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總裁檢討書 第二章 戰略檢討 德隆的6個失誤

文/唐萬新

檢討背景:

「你將有一段轟轟烈烈的事業,無人可及。不過在40歲的時候,一切都會毀滅,你將身敗名裂。」30歲那年,當一位「高人」一臉詭異地對風華正茂的唐萬新說出這番預言的時候,這個「不祥的預言」就開始一直折磨著他。

38歲時他就宣布自己將在40歲正式「金盆洗手」,但他還是沒有能夠躲過那個冥冥中的詛咒,在不惑之年倒下了。這一個帶著宿命般的故事,在唐萬新和他一手打造出來的,曾經是中國資本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德隆集團崩塌之後,更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但唐萬新和德隆的故事,在德隆崩塌後,已被各種形式逐一解構。

1986牟12月,唐萬新籌了400元錢在烏魯木齊市團結路人民公園的邊門開了一家「朋友」彩印店。在彩印店賺了錢後,唐萬新創辦了一大堆未能成功的實業。

1992年,深圳證券交易所宣布發行國內公眾股5億股,發售抽籤表500萬張,中籤率為10%,每張中籤表可認購1000股。唐萬新花錢請了5000A從新疆到深圳排隊領取認購抽籤表,領到的抽籤表換成原始股,讓唐萬新賺了一大筆錢。從此,唐萬新迷上了「來錢最快」的股市。

從1996年起,德隆旗下的「三駕馬車」在中國股市上一路狂奔,創下讓千石股民瞠目結舌的飆升紀錄。一個莊家控制的3隻股票,5年之內全數狂漲10倍以上,德隆有了「天下第一庄」的名號。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股市出現了「股不在優,有『德』則名;價不畏高,有『隆』就靈」的不正常現象。

1998年,德隆出資10∞萬美元購進蘇聯太平洋艦隊已退役的明斯克號航空母艦。在深圳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以航空母艦為主體的主題公園。從此,德隆以「中國民營企業的航母」自居,而在資本市場上,它也被形容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

2002年,德隆的擴張速度讓人目不暇接。5月,德隆成立了德農超市有限公司,宣布5年內投資100億元,完成在10個農業大省設立1萬家農資超市的布局。7月,湘火炬連續發布公告,宣布將打造一個重型汽車帝國。有專家預計,要實現德隆提出的目標需投A60億元到100f乙元的資金。9月,德隆成立了畜牧業投資有限公司,擬投資25億元,建設中國乳業的龍頭企業。11月,組建德隆旅遊集團,欲成為中國擁有最多風景資源的旅遊「航母」,這個項目的投資總額為35億元。11月,唐萬新的大哥唐萬里當選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他對媒體宣布:「德隆將在3年內,進入世界500強。」12月,德隆集團遷入位於上海浦東黃金地段的德隆大廈。在外人看來,此時的德隆正處在輝煌的巔峰時刻,它宣稱控制了1200億元的資產,擁有500多家企業和30萬員工,涉足20多個領域,已儼然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而實際上,這時候的德隆已是病入膏肓。也是在2002年,為支撐及刺激已顯疲態的「德隆系」股票,在不到1年的時間裡,德隆先後與至少6個城市的商業銀行達成了控股或參股協議,但到2003年夏天,德隆的資金困境仍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10月之後,德隆旗下各金融機構幾乎已沒有新進的資金,唐萬新日夜兼程四處奔波,先後向人借貸來的資金有50億元到60億元之多。

到了2004年4月,德隆的災難最終到來。先是合金股份率先跌停,接著「老三股」全線下挫,數周之內,股票市場就將德隆過去5年所創造的奇蹟和紙上財富全數抹去,流通市值從最高峰時的206.8億元跌到2004年5月25日的50.06億元,旦夕間蒸發將近160億元之巨。5月29日,唐萬新出走緬甸。

