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抗戰中的桂林文化城 第三章 張雲逸代表中共中央來到桂林

(1937年6月—7月,桂林)

獨秀峰下的王城,是桂林的一處十分有名的名勝古迹。周長三里的城牆,青石塊砌的城垣,城高門深,古樹婆娑,使人感到氣勢森嚴,它是明代靖江王朱守謙建的府第,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自從1936年冬天,廣西的省會從南寧遷到桂林,從王府城垣那高深的圓拱形門洞出入的,就不僅是悠然自得的遊人了。因為廣西省政府設在王府里,廣西的高級軍政要員及南京政府或是外省來的官差,就頻頻在這東、南、西三個門洞里進進出出,使王府又從文物古迹成為壁壘森嚴的衙門了。

兩廣六一運動結束後,李宗仁覺得抗戰隨時都會爆發,南寧作為省會,距離北部灣海岸太近,極易受敵人從海上的威脅。出於戰略上的考慮,李宗仁才將省會遷至桂林,一是可避敵人自海上登陸的威脅,再則可與南京政府及各省取得更密切的聯繫。加以桂林多山洞,是最好的天然防空處所。廣西省政府的辦公大樓,設在大門北邊的一座宮殿似的樓房裡,飛檐層疊,赤紅色的巨柱高門,矗立在當年承運殿留下的雲階玉陛和勾欄望柱構成的高台上,給人一種府第凜然、衙明高深的感覺。

1937年5月底的一天下午,從省府里走出一個夾著皮包、模樣斯文、身材瘦削的人,穿藍布中山裝,青布鞋白布襪,年紀51歲。他走下那雕有圖畫的石階以後,沿青石路走出大門,沒乘小汽車,也沒叫人力車,步履匆匆地趕去八桂廳開會。他就是桂系民主派的代表人物李任仁,字重毅,人稱重老。據梁漱溟先生考證,李任仁的名字「任仁」、「重毅」出自《論語》:「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李任仁趕去參加李宗仁主持召開的桂系高級官員會議,會議內容是:中共中央的全權代表張雲逸即將來桂林與桂系談判合作抗日,桂系將採取什麼對策。李任仁當時擔任廣西教育廳廳長,又曾是白崇禧的老師,在廣西是十分有影響的人物。他知道,在會上免不了又有一場爭論。西安事變以後,廣西的文武官員思想混亂,意見分歧。有的對抗戰缺乏信心,有的高級將領對蔣介石會不會參加抗日表示懷疑,有的認為蔣介石已停止「剿共」,很可能會抽出兵力來壓迫地方勢力,廣西要準備對付新的蔣桂戰爭。李宗仁、白崇禧也說:「蔣介石不可靠,我們不要上蔣介石的當。」在不久以前,劉仲容從西北回到桂林,李宗仁曾經召開過桂系高級官員座談會,聽劉仲容先生介紹西北之行的情況,轉達了毛澤東的重要講話。劉仲容在會上說:「毛先生說了,抗日是人心所向,這是老蔣阻擋不住的。我們有充分的條件,聯合各個方面的力量,逼蔣抗日。據毛先生估計,今天的局勢已經不同過去,蔣介石不打日本打內戰,辦不到了。」李任仁聽了十分興奮,認為國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將會實現,他在會上表示:「毛潤芝先生的看法有道理。我們廣西應該做好相應的準備,與中共加強聯繫,通力合作。」而黃旭初、潘宜之等人卻說:「我們只能自己干自己的,建立自己的政治思想,不能抄襲共產黨的理論作為自己的理論。」並以此為借口反對國共聯合抗日。沒有得出統一結論。

李任仁趕到八桂廳時,與會人員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李品仙、王公度、甘介侯、黃同仇、潘宜之等已快到齊。八桂廳是李宗仁在桂林辦公的地方,經常在此召集高級軍政人員商討重要事宜。這次李宗仁召集討論與張雲逸談判對策,分歧仍然很大,黃同仇、黃旭初、潘宜之等頑固派還是老調重彈。這次,李宗仁沒有說什麼話,白崇禧也較為沉默。李任仁、王公度主張與中共搞好合作,其他人各談各的。吃了晚飯又繼續開至夜深,仍未有具體結論。最後決定由王公度對張雲逸的桂林之行,作好周密的安排。因張雲逸此次來桂林談判是秘密進行的,不能讓蔣介石在桂林的特務獲悉。李宗仁並決定派劉仲容到荔浦車站迎候張雲逸。李宗仁說:「以前人家在廣西跟我們打仗,現在人家來廣西跟我們商討合作抗日,我們要做到禮儀周全。」

當晚散會時,李宗仁囑咐李任仁第二天再來一次。第二天,李宗仁、白崇禧單獨聽取了李任仁的意見。李任仁說:「西安事變表明中共不計舊仇宿債,真正實行抗日救國。這次張先生來桂林談判合作抗日,我們廣西方面應該拿出真心實意,與中共合作,共赴國難,救國救民。這是廣西人民乃至全國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亦符合中山先生之遺願。」李宗仁決定讓李任仁參與跟張雲逸商討團結抗戰的具體方案;為了避開蔣介石的耳目,可以安排到李任仁與白崇禧的老家臨桂縣會仙鄉去進行。

1937年的夏天來得早。在桂林5月末6月初已經炙熱灼人了。那幾天,李任仁更感到熱乎乎的。這個老同盟會員、孫中山先生的忠實追隨者,已經從全國的局勢及自己的親身經歷,預感到國共合作的新時期就要到來了!

