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時失高速公路 第三個故事:屍蠱

當時我倒騰服裝,常跑到廣州進貨,發現有些地方盛行鬥雞斗狗,賭客們下起注來往往一擲千金,我對這類比較刺激的事情非常感興趣,先後參與了幾次,每每在關鍵時刻失利,不知不覺地輸進去很多錢,後來得知番禺所產的公雞最是勇猛好鬥,我就特地托懂眼的人選了一隻鬥雞,打算把輸掉的本錢撈回來。

由於我花了大價錢,所託之人也真是行家,所以選出來的這隻鬥雞特別不一般,周身上下毛豎而短,頭堅而小,足直而大,身疏而長,目深且皮厚,行動起來許步盯視,剛毅而不妄動,從裡到外透著一股驍勇善戰的英風銳氣。

我又請那行家飲茶宵夜外加桑拿,打聽了一些訓練鬥雞的門道,找地方搭出一個草垛子,讓鬥雞單足站在那草垛上,這是為了練習耐力、爪力和穩定性;再把米放在比雞頭高的地方,使鬥雞啄米的時候不斷聳翼撲高,反覆練習可以使它彈跳力變強,頭豎嘴利所向披靡;另外把雞冠子盡量裁得窄小,尾羽翎毛能不要就不要,這都是避免廝殺時被敵雞啄咬受傷,臨陣之際也易於盤旋。

我以為這就能戰無不勝了,畢竟鬥雞憑的是實力和猛性,不像打麻將搖色子,會有人為的作弊手段。於是,我落了重注。沒想到一陣下來,我訓的鬥雞便被對方啄掉了腦袋,死得別提有多慘烈了。

我一半心疼一半納悶,再次去找那行家請教,按說我這隻鬥雞,比對陣的那隻雞猛壯得多,單是架子就大上半號,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實在是輸得沒有道理。

行家見我還打算去借高利貸翻本,可能也是於心不忍,這才把實話說出來。原來他們當地人鬥雞的傳統自古就有,從不外傳的秘訣很多,比如《左傳》里記載的「芥肩金距」,一般人誰懂啊?他們那些人就知道。所謂「芥肩」,既是將芥末辣粉抹在雞翅膀根部,那大公雞感到兩翅下燒灼難忍,就會跟打了興奮劑似的格外生猛凌厲,而且撲擊之時還有可能用芥粉迷住對方雞的眼睛,「金距」則是在雞爪子里嵌進極薄的金屬,能夠使殺傷力大幅增加,一揮一掃便可刺傷雞頸動脈,甚至直接斷頭。這些個古法平時輕易不用,遇上那不懂行的冤大頭才使出來,故意以弱斗強,事先讓你覺得勝負懸殊,等你落下重注之後,人家隨便用些手段,一陣就把你的本錢斬光了。你說你明白了「芥肩金距」,打算用這法子撈回本錢,人家卻還有更厲害的手段等著,這就是個陷人無底之坑,多少錢都填不滿的。

我聽這位行家說了內情,心裡頗為懊悔,按規矩認賭就得服輸,除非能當場拆穿,事後絕不會有人認帳,但我連本帶利都扔進去了,沒辦法再繼續做服裝生意了,身上還欠了些債,不得不出去打工賺錢,經一個在電台工作的朋友介紹,暫時謀了份給台里開車的差事,收入不高,但工作還算輕鬆。

我那時候情緒低落,深感前途渺茫,休息日無所事事,就一個人到處亂逛。有次信步走到賈家祠堂,那一帶本來有座年久失修的家廟,就是早年間姓賈的大戶人家供祭祖先的地方,規模也不算太大,舊址早在民國十七年便塌毀了,清理廢墟的時候,從神龕里扒出一隻死黃鼠狼。那黃鼠狼屍身已僵,保持著兩手合什盤腿疊坐的形態,鼻子里掛著流出來的玉柱,看樣子就好像得了道似的,還有人曾在夜裡看到過廟裡有白狐狸出沒,我斷定不了這些傳聞是否屬實,反正別人都是那麼講,我也就是那麼聽了。

不過此處一條窄巷裡的生煎饅頭和三鮮小餛飩,卻是遠近知名的傳統老店。那生煎饅頭裹著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隔著半條街就能聞到。餛飩更是以汁鮮、肉嫩、餡豐、皮薄如紗著稱,份量給得也到位。

我尋著香味找過去,大概不是吃飯的時間,天氣也不算太好,所以店子里冷冷清清沒幾個食客。我樂得清靜,先要了碗小餛飩,隨便撿了個位子,坐下來準備祭拜一下五臟廟。

這時我發現店前的台階旁坐了個人,此人身量不高,五十來歲的年紀,面黃肌瘦,衣衫蔽舊,旁邊還撂著個麻布口袋,那袋子上畫了八卦。看他風塵僕僕的模樣,像是過路的走累了就地歇腳,但倆眼盯著我死魚不張嘴。

我知道那是個算卦賣卜的,因為我祖上有人干過這行當,所以他們這些手段我一看就明白,只要一問他,他就要藉機賣卦了。我心想這年頭人都成精了,算卦的也不容易,平時走街串巷根本不敢明著擺攤,看樣子今天沒開張,還沒賺著飯錢,可你總這麼盯著我讓我怎麼吃呢?於是我拉了把凳子,請這「算卦的」過來坐下,幫他叫了碗三鮮小餛飩,直接告訴他我身上只帶了十塊錢,頂多能請你吃碗餛飩,你就別指望拿卦術來訛我了。

