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杜勒斯的「神諭」方案,周恩來與蔣介石基本立場驚人一致的反對

杜勒斯策劃的「神諭」方案,遭到了周恩來與蔣介石基本立場驚人一致的強烈反對。

(馬尼拉一台北一華盛頓,1954年9月3日—1955年2月7日)

約翰·杜勒斯不止一次到過馬尼拉這個美麗的城市,他覺得,熱帶雨林植物,火山島嶼景觀,棕色皮膚的居民,成為這個太平洋島國不可或缺的美的元素。二次大戰後他來到被美軍炮火夷為墟圩的馬尼拉時,曾經驚異海灣邊上那座美麗而古老的馬尼拉飯店為什麼能奇蹟般在戰火中保留下來;據說那是因為麥克阿瑟將軍是該飯店的董事,並在頂樓上擁有一套神秘的房間。這次他來到馬尼拉,使他驚異的是黃皮膚的華人在這個島國上為什麼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具有美國財團巨富背景的菲律賓食糖大王們執掌著島上的政權,而華人家族則操縱著高級金融。在家財達數十億美元的四十個家族的核心圈子裡,至少有十個華人家族居於最高地位。他最近經常在思考華人問題。自從艾森豪威爾總統選擇他來擔任國務卿,使他置身於白宮權力中心的位置時,大陸上那些共產主義意識化了的中國人,就特別使他覺得困惑與激怒。

九月三日共產黨中國人炮擊金門時,杜勒斯正在馬尼拉開會。美國、英國、法國、菲律賓、紐西蘭、澳大利亞、泰國、巴基斯坦八國代表在馬尼拉聚會,討論與簽訂《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本來他覺得沒有台灣參加是件遺憾事,台灣蔣介石是個反共堅定的鬥士,考慮到需要英國參加簽約,而英國已在一九五零年承認了大陸新中國,不便再和台灣當局結為軍事同盟,兩相權衡,大多數與會國還是主張舍台而取英,所以這一個以反共為目標的軍事同盟條約,未讓台灣當局加入。蔣介石當然十分不悅,只能無可奈何而已。

杜勒斯得到「九三炮轟金門」消息後,立即讓駐菲律賓使館加強與白宮聯繫。華盛頓與台北方面都給他轉來了金門炮戰的情況報告。第七艦隊也奉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圖普上將的命令離開馬尼拉灣進入待機位置。白宮還通知他,艾森豪威爾總統準備召開國家安全會議,討論採取一個明確的決策,希望他趕回華盛頓參加。他自己覺得,回國之前時間允許的話,可以飛赴台北會見蔣介石,了解情況及聽取蔣的意見。據美國人比爾的《杜勒斯傳》寫道,杜勒斯在馬尼拉那幾天,用「相當多的時間和心思」來研究全門問題,並就此與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圖普上將進行了商討。

九月八日,《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剛剛簽完字,他就急匆匆啟程飛往台灣。九月九日,蔣介石在陽明山總統官邸與他見了面。他知道蔣介石會對台灣被排除在《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之外而不悅,於是就主動說:「美國在努力創造一種局面,使東南亞各國在本地區如再發生戰爭時,能夠肩負起自己的責任。昨天在馬尼拉簽字的東南亞防務條約就是這種努力的結果。我希望閣下對此條約不要過分重視。我的公開談話往往被人誤解,我聽說我的談話曾使閣下感到不安。今天我願向閣下保證:美國決無意拋棄您領導下的中國政府。」

蔣介石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美台雙邊防禦條約問題,說:「您就任美國國務卿以來,在遠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別值得稱讚的是;我注意到你拒絕參加重新召開的日內瓦會議;以及印度支那分裂後你使東南亞條約組織度過危機而取得輝煌成果。可是,說到這裡,我也願意指出,近來美國政策從整體上來說有些猶豫不決,缺乏主動性。如果美國對台灣採取一種果斷政策,我斷言,沒有哪個非共產黨國家會再主張接納中國共產黨加入聯合國,或託管台灣。台灣的局勢也會穩定起來。實際表現這種果斷政策,就是簽訂擬議中的中美雙邊協定。各界人士認為你此時訪問台灣證明美國政府重視台灣。然而,如果你離台時竟未簽訂東亞安危之所系的雙邊協定,如果在東南亞條約組織簽字之後而對中美條約不做出決定,從有識之士看來,美國的遠東政策將遭受無可彌補的損失,東南亞條約組織的有效性也將是個疑問。美國已和以前的敵人日本簽訂了雙邊協定。美國和南朝鮮、美國和菲律賓也有類似的協議,而對中國,一個戰時的盟友,美國卻反而不願建立這種主要是政治上的和道義上的關係,這是使人不得不感到遺憾的。」