李任仁出生在鄉村中醫的家庭里,家裡日子也十分艱辛,只有能力供養長子一人讀書。作為次子的李任仁,只讀了一年私塾,就不得不輟學,14歲時去中藥鋪當學徒。他天資聰明,從小愛讀書,喜歡打抱不平,主持正義。他16歲那年,父親因仗義直言,為民請命,到縣衙門告狀,告惡霸勾結縣衙明師爺私征酒稅,坑害人民。狀紙被師爺暗中扣下,父親則被處以聚眾抗捐罪,關進大牢。李任仁聞訊趕進桂林城,當街攔住縣官大轎喊冤,曆數師爺、惡霸之劣跡。父親終於被釋放回家,老人認為受人欺侮在於家無功名,決定再送任仁讀書。兩年後,李任仁考中秀才,回鄉創辦會仙小學堂,白崇禧是第一班學生。白崇禧家道貧窮,僅靠姐夫賣牛肉,姐姐幫人做針線,勉強送其讀書。有時連文具課本也是老師贈送。李任仁和白崇禧就此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在同盟會的影響下,李任仁帶頭剪掉了頭上的辮子。辛亥革命爆發前一年,李任仁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開始從事地下革命活動。1921年12月,孫中山到桂林發動北伐。這時,已是桂林第三中學校長的李任仁,代表桂林教育界,親自謁請中山先生出席桂林教育界召開的歡迎大會。中山先生欣然出席並發表演說,李任仁主持大會並致歡迎詞。後來,李任仁誠心擁護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中山先生在京逝世時,已任桂林縣知事的李任仁含淚提議,在桂林王城內建中山公園、中山紀念塔,並把玉皇閣改建為中山紀念館,以示繼承中山先生遺志。

在李任仁建議下,李宗仁、白崇禧率軍參加了北伐戰爭。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李任仁也上了「清黨委員會」的黑名單。幸而白崇禧秘密通知劉斐轉電他逃跑。他先到會仙鄉下隱藏起來,然後逃出廣西,才沒有遭難。

1931年,他出任廣西教育廳長,聘請共產黨員楊東蒓擔任廣西師專校長。1934年,因頑固派作祟,楊東蒓、朱克靖等被「禮送出境」,他被迫辭去廳長職務。但他說:「廳長可以不做,在廣西積蓄力量,進行改革,從事反帝、反封的主張和行動,我是堅持不會放棄的!」

1935年,他再次出任教育廳長,又邀請老同盟會員、一貫思想進步的陳此生出任教務長,並由陳先生延聘陳望道、鄧初民、馬哲民等一批很有權威的進步學者前來任教。廣西師專培養出來的不少學生先後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成為中共黨員,有的成為民主戰士,這在當時,極為難能可貴。

當李任仁從李宗仁的八桂廳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時,秘書提醒他當天要做的事:武昌中華大學華南參觀團一行12人,昨天已抵桂,今天下午廳長去看望;國際展覽已布置完畢,今日開展,請廳長出席開展儀式。

李任仁轉告秘書:「廣西大學文法學院、桂林初中及桂林女中今天都在街頭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我們要安排時間去看一看。」

梧州碼頭在望了。這趟客船是香港與梧州通航的班輪,因而碼頭上接客的人群顯得特別擁擠。這是1937年6月初的一天,張雲逸帶著秘書李實便裝乘船從香港來到梧州。

八年前的夏天,張雲逸也是從梧州進入廣西的。那次,中央原來要派他去蘇聯學習;正好當時,蔣桂兩派的戰爭又在醞釀,且有一觸即發之勢。中共中央決定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派一批同志去廣西開展革命工作。這樣,中央軍事部長楊殷在上海找他談話,改派他去廣西工作,徵求他的意見。張雲逸爽脆地答應服從組織決定。那次,他同鄧小平、袁任遠、葉季壯等一批共產黨員一起,在南寧策動了兵變,拉起隊伍成立了紅七、八軍,開闢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並粉碎了李宗仁、白崇禧指揮的桂系軍隊的「圍剿」,挺進江西,加入了中央紅軍。鬥爭確是驚心動魄,往事猶歷歷在目。

真想不到八年後,他第二次從梧州進廣西,是與當年要「剿滅」紅軍的對手李宗仁、白崇禧商談合作抗日。形勢發展得真是快呵!

西安事變之後,黨中央決定派他到華南進行統一戰線工作。毛澤東接見了他。周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