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子

1932年,四川成都至內江一帶槍炮隆隆,以劉湘、劉文輝為對手,鄧錫侯、劉存厚、潘文華、田頌堯、楊森等大大小小軍閥參與的「成都會戰」打響。這是一場為爭奪地盤「黑吃黑」的軍閥混戰。軍閥混戰給四川人民帶來沉重災難,拉夫拉丁,派款派捐,征糧徵稅,敲骨吸髓,殺人放火,無所不為,廣大貧苦百姓走投無路,生不如死。就在軍閥混戰正酣時,突然一道消息如同閃電劃破夜空,如同驚雷震動巴山蜀水:紅軍來了!

1932年12月18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四方面軍從鄂豫皖根據地出發,經過千里西征,翻越大巴山進入四川,解民倒懸。紅四方面軍入川後,紅旗所向,萬民歡呼,敵人膽寒。短短數月,紅四方面軍粉碎四川軍閥田頌堯的「三路圍攻」,解放通(江)、南(江)、巴(中),發動工農群眾建立紅色根據地;儀(隴)南(部)、營(山)渠(縣)、宣(漢)達(縣)三大戰役,摧枯拉朽;反「六路圍攻」橫掃千軍如卷席,打得劉湘為首的四川軍閥落花流水,望風而逃。成千上萬的貧苦百姓壺漿簞食,喜迎救星。

紅四方面軍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發動群眾,建立各級黨組織和革命政權,擴大紅軍,近一年時間,根據地擴展到二十多個縣,紅軍發展到八萬之眾,川陝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國西北部最大的紅色革命根據地,革命的紅旗在巴山蜀水高高飄揚。

1934年,毛澤東在瑞金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說:「……由於紅四方面軍的遠征,在遼遠的中國西北部,開展了廣泛的群眾革命鬥爭,把蘇維埃的種子廣播到革命形勢比較落後的區域中去了。紅四方面軍的英勇善戰,在不足一年之內,已經在二十餘縣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已經發展了十倍以上的紅軍隊伍,號召了整個四川的工農勞動群眾與白軍兵士傾向於蘇維埃革命,在中國西北部建立下蘇維埃革命新的強有力的根據地。川陝蘇區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個大區域,川陝蘇區有地理上、富源上、戰略上和社會條件上的許多優勢,川陝蘇區是揚子江南北兩岸和中國南北兩部間蘇維埃革命發展的橋樑,川陝蘇區在爭取蘇維埃新中國偉大戰鬥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義。」

雖然由於形勢的發展,1935年5月,紅四方面軍離開了川陝根據地與中央紅軍和紅二、紅六軍團一起北上長征,但紅四方面軍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光輝業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和中國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巴山紅旗永遠飄揚在四川人民和全國人民心中。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