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2007-2008年度「中國最佳商業案例」入圍作 一二、雅戈爾:隱形的翅膀

文/何伊凡

對於雅戈爾請來的那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寧波的冬天實在太糟了。一連數日,寒風裹著小雨。不過,1月22日,喜來登大酒店內那場隆重的慶典讓他們暫時忘記了天氣的困擾,奢華的水晶吊燈俯視著這群頂著顯赫頭銜的人們。慶典開始,一個膚色黝黑、健碩的男人走到聚光燈下。如果換下西裝,他更像是從產業工人群雕中走出的人物。

李如成,雅戈爾集團董事長,膚色黝黑,走路不快,但雙手擺幅小,帶著股不回頭的勁。

「雅戈爾收購Smart和Xin Ma之後,」李如成稍稍停頓了一下,「會成為世界最強的服裝企業之一。」

這是一筆收購金額達1.2億美元的交易,是中國服飾界迄今為止最大的一起海外併購案。Smart是美國Kellwood在遠東地區的全資子公司,Xin Ma則是與Smart相關的美國資產,其中收購Smart雅戈爾出資7000萬美元,另外5000萬美元則用於收購Xin Ma。

2007年,雅戈爾在資本市場的耀眼表現令人驚嘆,一度成為國內A股公司持股市值排名第二的企業。但是,雅戈爾卻有意讓2008年以展示其對服裝主業的雄心開始。這一雄心最近在若干場合被反覆強調,涉及股權投資和房地產業務則言之寥寥。

李如成刻意迴避著媒體對雅戈爾投資戰略的追問。在收購發布會結束的採訪中,他甚至對記者表示,「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爆破性的發展,會把企業家引到誤區當中去。這是我擔心的事。我們曾經的機會與運氣不能作為企業的謀生之道來考慮。」

有人評價,如果把雅戈爾比作一架飛機,那麼它的機身是服裝主業,股權投資和房地產則好比其兩個機翼。「股市的大牛市和房地產的大牛市它都抓住了,兩翼成長太快,甚至遮擋了機身。」寧波民營企業商會秘書長黃江偉說,「2008年,房地產可能受政策面影響,資本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也在累積,此時釋放強化服裝主業的信號能夠給人以信心。」

事實上,種種跡象表明,雅戈爾並沒有放緩對股權投資的探索。李如成亦承認,僅在2007年,雅戈爾便在股權投資方向新增投資50多億元,現在雅戈爾旗下已有200多億元的金融資產。2007年初,在李主持下,雅戈爾成立了兩家子公司:寧波雅戈爾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上海雅戈爾投資有限公司,前者的角色是VC,後者則更像PE。「這已經是作為一個產業來做,」李說,「我們是想逐步地、慎重地迎接一個產業。」

一方面「擔心」,一方面「逐步地、慎重地」,這也許正是當金融這扇窗口不期然地在雅戈爾面前打開、企業在實業與投資兩股洪流夾擊之下時,它的掌舵者李如成真實而微妙的心態。

他不是不知道外界的質疑:牛市的「傻錢」賺完了,雅戈爾的投資成功還能複製和延續嗎?實業、投資與地產是放在同一個盤子,還是準備另起爐灶?

有一點是確定的,民營企業家李如成決意要用資本做成傳承實業的「鑰匙」。他曾多次宣稱將在60歲、也就是2011年退休。「我要留給他們(接班人)沒有麻煩的資產,留幾百億的財富給他們,不會給他們造成負擔。你只要把『鑰匙』拿走,就可以管理房子。將實業資產資本化、證券化,保持流動性,就可以把企業交出去。」

但是李如成怎麼打造這把「鑰匙」?

從雅戈爾那座兩翼伸展的大樓的八層辦公室眺望,李如成的目光或偶爾會投射到10年前,那是造就雅戈爾今日投資神話的起點。

「股權投資雅戈爾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現在我到外面去,人家對我評價,『你是中國的巴菲特,每個項目都很成功』。這句話錯了,很多投資項目初衷都不是想掙多少錢,是政府給我照顧。」李如成說。

「照顧」是李帶有中國式智慧的表述,更真實的情況可能是地方政府需要雅戈爾「照顧」一些企業。例如廣博集團和宜科科技,原來都是瀕臨破產的國有企業。政府希望雅戈爾能把它們救活,李如成本不願接受,但又推託不掉。比如宜科是雅戈爾在上市前政府要硬搭進來的,「雅戈爾要上市沒辦法」,無奈之下才成了大股東。

