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毛澤東用兵一江山島,告訴蔣介石別以為簽了美蔣條約就有了萬靈符

毛澤東用兵一江山島,是告訴蔣介石,我們想打就打,別以為簽了美蔣條約就有了萬靈符。

(浙東前線,1954年12月—1955年2月)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人民海軍三十一大隊的六艘魚雷艇在四艘護衛艇拖帶、掩護下首先南下。為尋找有利戰機,魚雷艇一連在海上隱蔽待機十三個晝夜。十四日零時五分,高島觀通站雷達發現目標,指揮所判明為敵「太平」號軍艦,隨即命令一五五、一五六、一五七、一五八魚雷艇出航。

「太平」號原是海軍「戴克爾」號護衛艦,一九四六年被「贈送」給國民黨海軍。該艦排水量一千四百三十噸,主要武器裝備有七十六點二和四十毫米炮各四座,二十毫米機關炮十門,是國民黨海軍的主力艦之一。

零時五十二分,四艘魚雷艇在岸上雷達引導下向敵艦接近。一時二十八分,一五五艇槍炮兵發現敵艦燈光,海上指揮員鐵江海立即命令各艇修正航向加速前進。當距敵艦20—30鏈時,由一五五、一五六兩艇擔任主攻,一五七、一五八兩艇策應阻擊,成左梯隊接敵。一時三十五分,四艇先後向敵艦發射魚雷,眼見在敵艦首炸起水柱。敵艦中雷後,慌亂地對空盲目射擊。這艘失去動力的護衛艦於七時四十二分沉沒於高島方位一百四十度、距離十八海里處。

擊沉「太平」號是人民海軍魚雷艇部隊組建以來首先作戰取得的勝利。它對國民黨海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台灣當局高級官員在二十四小時內召開了兩次緊急會議商討對策。美國報界也為此驚呼:「太平」號被擊沉,「證明共產黨中國現在擁有很大的海軍力量。」

——摘自人民解放軍《海軍史》

太平艦在發現敵人猝然攻擊之前已經中了二枚魚雷,船長唐廷襄令全船動員緊急應戰,一方面開動了全部抽水機抽水,同時發出求救訊號。但此次海戰進行得太快,在附近海域巡航的另兩艘國軍驅逐艦尚未來得及前往馳援,太平艦已四處著火,隨後船身便傾斜,失去了續航力。中共打了就跑戰術奏效,立刻命魚雷快艇退走,大陳海域上只剩下太平艦孤獨地在掙扎,一股股的濃煙在艦上升起。十七小時後,在連續不斷的爆炸聲中,這艘火力和噸位在海軍中排名第七的驅逐艦,國為進水過多帶著副艦長宋季兄中校和二十七名官兵於清晨七時十五分在大陳外海沉沒。

中共奪取政權五年之內,國共海戰一直是國軍居於絕對的優勢,太平艦事件是中共政權建立後最大的一次海戰勝利。十一月十四日,大陳太平艦沉沒後,舉國震驚。

——摘自台灣風雲書系《海峽烽煙》

自從浙東前線指揮部成立與福建前線九月炮轟金門以後,張愛萍指揮參戰部隊在浙東按預定計畫展開了攻島作戰。對大陳地區的海空攻擊是從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正式開始的。經過幾十天的戰鬥,海軍出動艦艇不斷襲擊大陳島的國民黨軍艦艇,航空兵連續轟炸大陳各島的國民黨守軍及艦隻,初步取得了浙東地區的制海制空權,三軍協同準備攻佔一江山島的目標已經迫近。

正在這時,張愛萍面臨了新的難題,原定於十二月二十日左右攻佔一江山島的計畫,須向後推遲。

十二月中旬,參戰部隊的指揮員們紛紛來找張愛萍,焦急地彙報戰士臨戰思想波動。十二月十六日國務院通過頒布新的兵役法,並正式研究通過第一個軍官服務條例,戰士由志願兵役制改為義務兵役制。當時部隊戰士大多是解放前後志願入伍的,按照規定其中大部分要在舊曆年前退伍,許多老戰士對於參戰自然有了各種想法。

張愛萍聽了卻並沒有顯得焦躁。他主要還不是在為部隊的思想情緒操心。他十四歲就參加革命,戎馬半生,至今雖四十來歲,卻已率部隊出生入死,身經百戰,他對自己部隊的幹部和戰士充滿著信心。他說:「我相信我們戰士的覺悟。思想波動可以轉化為思想動力嘛!我們的軍隊區別於世界上任何其它軍隊的,就是我軍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寶貝』,指揮員要把心掏出來,把道理講清楚,把工作做到家,把戰士的具體問題解決好:這臨退伍前的最後一仗,照樣打得好!」

