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風暴前夜 十字路口葉劍英

就在這時候,一位國民革命軍中頗有聲望的將領,卻毅然選擇了處於低潮中的共產黨。就像這次選擇一樣,後來他在中國革命諸多危難之機,都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他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葉劍英。

葉劍英是廣東梅縣人。據葉氏宗祠族譜記載,葉劍英的祖先是宋朝時由中原南遷的漢人,即所謂「客家人」。

少年時,葉劍英漂泊南洋,習武雲南,以後追隨孫中山,投奔粵軍,於1920年春加入國民黨。黃埔軍校籌辦時,他在講武堂時的老師王柏齡非常器重他,調來做助手,後被正式任命為教授部副主任。教授部主任就是王柏齡,他也逐漸覺察到葉劍英同廖仲愷、鄧演達等國民黨左派和一些共產黨人過從甚密,曾多次告誡葉不要對政治太熱心。葉劍英並不理會,曾想去蘇聯學習,也向黨組織正式提出過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申請。中共組織接到葉劍英的申請後,派熊雄同他談過一次話,談後卻一直沒有迴音。後來,他才得知個中緣由:當時,中共組織的大多數成員都認為可以吸收葉劍英入黨,但有少數成員提出,葉劍英是蔣介石嫡系部隊的高級軍官,需要慎重,作較長時間的考驗,事遂擱淺。葉劍英倒並未灰心,仍在積極爭取。因為葉劍英英勇善戰,指揮有方,北伐開始後,蔣介石調任葉劍英為總預備隊指揮部參謀長。兩次攻打南昌,一師師長王柏齡和代師長王俊都不聽葉劍英的建議,結果都招致敗跡。參加戰鬥的黃埔學生怨氣橫生,紛紛向蔣介石告狀。直到第三次攻擊,才佔領南昌。由於王柏齡臨陣脫逃,葉劍英率總預備隊指揮部,隨一師駐守南昌。南昌之役,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使蔣介石深感自己的嫡系部隊問題嚴重。他痛誡一、二師長官,責罵王柏齡、王俊「根本不是帶兵人才」,提出對二王懲辦、撤職。他聽說在南昌戰役中二王不聽葉劍英的勸告,以致連連失利,於是特意召許葉劍英佩劍晉見。蔣介石見到葉劍英,先是誇獎一番,然後攤出了此次召見的底牌,說:「現在一師沒人指揮,我看你就去一師當師長吧!」

葉劍英絲毫沒有思想準備。他想到一師是蔣的嫡系,有些軍官目空一切,很難管束,同二王的關係也很難處,而且對蔣介石的面目還看不清楚,所以婉言謝絕說:「謝謝校長好意,只是我身體不大好,待打完仗再說吧,我還願意繼續當參謀長。」

蔣介石信以為真,立即吩咐軍醫官給葉劍英看病。軍醫官煞有介事地檢查了半天,拿不準是什麼病。葉劍英憋住笑:「我還沒吃早飯呢,等你檢查確診,人都要餓死了。」

軍醫官沒有辦法,只好胡亂開個藥方子。葉劍英懂得一點中醫,看了看方子,是些「太平葯」,便叫護兵煎幾付吃下去,應付了事。

南昌之役,北代軍俘虜了孫傳芳的軍官數百名,士兵數萬人。蔣介石為了擴充實力,決定將收編過來的贛軍組成新編軍,任命葉劍英為新編軍第二師代理師長。葉不便再推辭,只好受命,領兵開赴吉安。

那時的葉劍英才30出頭,高高的個頭,白白凈凈的面孔,人不胖,不大穿軍裝,經常穿一身中山裝。人很帥,也很威風。他的衛隊,每人都帶著20響駁殼槍。但他為人和藹可親,沒有一點官架子。

不久,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江西也很快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吉安的反動分子,也在全城實行戒嚴,查封工會、農會、學生會、報館等革命機構,強行押送國民黨左派和革命團體負責人出境,並收繳了縣農協自衛隊的武器。共產黨人被迫轉入地下活動。

尋覓中的葉劍英,一下被現實推至十字路口:

繼續留在蔣的隊伍里,為蔣效命,升官發財,對他來說易如反掌。蔣介石很賞識葉劍英。他不單單看重葉劍英年輕有為,才華出眾,更重要的是因為這個出生在廣東的儒將,曾經追隨和保衛過孫中山,在廣東地區和粵軍中很有些影響。他想把葉拉過來,以便利用其威望和才幹,籠絡住人心,將來控制南粵當不成問題。

另一條路閃閃爍爍,朦朦朧朧,究竟在何方,他一時也難以說清。但有一點,他心裡清清楚楚:這必定是一條充滿艱辛而重新開始的路。而正是曙光之路才有希望。50年後,葉劍英曾對採訪人談起過當時的心情:「寧漢分家以後,蔣介石說漢口反革命,武漢說蔣介石反革命,兩下吵。我對武漢沒有多少懷疑。但蔣介石還是總司令。究竟跟著誰走?那時沒人來,也沒電報來。我就自己看報紙,關上門,想了幾天,什麼問題都想到了。我想到自己年輕時立志為國為民做點事,參加革命後當了師長。那時師長每月差不多都 有二三萬元收入。二三萬元不少了,10個月就是二三十萬,公公道道,做二三年師長就是個百萬富翁。 如果只是為了個人,跟蔣介石走,至少可以做大官。但是,蔣介石在上海屠殺工人,屠殺群眾,變成了十足的反革命!一個革命,一個反革命,陣線已是很分明了。參加革命,還是反革命?想了想,只有革命才有出路。所以我就下了決心,通電全國反蔣。一邊倒,倒到武漢方面。」