「算卦的」感激不已,一邊吃著餛飩一邊向我訴苦,他自稱憑著卦術精準,想到大地方闖闖。沒想到這地方大了,人們的見識也廣,根本沒人相信這套舊時的玩意兒,自打來到此地,已經連續半個月沒開過張了。他為了表示謝意,願意免費贈我一卦。

我搖頭說:「我也不是挖苦你,你的卦術若是果真精奇,來這之前怎麼不先算算財駁如何?」

「算卦的」說:「吃這碗飯的人從沒有自己給自己算的,畢竟當事則迷,要知命里安排動不得,許多事提前知道了結果,卻未必能有好處。」

我只是不信,敷衍說:「你是測字還是相面?推命是用四柱五行還是八卦六壬?」

「算卦的」擺手道:「那些個都不用……」說著一指身邊那個大口袋:「咱這是祖傳的布袋神卦。」顧名思義,即是拿個布袋給人算命,比方說你想找我算命,但不信我的卦術,那就先拿張紙,你自己寫下姓甚名誰、生辰時日、家在何處,然後我當面從袋子里取出一個簽,準保跟你剛才寫的情況毫無出入,因為是命便有定數,而你的命早就在我這個袋子里裝著了,准與不准你自己來看。

我和這「算卦的」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聊,卻被另一桌的食客聽了個滿耳,那食客覺得這事十分好奇,或許本身也是個很迷信的人,竟忍不住湊過來問道:「要是真有這麼准,那不就是活神仙了?您看能不能給我算一卦?」

我本想喝完餛飩拔腿就走了,可一看有人找「算卦的」買卜,雙方又不像唱雙簧的,就想仔細看看這「布袋神卦」的名堂,因此沒動地方,打算聽他個下回分解。

我看那食客年歲比我稍長,聽口音似乎是山東人,就見他拿來紙筆,在上面寫了籍貫和生辰八字,名叫張海濤,老家果然在山東清河,祖上是賣牛雜碎的。

「算卦的」雙手接過紙來低聲念誦了一遍,隨即從袋子里掏出一枚簽子,果然與張海濤所寫之事沒有什麼出入,生辰八字籍貫來歷全部吻合,便說:「老中少三步大運走的是少運;雖然祖業不靠,六親冷淡,但年輕時有貴人提攜,自創自立,屬三早之命。即發達早、立業早、享福早。然重色好利,福厚而命薄……」「算卦的」說到這忽然停住,用手遮了簽子的下半截:「前事已驗,要知後運如何,須付卦金十元。」

張海濤為人十分小氣,他雖聽對方所言無不奇中,卻不想掏錢,摸了摸衣袋,嘬著牙花子說:「十塊錢嘛也不算多,不過今天出來得匆忙,沒帶什麼零錢。對了,我這還剩下幾個生煎饅頭,要不然……」

「算卦的」見張海濤居然連十塊錢都捨不得掏,可真沒想到會有如此吝嗇之人,他只好將那幾個生煎饅頭裝進口袋,嘆了口氣說:「張老闆後福無窮啊,只是要提防女色,免得惹禍上身,斷送了大好前程。」說罷嘿嘿一聲冷笑,將紙簽吞進嘴裡,拎起地上那個大口袋,蹣跚著腳步走得遠了。

張海濤坐在原位嘖嘖讚歎道:「哎呀,真是位活神仙,這卦算得也太准了。」他見自己的命不錯,便有些個沾沾自喜,沒話找話地問我:「兄弟你咋不找他要一卦?」

我本來懶得搭理此人,但又閑極無聊,就說:「這個什麼布袋神卦,無非是江湖騙子的門道,只能糊弄糊弄你們這些不懂行的。」

張海濤不以為然:「你剛才也都瞧見了,那算卦的倆手都在桌子上放著,等我寫完了出身境況,他展開讀了一遍,當面從袋子里摸出一枚紙簽,那姓甚名誰、籍貫祖業、生辰時日毫無差錯,這還只是我寫出來的,算卦的更說我這命是祖業不靠,六親冷淡,但有貴人提攜,自創自立,屬三早之命,發達早、立業早、享福早。卻不瞞你說,這卦簡直准得嚇人,江湖騙子哪有這麼高明的本事?」

張海濤告訴我說,他老家在山東清河,後來跟一個大哥到海南炒房,賺得盆滿缽滿,就來這邊開了個公司,因為他家幾代人專門賣牛雜碎為生,所得全是起早貪黑的辛苦錢,深知錢財來之不易,牢記著祖訓:「富由勤儉敗由奢。」所以發跡之後也捨不得吃捨不得花,平時自己吃飯只拿小吃快餐一類的東西對付,唯獨過不去一個「色」字,為了女色什麼都能豁得出去,生意做得順風順水,但姻緣卻始終不太如意,這些也都在布袋裡的卦簽上寫著,因此他心服口服,覺得拿半盤生煎饅頭換此一卦並不虧本,甚至還佔了點便宜,只是提了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