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案例寫作 企業家文章的標本價值

文/陸新之

商業社會需要有成功的企業案例和正面的人物標本。某種意義上,這些企業家就是他們同時代人經驗積澱的符號,是一種具體的精神體現。

由今年春天開始,我一直忙於編輯這本有關二十年來中國企業家文章的選本《總裁論道》。

「一個時代的問題,將由鐵和血來解決,不靠演說或議案。」這是卑斯麥這位「鐵血首相」的名言。一般總以為,他是一個冥頑不靈的武力至上者,殊不知他其實一樣熟悉動人言辭的翻雲覆雨之道。我們並非懷疑企業管理者們寫作這些文章時候的動機,但是,在閱讀上千篇更像是他們對於企業內部人員灌輸傳播自己想法的文本之後,多少會產生一些審美疲勞。所幸的是,我還能找到近百篇具有生活和個性氣息,圍繞著人文和感受而展開的文章,雖然比起我和我的朋友們期待的數字和質量,還是有一些距離,但是總算可以讓我們完成這個看上去有點太理想的構思。

「對人生來說,二十年是一代人的時間。對於商業研究者來說,二十年是一個具有指標意義的年份。」這段話是「狂熱」沉迷於中國企業研究的本書編者之一吳曉波經常強調的。

過去二十多年來,隨著中國社會逐步向真正的商業社會轉型,企業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顯著。造就一大批類似IBM和GE這種級別的公司,具有強大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本土企業,將成為中國社會在二十一世紀的重要願景。

但是現實卻每每難以令人如願。雖然中國經濟常常被稱作增長奇蹟,然而目前中國企業的整體現狀依舊並不樂觀。中國的企業,尤其是廣大民營企業的生命非常短暫。有研究稱,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生命僅僅3到5年,大量民營企業在短暫的輝煌之後就走向沒落,更多的則連創業期都沒有熬過,中途夭折。生命如此之短,這與中國企業管理落後有直接關係,更和企業的首腦們的價值觀和方法論缺陷密不可分。

這幾年,在經管書籍迅速升溫之下,很多企業家都能夠頭頭是道地談論「高瞻遠矚的戰略目標」、「回饋社會的長期使命」和「凝聚員工的核心價值」。但是在實際做法之中,能夠體現這一切思路的管理者還不是很多。

作為中國經濟改革和市場轉型階段的成功探索者,中國的企業家們身上存在天使與魔鬼的雙重屬性。一方面,他們顯然是那一代人中幾乎最勇敢、最精明、遇上了最好的機遇,他們把握住了社會變遷的潮流,提升了生產力,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另一方面,他們之中有相當一批人,具有恐怕自身也難以完全駕馭的擴張本能,他們往往憑藉對商業遊戲規則的熟悉,利用社會規則的漏洞,在灰色地帶通過技術手段,儘可能地擴張自己的財富。

事實上,商業就是競爭,它能挖掘出我們最好的東西,可有時也會讓人性的醜惡在瞬間膨脹。每一個偉大的企業家都曾經在某些方面打破過某些規則,有時候對規則的破壞讓世界獲得了加速度的進步,而更多的時候,它也造成新的社會不公。

「有人問我:你成功的訣竅是什麼?我的回答是:我知道我沒有訣竅,我知道我不知道什麼東西。我的一個基本認識是: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什麼是完美無缺的,所有的概念、所有的事物都有它內在的缺陷,我就力圖去找到這些缺口或弱點。」這一段話是喬治·索羅斯的自述,用來形容目前的企業家同樣適用。

「星戰前傳」第三部《Revenge of the Sith》,是星戰系列六部電影中最黑暗最沉重的一部。因為在這一部中,星系帝國的平衡終於被打破,黑暗勢力佔據了上風。天行者阿納金,在眾多星戰迷苦苦等待了二十多年以後,不負眾望地投向黑暗。

西方電影中相當喜歡運用這樣的元素,黑暗的勢力無處不在地引誘著一個人的內心,如阿納金由光明力量栽培長大,卻只需要小小的謊言,輕輕的推動,不知不覺中便開始脫離光明的控制。

同時,現在的企業,已經強大到了一個令人目眩的程度,比爾·蓋茨一個人的財富比世界上最富有的美國40%的個人收入的總和還多,而每一年在美國金融家赫伯特位於愛達華州太陽谷的牧場中聚會的商界名流掌控的公司財富比世界上前七名之後所有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還要多。現代學者們認為與其說這些太陽谷聚會的座上賓是商業遊戲的主宰者,不如說是他們的公司在進行著這場遊戲。這些龐大企業的經濟權力和影響深遠的政治力量結合在一起,用自己的非凡成就把商業社會的價值取向銘刻在人們的集體意識當中。

雖然中國的企業家們,還沒有達到這樣的控制資源能力,但是他們對於公眾生活的影響,顯然正在以一種不易覺察但是又迅猛的速度蔓延。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對於人文以及歷史的思考和沉澱,就變為極其具有研究價值的標本了。

李嘉誠每年一兩次在長江商學院對著學生們的演講已經成為一個品牌。去年他在「奉獻的藝術」主題下,他用現代人的語境去分析一個中國歷史上的成功人士:

「范蠡沒有日記,沒有回憶錄;只有他行動的記錄,故無法分析他的心態。他歷盡艱辛協助勾踐復國,又看透勾踐不仁不義的性格,他建立制度,卻又害怕制度;他雄才偉略,但又厭倦社會的爭辯和無理;他成就偉大,卻欲深刻體會到世間上最強最有殺傷力的情緒是嫉妒,范蠡為什麼會有如此消極的抗拒(不參與本身就是一種抗拒)?」

他歸納的范蠡的性格,是不是與我們今天時常見到的在胡記或者福記富豪榜上面出現的名字的這一群人神似的寫照?

當然,我無意誇大,企業家們是否都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實際上,在很多企業進入十年、十五年乃至二十年的周年的時候,他們都開始忙于歸納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出版企業專著或者老總名言錄,樂於爭取受尊敬公司和企業公民等五年前十年無人知悉的稱號。我相信,這些看起來還有點生硬和笨拙的努力,不僅僅是為了贏取一點媒體的注意力。本質上這些能夠存活和發展得不錯的企業,都已經有危機意識,明白在可見的未來企業需要這些元素才能維持更長久的發展。

這就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什麼柳傳志、張瑞敏、王石等等名字經常會出現在財經媒體的重要位置,為什麼他們說得似乎大同小異的一些企業做法和管理思想會經常被不同領域的管理者們時常提及。因為商業社會需要有成功的企業案例和正面的人物標本。某種意義上,這些企業家就是他們同時代人經驗積澱的符號,是一種具體的精神體現。

當然,李嘉誠也在演講之中推崇美國偉人富蘭克林的13個人生信條——節制、緘默、秩序、決心、節儉、勤勉、真誠、正義、中庸、清潔、平靜、貞節、謙遜。

我不知道李嘉誠是否做到了這些,但是我讚賞他的期許:「今天商業社會的進步,不僅要靠個人勇氣、勤奮和堅持,更重要的是建立社群所需要的誠實、慷慨,從而創造出一個更公平、更公正的社會。」

但願有更多的企業家也能夠這樣去做。

陸新之:財經作家,出版有《王石是怎樣煉成的》、《郎風暴》等書,與秦朔、吳曉波合編《總裁論道》一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