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蔣介石要將大陸剩下的王牌五十二軍派往朝鮮參戰,被杜魯門巨絕

蔣介石要將其在大陸剩下的最後王牌五十二軍派往朝鮮參戰,被杜魯門所拒絕。

(台北—華盛頓,1950年6月底—1952年2月)

為了達到出其不意的突襲效果,大凡戰爭都是在星期天打起來的。這已經不是什麼秘訣,而是一條發動戰爭的規律。儘管以前已經有了許多星期天開仗的先例,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五日星期天,在南北朝鮮交界的三十八度線,又突然爆發了戰爭。戰爭往往要使交戰的雙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朝鮮戰爭,後來演變成中國與美國兩大國的較量。據歷史記載,三八線上剛打響時,毛澤東主席與杜魯門總統的反應有一點相同:並不像蔣介石一樣是興高采烈、喜出望外的。

新中國建立以後,中國大陸上有幾十年遺留的戰爭創傷需要醫傷。一九五零年六月上、中旬,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主持召開了中共七屆三中全會。毛澤東在會上作了《力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的書面報告,作了有名的《不要四面出擊》的講話,他主張為了建設新中國,要團結大多數人,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的大多數,不要四面出擊,樹敵大多,造成全國緊張。接著,毛澤東又參加六月中下旬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政協會議,請各方代表人物來討論即將公布的《土地改革法》。至一九五零年六月份,解放軍人數已經達到了五百四十萬這個龐大的數字。隨著大規模戰爭的結束及經濟建設的需要,除了保證有足夠的力量解放台灣、西藏,鞏固國防及鎮壓反革命,經毛澤東批准,準備在一九五零年下半年,複員一百四十萬人,使部隊保留四百萬兵力。毛澤東是在這一連串治國的會議中聽到朝鮮戰爭爆發的消息。他關注著,首先擔心的是這場戰爭會不會影響新中國建設的步子。即使在不久以後,麥克阿瑟將戰火燃到東北邊境鴨綠江邊。毛澤東是召開了好幾次政治局會議,反覆斟酌,不得已才決定彭德懷挂帥緊急出兵的。

由於時差的關係,戰爭爆發的時候,美國人正在過周未。杜魯門在這些日子以來,被國會的共和黨人搞得傷心透頂,幾乎忍無可忍,他在這個周末,樂得將外交事務拋到九霄雲外,放鬆頭腦,到密蘇里老家去過幾天清閑日子。總統座機飛過密西西比河上空,降落在堪薩斯城。難得的家庭團聚以擁抱、打趣及閑聊開始。只來得及吃了一頓合家晚餐,一陣急促的電話鈴將當晚家庭團聚的歡樂一掃而光。電話是國務卿艾奇遜打來的:「總統先生,我剛得到極其嚴重的消息。北朝鮮人已經入侵南朝鮮了。」

經過一陣忙亂之後,杜魯門只好中斷休假,集合他的隨從人員,乘飛機趕回華盛頓。

對於蔣介石來說,朝鮮戰爭爆發前那段日子,可以說是他一生中最傷心最難受的日子。海南島、舟山丟失後,台灣島上人心惶惶,就是他下令槍斃了陳儀、吳石几個大人物也沒能鎮住人心。杜魯門、艾奇遜在等著看他的笑話。蘇聯代表馬利克提出在聯合國驅逐台灣代表,「中國」席位應歸新中國;為此,馬利克為抗議國民黨人還佔據席位而退出了會場。海峽對岸,中共兩個兵團的大軍在每天登船操習水戰。有的報紙已經用「坐待斃命」來形容蔣介石的命運了。就是亞洲太平洋地區非共產黨國家五月底在菲律賓碧瑤開會,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錫蘭、巴基斯但、泰國等都派了代表出席,與會國家不同意菲律賓奎里諾總統邀請蔣介石參加。儘管蔣介石是這次會議的首倡者,為此他還專門從台灣出訪了馬尼拉與漢城發起開會。蔣介石確是夠傷心落魄的。

這段日子蔣介石特別關心報紙上的消息。他一天看兩次報。早上七點半吃早餐時看台灣各報。下午三點香港的報紙到了,他也要看。太忙的時候,侍從要為他用紅藍鉛筆划出該看的標題。議論他本本及台灣的消息,他特別關注。六月二十四日的香港某報轉載了一條印度報業托拉斯的快訊稱:艾奇遜已經表示過美國將在是否接受中國進入聯大的問題上不投反對票,而且華盛頓方面已經暗示了好幾次,它希望安理會的其他成員國「迫使」它接受紅色中國在聯合國佔有一席,有消息說有人已在動員法國和埃及投票贊成北京進入聯大。這當然是使蔣介石讀了十分酸澀的一則新聞。

六月二十五日早上七點過後,蔣介石像往常一樣翻閱報紙用早餐。負責簡報的蔣經國急匆匆拿著兩份材料走進來,說道:「打起來了!在三八線打起來了!」

蔣介石趕快接過材料掃了一眼,上面列著通過國際電訊零星片斷收到的消息:「金日成部隊乘星期天跨過三十八度線……」「李承晚守軍與北韓史大林戰車在三八線激戰……」蔣介石情緒有點激動,連臉色都有點脹紅,眼睛都亮了:「經國,加緊與駐漢城的鄒大使聯繫。」