1997年4月,寧波商業銀行組建,市領導希望為銀行找幾個有實力的股東,也讓雅戈爾參與。儘管擔心銀行不容易做,李如成也沒好拒絕。

投資中信證券更是有點誤打誤撞的色彩,雅戈爾1998年上市後想在新興行業里尋找項目,李如成對證券行業頗感興趣,但覺得「肯定不能自己去搞一個證券公司,還是參股比較好。」在他眼中,中信證券屬於比較規範的國有企業,股東背景也不錯,都是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正好跟我們有一個互補」。中信證券之後的上市,以及券商會成為牛市中攻勢最強的板塊,就都在李意料之外了。

「熊市時雅戈爾一度想把中信證券的股份拋掉,結果差幾分錢沒出手。」國信證券紡織行業分析師方軍說,「當時南方證券那麼大的證券公司都倒了,大家都不看好券商,雅戈爾現金流比較好,他面臨一個選擇,不賣也可以,但希望賣,又不是那樣急迫,沒賣成可以說是歪打正著。」

上述幾起半推半就的投資在10年後修成正果,收穫之豐甚至把李如成自己也嚇一跳。2007年1月,廣博股份(002103)登陸深圳中小企業板,2008年1月25日的收盤價為15.22元,而雅戈爾的持股成本為1.52元。宜科科技(002036)2004年就已上市,2007年4月雅戈爾又增持宜科科技到持股29.84%,成為其控股股東。2008年1月25日宜科科技的收盤價為17.25元,雅戈爾第一次入股投入的1623.98萬元已放大了約9.5倍。

2007年7月19日,寧波銀行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第一批上市的商業銀行,不到10日,股價漲幅就超過200%。2008年1月25日股價為18.15元,雅戈爾當年投資成本不過每股1.01元。

讓雅戈爾錢包迅速膨脹的是中信證券一役。雅戈爾的持股成本為1.7元,總投資成本不過3.2億元,2007年2月,雅戈爾減持了3012.14萬股,套現7.5億元(稅後)。減持後仍是中信證券第四大股東,2008年1月25日中信證券收盤價為76.02元,雅戈爾賬面收益放大了44.72倍。

2007年初,一家財務諮詢機構負責人在寧波見到李如成,當時投資中信效果已顯現。令他驚異的是,穩重如李如成居然也會喜形於色,「我做了30多年服裝,利潤都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李告訴他,「但投資就是不一樣,一下子就能賺製造業30年的錢!」

製造很苦。2007年6月,李如成面對記者曾表現出對製造之路再往下怎麼走的困惑:

企業當然要健康發展,做一個百年老店,但實業環境好像有點兒問題,感覺不對勁。雅戈爾沒有放棄主業,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堅持把主業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一個企業的發展要過程,比如說像美國,它有上百年的工業化,有上百年的商業社會規則,培養出企業家、經理人這方面的人才,企業可以做大,只要有一個領袖式的人物出來,馬上把資源整合。但是,中國就不具備這個條件,有兩個局限。

第一,中國的母語是中文,中國企業家很少研究國外的法律,研究國外的經營情況。其實,我們對世界市場很陌生。像我們這樣的人,到外面去跟人家吃飯,還要帶一個翻譯,很少跟人家能夠真正的交流溝通,所以,在和外界溝通這件事上,中國企業家和印度企業家不一樣,印度可以多出一些優秀的企業。就算中國企業現在在海外有很多收購採購行為,都是國有企業在做,不是企業行為,是國家在管理企業。

另外,內部也存在這麼一個狀況,我們曾經做過調查,有30%多接受調查的人都想去當企業家。現在90%的大學生都想去從政,千軍萬馬想去做公務員,沒有一個人想去當工人,更沒有人想去當農民。中國的基礎已發生變化,都想去當官,都想去當企業家,這個社會已經出錯了。企業內部也是這樣的。從上到下很難整合,企業家都能像張瑞敏一樣,像柳傳志一樣,像任正非一樣,讓員工都一心一意地跟著去走?不可能。中國稍微有點兒條件的人都可以自立門戶。即使像柳傳志,為什麼要讓聯想分家?就是擺不平,這是中國特殊的文化。日本人就不一樣,日本人認可了你就死腦筋跟著你走。香港的情況,很多老闆用西方那套在做,他的總經理都是國外的人,文化已經不一樣了。與他們相比,我們難度就很大。

中國13億人口,這13億人口不單是中國的市場,也是世界的市場。上次XX市市長和我說,當地弄了一條街開名品店,他說「街上一定要引進國外品牌。」國外的企業到中國來開一個商場,不允許中國企業進去,我們還可以接受;我們自己開的一條街,不通過價格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