌起義將領彭干臣之子彭偉光所無私提供的一手材料和多次長談;沒有他們的幫助,完成此書的困難將無限加大。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編輯們多年的熱心相助,軍事科學院審讀同志的細緻入微,都使我受益匪淺,自然應在感謝之列。

我在這裡還要特別感謝一位只見其書而未曾謀面的老師張俠先生。他是南昌起義研究的先行者,可以說後來流行於世各種有關南昌起義的紀實作品,從史料到觀點,很少能超脫他的影響,也很少不從中吸取營養,或以其為酵母來發泡自己作品的。我自然也是受益者。

其餘參考的材料已經堆積如山。主要書目大多出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有關共產國際方面的材料;人民出版社和中共黨史出版社的南昌起義資料;中央文獻出版社和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周恩來及元帥傳記;以及將帥們的回憶錄等等,不一一列舉了。

尹家民

初稿於1996年8月30日,定稿於1997年3月5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