蔣介石日夜盼望的第三次世界大戰,難道真的降臨了?!當晚十點鐘,台北才接到駐漢城大使鄒毓麟發來的第一封電報,報告北韓三軍越過三八線南下戰況。晚十點半,又接到第二封電報,報告使館應變情況及戰況進展。過了午夜,又接到第三封電報,報告鄒毓麟與南韓政府及美國使館聯繫情況,並反映了南韓亟需外援的情勢,還報告大使館必要時擬撤往釜山。蔣介石對於朝鮮戰爭的初步反應,和鄒毓麟的研判大致相同。鄒毓麟記述說——

今韓共南侵,釀成大戰,南韓全國奮起抗戰,等於對癌症實施外科手術療法,所謂「置諸死地而後生」,因禍得福,反得死裡逃生。韓戰對於台灣,更是只有百利而無一弊。我們面臨的中共軍事威脅,以及友邦美國遺棄我國,與承認匪偽的外交危機,已因韓戰爆發而局勢大變,露出一線轉機。中韓休戚與共,今後韓戰發展如果有利南韓,亦必有利我國,如果韓戰演成美俄世界大戰,不僅南北韓必然統一,我們還可能會由鴨綠江由東北而重返中國大陸。如果韓戰進展不幸而不利南韓,也勢必國此而提高美國及自由國家的警覺,加緊援韓決不致任令國際共黨渡海進攻台灣了。

當天,蔣介石還收到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從東京發來的急電,詢問蔣能否派一個軍赴朝作戰。同日,麥克阿瑟又向台灣派出以費爾德上校為首的「遠東軍駐台灣軍事聯絡組」。

六月二十六日,凌晨天未亮,蔣介石就致電南朝鮮總統李承晚,對南朝鮮戰事深表關切。接著,蔣介石在陽明山莊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出兵赴朝問題。軍方的首領反對出兵,可是王世傑。葉公超等文官卻認為這是政治上的一個難得的機會,應該出兵。會議經過叩個多少時爭論,通過了出兵朝鮮的決定。

此時,鄒毓麟又從漢城來電報告:南朝鮮急需外援,必須特別迅速,否則就緩不濟急;而外援之中可能的,第一是美國,第二就靠台灣了,如果沒有及時的外援,漢城固不必說,整個朝鮮半島,勢必在兩周內完全落入北韓共軍之掌中。當日,蔣介石拍板出兵後,立即向李承晚馳電聲援,並表示將採取有效步驟進行援助,其中包括派遣主力五十二軍附加第十三師共三萬三千人出兵朝鮮,直接參戰,並立即著手準備。對準備參戰部隊的軍官、兵員、裝備、運輸進行補充和調整,計畫經空中和海上將部隊運到朝鮮戰場,台灣當局還按蔣介石指示給美國國務院提出要求參加朝鮮戰爭的備忘錄,聲稱這些部隊將攜帶「中國自己手中所有的最優良的裝備。台灣將派C46式運輸機二十架運輸這些部隊,而且這些部隊可以在五天之內準備就緒,候命待發。」蔣介石自己也公開說:「中華民國政府軍距離韓國最近,是能夠赴援最快的友軍。」

駐防在台灣北部地區的第五十二軍是蔣介石從大陸撤出來的唯一完整的主力軍。在遼瀋戰役中五十二軍從營口市往海上逃跑,是該戰役中唯一漏網的國民黨的以軍為建制的部隊。來調防上海,曾與陳毅大軍在浦西激戰,後來乘軍艦經舟山退至台灣。亦曾經調防舟山群島。原軍長劉玉章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是一員驍勇的戰將,長城抗戰中在古北口負過傷,還參加過有名的台兒庄戰役及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甚為蔣介石所器重,後來在台灣曾獲晉陞陸軍一級上將。可見蔣介石為了通過朝鮮戰爭反攻大陸,將自己最後的王牌都願拿出來。

六月二十六日以後,五十二軍奉命進入一級戰備。全建制待命,隨時準備出發。二十六日,陸軍總司令孫立人奉蔣介石之命對五十二軍調整充實,郭永任軍長,李有洪任副軍長。

六月二十八日,台灣當局的外交部長葉公超授意駐美大使顧維鈞及在美文化名人胡適赴白宮拜會杜魯門總統,面交了蔣介石六月二十六日向社魯門建議派五十二軍馳援南朝鮮的電報副本,以示台灣方面的誠意。

六月二十五日這個星期天的傍晚七時,總統座機飛回華盛頓。白宮還在修繕,杜魯門在從機場驅車駛往臨時白宮布萊爾大廈的不長路途中,聽取了國務卿艾奇遜、國防部長約翰遜和副國務卿韋布的簡短彙報。到達布萊爾大廈後,杜魯門來不及吃飯,剛夠抽空給妻子打電話,通知平安到達,十三位負責全國軍事與外交的高級官員已經恭候在會議廳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