蔣介石焦急地提出了在杜勒斯離開台北之前就要簽定台美雙邊協定,已經表現得過於急不可耐了,確實有點顧不及起碼的外交禮儀了。

杜勒斯對此的反應是十分冷淡的,表示託辭要走。他說:「很遺憾,由於時間短促,我不能就此問題與閣下進行詳細討論。五分鐘或十分鐘後我就要離去。我不禁感到,這裡對條約的效力估計得有些過高。我記得在馬尼拉,菲律賓人認為,他們的受益不如台灣。台灣有第七艦隊協同防禦,一旦遭到中共襲擊,美國海軍、空軍立即投入行動。我抵台灣得到的印象是,這裡認為條約有助於安全,而訂有這種條約的國家則認為台灣享有更大的安全。」

蔣介石只好說:「美國目前的政策和態度固然不能說不對,遺憾的是,美國在行動上表現不積極,不主動。據我看來,美國的亞洲政策缺乏明確的重點。關於這一點,希望美國予以糾正。」

杜勒斯與蔣介石的會見就匆匆結束了。

杜勒斯在台北只逗留了五個小時,就匆匆而去。他在台北松山機場登機離去之前,得到消息:共產黨人對金門實施了更猛烈的炮轟。杜勒斯覺得,好戰的共產黨人經朝鮮停戰後一年多的準備,看來不止於停留在電台和報紙上空喊,是要動真的奪取金門、馬祖等島嶼和台灣了。剛才美軍駐台顧問團長蔡斯將軍告訴他:「毛澤東集結在上海到廣東一線的兵力,足以在幾天之內攻克沿海島嶼;中共還認為沿海島嶼事務是自己的內務,而且在朝鮮戰爭後成為世界第三空中強國而在台灣海峽地區享有空中優勢,總有一天會發動對沿海島嶼的進攻,進攻的時間不會拖得太遲。」

九月十二日,杜勒斯剛剛飛抵華盛頓,就被通知趕到白宮參加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二一四次會議。他儘管疲憊不堪,還沒有從長途空中飛行而陷入的時差反應中恢複過來,也得趕到與會。艾森豪威爾總統等他開會。他暗地抱怨給中國人整苦了。

在這次會上,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雷德福再次陳述軍方多數派的意見,主張在向國民黨提供隱蔽的援助的同時,美國空軍可以對這些小島採取行動,並應獲准有充分行動自由,可以襲擊大陸的炮兵陣地、機場和船隻。但是不動用美國地面部隊。

李奇微和國防部長威爾遜都反對美國在軍事上介入外島。因為,這幾個小島沒有太大的軍事價值,而介入則至少需要動用一個師的美國地面部隊。

威爾遜更反對幫助國民黨防守外島,理由是:如果沒有美國的幫助,台灣無力守住外島,而要守外島必須對大陸上的軍事目標實施打擊,這樣一來,無法向美國國內和盟國解釋為什麼美國不在朝鮮、越南與中國作戰,卻要為了這幾個不顯眼的小島而同中國較量。再者,美國沒有打有限的、不宣而戰的戰爭的傳統,必須要得到國會的批准才能進行戰爭。

艾森豪威爾在會上壓制了軍方多數派的意見,表示反對美國在世界各地承擔過多的責任,然後果在那裡防守。這位共和黨總統說:「各位,我們如果要打總體戰的話,坦率地說,我寧願是和蘇聯而不是和中國打。作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我優先考慮的是美國的全球戰略部署和國家的根本利益,不想為了幾個小島在亞洲陷入與中國的戰爭,從而削弱了美國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與蘇聯抗衡的力量。」

艾森豪威爾說罷,將臉轉向杜勒斯。這表明該輪到杜勒斯發言了,並希望杜勒斯拿出一點新東西,不致於使這種美國最高決策層的會議開了幾次都無進展,都停留在軍方多數派要介入外島而總統把它否決的格局裡。

艾森豪威爾是十分倚重於杜勒斯的。

艾森豪威爾意識到,一個人不管多偉大,就其個人而言,是有局限性的,只有在千千萬萬其他人的幫助下,才能辦成事情。艾森豪威爾認為,總統領導的主要作用是挑選合適的人做合適的工作,並且和他們一起共事。他要的是有能力的、經過考驗的工作人員、敢想敢幹的人。在挑選他的內閣和白宮工作人員時,私人友誼根本不予考慮,艾森豪威爾連一個老朋友都沒有選用。艾森豪威爾組閣考慮挑選的第一個人就是約翰·福斯特·杜勒斯。他和杜勒斯並無來往,只是倆人曾在一起制訂過共和黨綱領中的對外政策要點。儘管艾森豪威爾對杜勒斯某些好戰言論,尤其是關於解放共產黨衛星國,以及「大規模報復」的思想感到遺憾,但是他讚賞杜勒斯是敢想敢幹、富於創見性的人。艾森豪威爾還對杜勒斯對世界事務的淵博知識,有深刻的印象。有一次艾森豪威爾對人說:「我知道只有一個人比杜勒斯到過全世界更多的地方,同更多的人談過話和知道得更多,這個人就是我。」

杜勒斯接著發言,沒有辜負總統的期望,提出了一個新建議。杜勒斯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