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抗戰中的桂林文化城 第一章 桂系通過西安事變建立了與中共的秘密聯繫

(1936年12月—1937年1月,西安)

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是中國抗戰史上的偉大的歷史轉折,是推動中國歷史的車輪向前進的關鍵時刻。它使蔣介石的國民黨人痛苦至今,從1936年起就將張學良將軍囚禁,至今已經歷了「三代總統」,也還未讓已年屆九十的張將軍徹底獲得自由。蔣介石至死也不忘叮囑蔣經國囚禁好這隻猛虎。痛定思痛,他們把西安事變看作共產黨自上海四·一二失敗後重新走向勝利的開端;看作是國民黨自己真正失敗的開始。

一位華裔歷史學家說,不懂得西安事變的人,不配做炎黃子孫。

劉仲容先生真是有幸,在他33歲那年,作為李宗仁、白崇禧派往西安的代表,在這華夏古城親歷了中國現代史上這驚心動魄而又光輝燦爛的一章。1936年11月,李宗仁、白崇禧接到張學良密電,請廣西派代表赴西安密商要事。李宗仁派劉仲容為代表於12月初踏上旅程,作第三次西安之行。

劉仲容第一次去西安是在1935年冬,李、白想聯絡張學良、楊虎城反蔣,派他去西安走一趟,了解西北情況以及張、楊的動向。他從南寧出發後,先到天津同中共地下黨南漢宸、王世英、謝甫生等人接頭,向地下黨彙報了李、白最近的動態,然後乘火車到西安,會見了楊虎城將軍,於1936年春回到南寧。劉仲容此行為李宗仁做了三件事:一是同中國共產黨取得了初步聯繫,共產黨方面對李宗仁傾向於抗日,表示讚賞;二是了解到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廣大官兵都不願為蔣介石再打內戰,尤其是東北軍強烈要求「打回老家去」,張、楊的部隊,實際上已停止了和紅軍的戰鬥,並和紅軍建立了來往關係;三是楊虎城認為紅軍北上抗日是不可阻擋的,目前他本人及他指揮的十七路軍,雖然處境困難,但表示願意同廣西保持聯繫。

李宗仁請劉仲容二赴西安,是在兩廣事變發動前夕,目的是為取得張、楊在西北的呼應。劉仲容於5月底離開南寧,6月間轉香港到達上海,正好張學良在上海。他找到張學良的機要秘書栗又文,向他轉交了李宗仁致張學良的密信。幾天後,栗又文告訴劉仲容說:張表示只要抗日,一定支持;在此時不便同他見面,催促他速去西安,等張學良回西安面談。7月間,劉仲容到達西安。那時,兩廣局勢已緊趨惡化,廣東陳濟棠垮台出走了,蔣軍40萬兵力圍困廣西。這時,楊虎城與已回到西安的張學良都對劉仲容避而不見,通知劉趕快回廣西,今後有事再作聯絡。

筆者反覆閱讀劉仲容的遺作《西安事變的回憶》,琢磨良久。張學良當時在上海託人對劉說:只要抗日,一定支持,速去西安,等其回西安面談。為什麼張回到西安又變卦呢?我感覺其中必有文章。儘管劉仲容先生的遺孀張敏華女士為我提供了劉先生生前留下的所有文稿,我仍然找不到答案。後來查閱西安事變檔案,才從楊虎城將軍機要秘書王菊人的文章《記西安事變前後的幾件事》中找到了答案:兩廣事變發生了,楊虎城拿著兩廣的密電去見張學良,兩人在西安金家巷張的住宅中,商定了如下辦法——

(一)張、楊分別電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團結抗日。要求和平解決兩廣事件,反對對兩廣用兵。要求和平統一,共商抗日大計。為了避免蔣對他二人有合謀的疑忌,張、楊致蔣的電報,在文句上有所不同。

(二)如蔣對兩廣罷兵,西安方面便提出停止一切內戰和召開救國會議解決國是的主張,通電全國各軍事長官、各省府、各法團,徵詢意見。

(三)如蔣對兩廣繼續用兵,西安方面即出兵援助兩廣。其軍事部署的計畫為:東北軍編為第一集團軍,以王以哲為軍團長,下轄兩個軍,由鄭州向漢口推進,擔任主攻。東北軍的五十一軍留在甘肅,對青海馬步青、寧夏馬鴻逵方面嚴密警戒。十七路軍編為第二集團軍,由商南出南陽經襄樊向漢口挺進。十七路軍的第四十二師,向山西方面警戒。淳化至耀縣、耀縣以東至韓城以北,商請紅軍接防。

辦法定了,楊虎城便暗中部署十七路軍,準備行動。當時,蔣介石為了對付兩廣,召開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張當時是國民黨中央監委,接到蔣叫他參加會議的電報後,來找楊商量,說他想去看看形勢,不等會完就回來。張說:「我自己駕飛機來往,毫不誤事。」楊說:「軍事變化大,你還是不去為好。」張又說:「我告訴王軍長,我未回時,軍隊歸你指揮。你們看時機,隨時行動好了。」

