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和金國開戰 耶律楚材

1215年秋,成吉思汗回到蒙古草原,戰利品如山,美女如雲,不過在這些龐大的戰利品中,成吉思汗最鍾情一個戰利品,這個戰利品不是物品,而是一個人。此人正是完顏福興自殺前在中都城大街上遇到的那個年輕人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是契丹人,先祖本是遼國開山老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東丹王耶律倍。耶律楚材是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遼時期,耶律楚材的祖先們可謂無限風光,家族中出了四個太師。遼國被金國所滅後,和大多數耶律皇族一樣,耶律楚材的祖宗們也為金國效力,他的爺爺、父親都是金國政府的中級官員,他本人同樣如此,成吉思汗攻陷中都城時,他是以金國中央政府員外郎的身份被俘虜的。

有人推薦耶律楚材給成吉思汗時,成吉思汗只是例行公事地說:「隨便給他個官職吧。」這是他長期以來對契丹投降分子的一貫思想,但推薦耶律楚材的人說:「您還是應該見他一下,此人非同凡響。」

成吉思汗不動聲色地問:「怎麼個非同凡響?」

介紹人就把耶律楚材的家庭背景說了一遍,然後詳細介紹了耶律楚材本人的情況。據他說,耶律楚材是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大師級人物,當然,但凡一個中國知識分子,只要肯下苦功,都能成為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佼佼者。耶律楚材有所不同,他不是個紙上談兵的傳統文化大師,而是個知行合一的傳統文化大師。

比如學習佛學,他首先把自己鍛造成一個虔誠的佛教徒,這就是知行合一。再比如他學習老莊哲學,第一步就是效仿莊子,精神和肉體到處逍遙遊;他要學習天文,就自製放大鏡和望遠鏡;他學習地理,就在家中的院子里用泥土製作模型;他學習金國的法律,在看教科書的同時還去監獄裡做實地考察,翻檢刑部的所有案宗;他學習術數,對,關鍵就是這個,耶律楚材這傢伙會預知未來,是個半仙。

成吉思汗越聽越有興趣,最後聽到耶律楚材能預知未來時,心潮可就澎湃起來了。草原人也喜歡占卜,不過層次很低,燒幾塊羊骨,從燒後羊骨上的裂紋預卜吉凶禍福。成吉思汗每次出征或者是有重大議題之前,都會燒羊骨。

他馬上派人去請耶律楚材,耶律楚材一進來,成吉思汗就被其相貌所震撼。耶律楚材身長八尺,眼神如炬,一把漂亮的鬍子直到胸口,講起話來聲如洪鐘,不卑不亢,始終保持著最出色的貴族氣質。

成吉思汗只看了一眼,就馬上喜歡上這位契丹漢子,他問:「身上帶羊骨否?」

耶律楚材反應不過來:「動物的屍骨帶之何用?」

成吉思汗點醒他:「聽說你會預卜,為何隨身不帶羊骨?」

耶律楚材明白了,恭敬地回答:「我預卜吉凶禍福,是靠看星卜卦,非靠羊骨也。」

成吉思汗興奮起來,說:「你卜算一下,我大蒙古國最近有何戰鬥?」

耶律楚材掐指一算,說:「西北有戰事。」

成吉思汗又驚又喜,驚的是西北的確已不穩,喜的是,對方真就占卜出來。

耶律楚材對成吉思汗的驚喜反應平淡,如果你是個高明的魔術師,表演一段魔術後,面對觀眾的驚喜,也會和耶律楚材一樣反應平淡。

成吉思汗又迫不及待地問:「我何時能取得全中原?」

耶律楚材沒有掐指,而是平靜地說:「不必卜算,金國已窮途末路,被可汗您消滅指日可待。」

這話成吉思汗很愛聽,不知是什麼原因,他堅信眼前這個人是長生天賞賜給他的,在1215年的最後三個月,他和耶律楚材幾乎形影不離,友情一日千里。耶律楚材向這位不知文明為何物的人灌輸文明,小心翼翼地告誡他不要嗜殺,儘可能地保留中原文明。

成吉思汗每次都不停地點頭,但他的兵團仍然在攻陷的城池裡燒殺擄掠,他的士兵仍在摧毀各個城池裡的文明建築。唯一不同的是,他已經有意識地告誡他的兵團司令們,該克制的時候要剋制。而兵團司令們是否為了擴大戰利品違背他的命令,他離戰場太遠,管不到那麼遠。

成吉思汗太喜歡耶律楚材了,幾年後他對未來的接班人三子窩闊台說:「耶律楚材是天賜我家的奇才,你必須要好好對待他。」喜歡一個人,就願意為他出頭,有一天,成吉思汗對耶律楚材說:「你們契丹人和女真人是世仇,我可以為你報仇!」

耶律楚材當即回答:「我的爺爺、父親和我本人都在金國政府做過官員,從儒家思想的角度來說,我們都是金國皇帝的臣僕。臣僕如果想著報復主子,那就是欺君之罪。」

這番話撥動了成吉思汗的心弦。成吉思汗的品性中有一項特別值得推崇,他敬重一個人的忠誠情操,即使這個人是他的敵人。

成吉思汗向耶律楚材說的那句話,透露給我們這樣一個信息,當然,這個信息也是我們之前看到過的:成吉思汗有仇必報,尤其是國讎家恨。

耶律楚材的回話也並非是全部原因,遼國被金國所滅已過去百年,耶律楚材早已成了金國的人,那個遙遠如幻夢的遼國已不是他的菜。

實際上,讓耶律楚材名垂青史的並非是和成吉思汗在一起的那段時間,他最耀眼的時代是在窩闊台時期,而在成吉思汗時期,他不過是個幕僚。雖然如此,他已經知道該如何把這個野獸般的軍事王國拉到文明的軌道上。

有一次,一位擅長製作弓箭的西夏人在成吉思汗面前說,國家正是需要武力之時,要個書生何用?

耶律楚材馬上說:「製造弓箭尚且需要弓匠,為天下者怎麼可以不用天下匠?」

這話柔中帶剛,那位西夏人被噎了個跟頭,成吉思汗則對耶律楚材的話大為讚賞,從那之後更為信任這位書生。因為成吉思汗隱約地感覺到,一個龐大的國家沒有書生實在是不敢想像,尤其是像耶律楚材這樣能掐會算的書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