張愛萍主要受困擾的是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給渡海作戰帶來了波折。

十二月二日,美國和台灣當局終於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由此驟然引起了形勢的變化,這一條約宣稱美國和台灣當局雙方有「為自衛而抵禦外來武裝攻擊的共同決心」,台灣方面如遭攻擊,美國要立即採取行動。條約同時還規定,美國有在「台灣、澎湖及其附近部署美國陸、海、空軍之權利」。這個條約是干涉中國內政,使美國出兵侵略台灣合法化的侵略性條約。條約自十二月初簽訂後,美國海空軍在台灣海峽的活動加強了。美國提供給台灣的第一批F-86型噴氣式戰鬥機也運到台灣。杜勒斯還在芝加哥發表談話,聲稱美國必須對中共在沿海島嶼的挑釁作出強有力的反應。

解放軍攻擊大陳時,美軍是否會真按條約而出動協防?這在當時還是一個未知數。

於是,對大陳打與不打?究竟何時打?不能不引起決策者重新考慮。

毛澤東與中央軍委考慮到美國在簽定了《共同防禦條約》後也不會改變其原先的態度,不會因為大陸沿海幾個島嶼就再同新中國繼在朝鮮較量後又打一仗,因而對美國炫耀武力既不必懼怕,也不可以示弱。

正如江南在《蔣經國傳》中評述:

毛澤東緊接著協約簽訂後不久而用兵,一方面考驗美國的真實意向,一方面給蔣猛摑一掌,告訴台灣軍民,有這個條約,解放軍還是想打就打,別以為這個條約是萬靈符。

毛澤東再次確定攻打大陳的決心後,讓中央軍委指示浙東前線指揮部:在避免同美軍衝突的前提下堅決攻擊大陳和一江山島,攻擊時間推遲至翌年一月,攻擊目標不限於一江山島,只要發現其設防薄弱的島嶼,我又有攻佔之絕對把握,可一舉攻佔。

明確了中央軍委的指示後,張愛萍的「浙東前指」又緊張、活躍、忙碌起來。

為了確保渡海作戰時的制海制空權,同時也為了隱蔽作戰意圖,張愛萍部署空軍連續轟炸上、下大陳島。據統計,從十二月二十一日至翌年一月十日的二十天內,華東空軍總計出動了空軍轟炸機二十八架次,強擊機四十六架次,殲擊機七十架次,五次轟炸大陳島。特別是一月十日,浙東沿海颳起了大風,風速達每秒鐘十五米。空軍前指判斷國民黨艦艇不會出海,只能停泊在大陳港內。機會難得,聶鳳智司令員果斷決定,冒風起飛,集中兵力對大陳港內的軍艦實施突擊。從六時三十八分至十六時四十三分,出動各型飛機一百三十架次,取得了擊傷、擊沉國民黨軍艦五艘的戰績,其中坦克登陸艦「中權」號被炸沉沒。當天夜間,華東海軍魚雷快艇又在大陳西南擊沉了國民黨海軍「洞庭」號炮艦。自此,國民黨海軍的艦艇一般不敢再進入大陳海域。

在精心部署作戰的同時,張愛萍還抽時間親自來做將退伍老兵的思想工作。在一九五五年過新年的時候,張愛萍找來登陸部隊的三名戰鬥骨幹,像拉家常似的聊了起來。指揮員平易近人的態度使戰士敞開了心扉。戰士們向司令員掏出了心裡話,司令員也向戰士們傾吐了作為戰役總指揮的知心話。將軍發自肺腑的話打動了這三位戰士的心。他們看到了形勢和自己肩上的責任,懂得了決不可把仗留給未經訓練的新同志來打。於是爭著向司令員表示:不解放大陳島決不回家。

張愛萍非常高興,隨即於元月二日,在寧波召開三軍幹部和戰士骨幹思想動員大會。會上,張愛萍先請這三位戰士上台向大家現身說法,接著,他親自作了戰鬥動員報告。指戰員們情緒沸騰起來了,許多人當場就著膝蓋寫了請戰書。會後,部隊求戰情緒進一步高漲。老戰士們紛紛要求推遲複員。

把陸軍當作海軍陸戰隊而登陸作戰,戰前的訓練就格外重要。加上解放軍沒有海、陸、空三軍配合作戰的先例,張愛萍將聯合作戰的特別訓練抓得十分細緻嚴密。訓練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各軍兵種分練,著重提高分隊的登陸作戰的技術與戰術,以及本軍兵種內部的協同。步兵主要進行步兵排和連的裝載、航渡、登陸突擊及縱深作戰等訓練;炮兵主要訓練海上射擊和隔海射擊;海軍登陸輸送隊主要訓練單艇以及分隊、大隊進行編隊、輸送和掩護登陸部隊的衝擊動作;空軍主要進行對海上點狀目標的轟炸、俯衝、投彈以及殲擊機空中戰鬥的訓練。第二階段為各軍兵種的合練。在這個階段,選擇了與一江山地形類似的大、小貓山為演習場地,在大謝島建立的聯合演習指揮部的指揮下,連續進行了三次營規模的登陸聯合演習。

這次訓練相當艱苦。碰上這年冬天,浙東地區陰雨連綿不斷,寒風像刀子一樣,訓練又在泥濘的海灘和近似一江山島的石頭光山上進行。戰士們還從船上跳進深及胸部的海水,搶灘衝擊。張愛萍也和指戰員們一起搶灘、登艇、爬山頭。三次演習他都自始至終參加到底,有時還和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