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節

麗莎在安排孩子的教育這件事情上,曾經在兩種慾望之間猶豫不定:一方面想讓他得到現代兒童精神治療最新的療效,一方面又想在美國的宗教系統中找到最接近希臘正教那種優雅而健全的適意環境,那種溫和的教會對人良心上的要求,與它所提供的慰藉相比,則顯得微乎其微了。

小維克多起先進入新澤西州一家先進的幼兒園,後來在一些俄國朋友的忠告下,又轉入那裡的一家走讀學校。那所學校由一個聖公會教士主管,他被證明是個聰明而有才華的教育家,對一些優秀兒童都有好感,不管他們可能多麼古怪、多麼淘氣;維克多當然有點怪,卻很文靜。十二歲時,他進入聖巴托羅繆學校。

聖巴托學校是一八六九年在馬薩諸塞州克蘭頓郊外建立起來的,是一大片顯得挺彆扭的紅磚房子。主樓佔據大方院子的三面,另一面是走廊通道。尖角閣的門樓外面那堵牆上攀附著一層亮晃晃的美國常春藤,一個石頭的凱爾特式十字架 多少有點頭重腳輕地矗立在頂端。常春藤像馬背上的鬃毛那樣隨風飄拂。人們原來天真地以為紅磚的色彩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得越來越好看,哪知聖巴托學校又好又老的紅磚卻顯得臟里吧唧的。在那看上去會有而實際上卻沒有迴音的前門拱洞緊上面那塊地方,也就是十字架下面,刻著一把匕首之類的玩意兒,意圖是象徵(維也納彌撒書里記載的)聖巴托羅繆憤憤握住的那把屠刀,他是基督十二門徒之一,也正是這位使徒於公元六十五年前後的夏季在阿爾巴諾波里斯——今日俄國東南部的戴爾班特——被人活剝了皮,而且暴屍讓蒼蠅叮。後來他的棺木被一位狂怒的君主投入裏海 ,一路順風漂流到西西里海岸外的利巴里島 ——這也許只是個傳說,鑒於裏海自從冰河時期以來就一直是個內海。作為這位先知的紋章的這把武器——很像一個尖頭朝上的胡蘿蔔——下面有一塊石碑,上刻金光閃亮的教文:「拿心對天。」大門前的草坪上,總可以看到有位教員養的兩條馴服的英國牧羊狗,須臾形影不離,在它們的世外桃源打盹兒。

麗莎第一次訪問這所學校就對它的一切,從手球場和小教堂一直到走廊里的塑像和教室里掛著的教堂相片,都表示極大的讚賞。三個低班的全體學生被安排住的那幾間宿舍都有帶窗戶的凹室,盡頭有一間老師住的屋子。來校訪問的客人沒法不讚賞那座漂亮的體育館。小教堂里的櫟木椅子和椽尾小梁的屋頂也很招人喜愛,這座羅馬式建築物是一位名叫朱利葉斯·休恩貝格的羊毛商在半世紀前捐贈的,他是當年墨西拿 地震時遇難的那位世界聞名的埃及學家塞繆爾·休恩貝格的兄弟。校中有二十五位老師,校長阿奇博爾德·霍佩爾牧師每逢暖和天總穿著雅緻的灰僧袍執行他的任務,而對一場正要把他轟走的陰謀卻毫不知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