不料兩廣的軍事行動,開始便不利。兩廣屢電催西安方面應援。楊虎城因張學良在滬未回,恐怕西安一有軍事行動張即被扣,就猶豫未決,遲遲未動。豈知兩廣局勢急轉直下,廣東空軍受蔣賄買,叛陳投蔣,余漢謀軍亦於7月14日叛陳,廣東大勢已去,只剩下廣西如何自保的問題。待張學良回到西安,兩廣事變已近尾聲。張、楊想利用兩廣事變以達到停止內戰的願望,只好暫時放置,而再等待新的時機。因而當時劉仲容二到西安,張、楊只好避而不見。

在劉仲容第三次到達西安的前一天,12月9日,西安一萬多名學生步行從城裡前往蔣介石駐地臨潼遊行請願,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團結抗日。蔣介石要張學良實行鎮壓,「格殺勿論」。張學良趕到十里鋪,勸群眾回西安。群眾高呼:「我們願意為救國而死,絕不為亡國奴而生,前進!」萬眾悲忿號哭,聲慟天地。張學良再三勸說:「你們先回去,我一定滿足你們的心愿,用事實答覆你們!」學生群眾這才回西安。

12月12日子夜,西安全城槍聲四起。楊虎城當時的機要秘書王炳南匆匆來到劉仲容在城東門的住處,告訴劉,張、楊發動兵諫,把蔣介石抓起來了,並要他立刻去會見張、楊。劉仲容立刻去到新城大樓綏靖公署,那兒人來車往,在緊張匆促的氣氛中,劉仲容會見了張學良。張學良身著軍裝,英俊威武的臉孔,冷峻之中透著激動:「聽說你來了。我表示歡迎。我幾天前,曾經向老蔣哭諫,要求他停止內戰,抗日救國,豈料受到重責。前日學生舉行救國運動,竟嗾使警察槍殺。學良等,不忍坐視,因而今早已實行最後之諍諫。我的衛隊營長孫銘九已經率領部隊抓住了蔣介石,馬上就要送來新城大樓,我保其安全,促其自省。等會我就要到西京招待所,召集住在那裡的中央大員們,宣布通電全國。剛才已經電請毛澤東先生派出代表到西安來共商國事。請劉先生立即同李宗仁、白崇禧兩將軍電報聯繫,呼籲廣西的支持。請你代我轉達,尤其盼望白副總司令能乘飛機來西安,共同商討救國大計。」

劉仲容來西安時,已經隨身帶有密碼電本。劉仲容馬上托東北軍的電台代向李、白髮出電報:「桂林李、白總副司令鈞鑒:密。此間兵諫事,想已見諸張楊兩公通電,今後實際救國大計,正待共商,尤盼副座(指白崇禧)能乘機來此,共商一切。盼復。仲容誕文印。」

很快就收到複電。複電中,李宗仁態度審慎,要劉仲容多方了解情況,密切注意事態的發展,隨時電告。

12月16日夜間,廣西方面經再三研究考慮,由李宗仁、白崇禧、李濟深等16人,聯名通電全國,主張西安事變政治解決,反對內戰,統一抗日戰線,確實建立抗日政府,舉國一致實行對外等。

後來,楊虎城將軍於次年6月出國考察。在義大利留學的程思遠去巴黎看望楊虎城。楊虎城知道程思遠是從廣西來的,並且與李宗仁、白崇禧長期共事,因此一見面就十分親切,不當外人看待。楊虎城對程說:在西安事變中,只有廣西的李、白,四川的劉湘和雲南的龍雲表示支持,其餘地方軍政長官不是首鼠兩端,態度曖昧,就是擁護南京政府下令討伐。

夜已經很深了。在西安城東南的一個寂靜而戒備森嚴的院落里,三幢小樓都有徹夜不熄的燈光。這就是有名的金家巷一號張公館。張學良本人住在西樓。東樓第三層的一間卧室里,一個中等身材、清瘦精幹的中年人正在紅木書桌的檯燈下伏案工作,時而沉思,時而疾書。他就是當時年僅38歲的周恩來。這是12月17日深夜,也可以說是18日清晨了。他剛剛跟張學良談了好幾個鐘頭的話,正在親自執筆給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擬寫他率代表團來到西安後發出的第一封電報。活捉蔣介石後,情況極端複雜,局面十分緊張。三天前,他離開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的時候,中央對西安事變的具體情況還不十分清楚。15日清晨,他帶領羅瑞卿、張子華、童小鵬等一行18人騎著駿馬,冒著紛紛揚揚的大雪,離開保安出發,行程兩天,第二天傍晚趕到當時還是東北軍控制下的延安(即膚施)。17日在延安搭上張學良派來接他的專機。到西安已是17日晚上。從保安出來,儘管旅途上勞累了三天,他覺得毛主席和中央一定在焦急等待著西安的消息。全國人民也等待和盼望著共產黨和紅軍的表態。他根本沒想到休息,想到的是給中央發出第一封電報以後,要馬上給代表團布置明天的工作,他自己準備到九府街楊公館拜會楊虎城……

西安的政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