葉劍英定下決心,就同身邊幾個要好的軍官談了自己的打算:通電全國,公開反蔣。而後召集全師的軍官開會,明白告訴大家:願意革命的,擁護武漢政府的留下;擁護蔣介石,想去南京的,也請自便。葉劍英的這一舉動使當時政界和軍界大為震驚。原第四軍副軍長陳可鈺將此事報告了蔣介石:「葉師長反我們!」蔣介石連頭都沒抬,嘴裡說知道了,其實根本不信。陳可鈺再次報告:「葉師長真的反對我們!」蔣介石偏了偏頭,說:「好啦,知道了,你下去吧。」還是將信將疑。

這時,吉安二師的右派軍官和「孫文主義學會」分子與當地右派勢力勾結起來,準備鬧事。葉劍英與左派軍官緊急秘密商議,決定二師舉行武裝暴動,拉隊伍北上,投向武漢國民政府。

吉安的反動勢力似有覺察,也加緊了行動。他們的矛頭直指葉劍英。

這一來,葉劍英在吉安便站不住腳了。他決定先去武漢聯絡。臨走前,幾個相近的軍官和師部人員以給師座祝賀生日為名, 在師部駐地後花園,擺開幾桌酒宴,席間,議論起軍機。有的團長急於舉事,對葉劍英說:「師座,還是快乾吧!」葉劍英示之以緩:「舉兵重在擇時,或早或晚都受其亂。」為了掩人耳目,他和幾個軍官上路時都化了裝,並分頭起程。他剛走,二師左派軍官成立了臨時革命軍事委員會,於5月6日通電討蔣。電文一發出,遭到右派軍官的激烈反對,一時間雙方劍拔弩張,二師陷於分裂狀態。臨時革命軍事委員會見勢不妙,於13日夜舉行了武漢暴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逮捕了反動軍官,控制了部隊。

但是,這次暴動由於缺乏經驗,孤軍無援,很快就被朱培德第三軍的楊竹軒、楊如軒所部包圍繳了械。

消息傳到蔣介石那裡,這才記起陳可鈺的話,大為惱火,立即吩咐下屬給國民黨中央執委會起草呈文,要求將葉劍英開除出黨,並加通緝。

再說到達武漢的葉劍英,所聞所見並非是他想像中的革命政府。不要說政府自己「四面楚歌」,就是武漢市內也是米荒鹽荒油荒煤荒,到處是失業的工人。在亂糟糟的現實面前,葉劍英再次陷入迷惘。他住下後,便去找軍事部長譚延闓述職。他向譚延闓報告了新編二師和吉安的現狀,請求接濟槍械、糧餉。他哪裡知道譚延闓早與蔣介石暗送秋波,是個腳踏兩隻船的老投機家,怎肯資助反蔣的二師呢?他勸葉劍英暫時留在武漢,看看局勢的發展再說。

葉劍英只好下榻武昌朝陽旅館。朝陽旅館是廣東人開的,常有廣東籍的客人來往和住宿。說來也巧,正在他心神不定時,遇到了梅縣同鄉李世安。李是秘密的共產黨員,在廣州時就與葉劍英見過面,1925年第一次東征時葉劍英任梅縣縣長,李世安也在梅縣葉劍英的母校任教,倆人建立了友誼。李還結識了東徵到梅縣的周恩來。1927年2月,李世安離開梅縣到上海,在那裡又見到了周恩來。後來轉到武漢,在市公安局當主任秘書,他以這個公開身份作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這次與葉劍英相見,倆人徹夜長談,都有一種他鄉遇故知之感。葉劍英閑住幾日後,軍事部來人通知他出席武漢政府召開的國民議會,會議由譚延闓主持,討論寧漢分裂後的形勢和前途。

會上,葉劍英也談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說我是蔣介石的嫡系,蔣待我不錯,蔣介石給了一個『巴掌』(職權),我拿這個『巴掌』打老蔣,這不合人情,對不住老蔣。其實,不是我對不住他。他在上海殺了那麼多人,我怎能還跟著他干呢?」

在這次會上,獨立十五師師長賀龍也慷慨激昂地發表了反蔣言論。這是葉劍英與賀龍的第一次見面,雙方印象都很深刻。

葉劍英還是想回到吉安。路過南昌時,見到軍官教育團團長朱德,在反蔣大會上,葉劍英忍不住又打開話匣子:「有人問我反蔣圖什麼?我說我反蔣不圖什麼,只圖個革命。我們革命的槍口要對準反革命。蔣介石自己跑到我們槍口上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