國務院和國家公安部分別成立德隆專案工作小組。7月18日,唐萬新歸國處理善後,被監視居住。國務院決定由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全權託管德隆的所有債權債務事宜。

2006年4月,唐萬新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及「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2項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並處40萬元罰款。

在德隆危機爆發的一年多時間裡,唐氏兄弟在不同場合對自己的失誤進行過多次辯解和反思。其中涉及最多的失誤有6個,而下面的文字,正是根據其自述編輯而成。

「擴張過速」——過去我們是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近幾年的加速擴張導致了企業自身的現金流和造血功能吃緊。由於企業擴張速度過快,尤其是2001年後融資壓力導致考核獎懲指標單一,內部管理不善,在金融業務開展中存在嚴重違規行為,在金融機構的自救中佔用了生產型企業資金,加之媒體炒作和銀根緊縮的影響,導致德隆相莢金融機構發生了債務危機,並迅速地波及生產型企業,從而影響了金融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

「沒有抵禦太多的誘惑」——我們總是渴望做那些更高端的生意,但如果不把握好,就會帶來災難。整個經濟環境看上去很好,德隆的品牌和實力又引來了很多的合作者,但我們面對的誘惑太多了,難免出現擴張過快的現象。在面對眾多機遇的時候,德隆有點貪多求快,以致對於宏觀環境的變化預計不足。例如,最近銀行收緊貸款,給德隆的資金調度造成了壓力。因為德隆的預計是,德隆本身的情況沒有惡化甚至還在良性發展,如果按照過往慣例,應該可以從銀行得到資金支持,但現在銀根收緊之後,德隆的戰略部署被打亂了。

「戰略理想化」——德隆在產業整合這一戰略模式上做了大量探索工作,結果也證明是卓有成效的。例如,在入主湘火炬之後,通過一系列行業併購,使其主營業務收入在6年里從1.24億元擴大到了103.13億元。但是,由於德隆在對宏觀政策的把握方面存在不足,有些步子邁得太快,太過理想化的做法導致在一些外部因素髮生變化時,德隆遇到了困難。在過去,我們對問題的認識往往憑直覺,能不能走到一條光輝道路,我們不要過分追求它,生意本身到什麼程度,我們就到什麼程度,刻意追求,結果反而不好。可能我們有智慧,但我們仍缺乏手段。

「沒有把握投資的節奏」——德隆在長、中、短期投資組合及對投資節奏的把握上的確做得欠佳。德隆過去注重了橫向的、內容方面的互補性投資,如金融與產業、產業鏈之間的互補,而忽略了在投資節奏方面的結構安排,即長、中、短期投資的比例結構安排不盡合理,長期投資的比重過大,影響了資產的流動性,更多地看到富有誘惑力的投資機會和產業整合機遇,忽視了公司高速成長帶來的潛在風險。

「宏觀判斷失誤」——恰恰是一些我們以前並不太留意的方面反而成了磕磕絆絆。比如,我們的發展一直十分快速,非常順利,政府、銀行等方面也都非常支持,銀行給予的授信額度也非常大,這也給了我們一個錯覺,就是只要有好的行業、好的項目,我們是不缺資金的。但沒有想到的是收縮信貸,水泥等行業受影響很大;再加上市場上一些莫名其妙的傳言,給我們其他戶業的融資也造成了困難,經營受到了影響。

「用毒藥化解毒藥」——在金融業,我們犯了嚴重的錯誤,首先是隨波逐流,以為只要行業內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做了問題也不會太大,結果這成了德隆事件中的死結。其次在社會危機出現時,又用非常手段來化解危機,包括金融企業的營銷中對客戶的最低投資收益作出保證、用多家企業實質控股金融企業、超範圍經營、金融企業之間違規拆借、使用「殼公司」作為投資和轉賬主體並隱瞞關聯交易……這相當於「用毒藥來化解毒藥」,結果事與願違,現在想來真是追悔莫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