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風雲仍這般詭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格局) 2、猴山論劍

就這樣無奈結束

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恢複,包括美國、德國和日本,再有就是亞洲新型工業國家,像新加坡、韓國,這些國家的情況,包括印度、西亞,下面就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情況。

談到蘇聯,首先需要了解一個內容,戰後社會主義運動的三個階段。

戰後的社會主義運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946年到1955年,這個階段是斯大林模式的擴展時期,問題的形成與積累,這是第一個階段。斯大林模式的擴展時期,也就是原來的斯大林模式,即蘇聯的體制,他從前只控制自己國家,隨著戰後東歐蘇聯衛星國的建立,他就不僅是控制自己國家的問題了,等於斯大林模式開始向東歐、這些個衛星國擴展。

戰後社會主義運動的第二個階段,就是從1956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改革,蘇聯和東歐國家改革,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斯大林模式時期,但是這些改革全都失敗了,沒有能夠徹底擺脫斯大林模式。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戰後社會主義運動的第三階段,就是蘇東劇變,蘇式社會主義失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這個時期,伴隨著蘇式社會主義的失敗,世界兩極格局也就結束了。

錯路終到頭

學習這階段歷史,首先就要搞清楚我們為什麼學,知道蘇聯是怎樣失敗的,就得吸取蘇聯模式失敗的教訓,比如他的改革及其失敗。

主要有這麼幾點。

首先一個就是在斯大林時期,也就是第一個階段,1946到1955年,蘇聯仍然處在斯大林模式的統治下,所以第一個就是「四五計畫」。「四五計畫」他很快就取得了恢複國民經濟的成就。套用咱們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發揚那種舉國體制。

但是國民經濟恢複的時候,從表面上看,好像很有成就,實際上蘊涵著非常大的危機。這個危機仍然是斯大林體制的弊端,實際上也代表了這個體制的弊端進一步顯露,或者說是有增無減。像蘇聯的前身是俄羅斯帝國,我們前面講像德國、日本之所以最後會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因為他缺乏民主的傳統,是那種自上而下的改革。俄羅斯也一樣,而且俄羅斯的專制傳統比德、日兩國還要長。所以俄羅斯人民在「二戰」結束之後的蘇聯時期,這個國家缺乏一種反思,或者說即便少數有良心的知識分子反思了,也很容易就被鎮壓下去,沒有人考慮是什麼給蘇聯國家造成了這麼大的損失。蘇聯在二戰當中,死亡的人口佔全國人口的1/7,咱們中國死的人,世界第二多,1800萬。蘇聯這個民族曾經遭受過這麼慘重的打擊,今天俄羅斯的男女比例都失調。今天俄羅斯是女的多,男的少,因為他死的兩千多萬人,主要是青壯年男子。當兵打仗的,你不能都是60歲和16歲的,主要都是青壯年男子,正在婚齡,或者正在育齡的男子,結果很多都在戰場上戰死了。到今天,你到俄羅斯大街上看去,甭管那男子長成什麼模樣,你看邊上那女的漂亮極了,物以稀為貴。俄羅斯到今天,男女比例都恢複不過來,到底是什麼使蘇聯遭受這麼慘重的損失?值得深入思考。但是,在斯大林控制下,蘇共的宣傳機構一宣傳就是正是因為有偉大的統帥斯大林,我們才戰勝了希特勒。所以,斯大林的神話地位,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後來的赫魯曉夫,他否斯大林的時候,舉了個例子,他說在斯大林時代所拍攝的戰爭電影裡邊,你看不到紅軍將士是如何在冰天雪地中英勇戰鬥的,你看到是斯大林叼著煙斗在地圖前走來走去,這個戰爭就贏了。這種戰爭片你愛看嗎?美國戰爭片為什麼好看?他會著重地刻畫普通士兵,你看他演總統嗎?演將軍嗎?除非是傳記片。他的戰爭片是戰壕的真實,拯救大兵,風雨戰士,都是戰壕的真實。

我們也怕呀

斯大林這種體制的弊端得不到改正,還由一國向那麼多國家擴展。到1953年,斯大林終於死之後,赫魯曉夫開始實行改革,這是第二個階段。

赫魯曉夫的改革,始於蘇共二十大,也就是1956年,75個國家的共產黨都派出了代表團去學習,得上老大那兒拜碼頭去,都去學,當時中共代表團的團長是朱德,也去莫斯科了。本來這個二十大已經開完了,會議已經閉幕了,各國代表團的成員都回去收拾行李,買了東西回去送人去了,結果大會閉幕那天晚上,突然接到蘇共辦公廳通知,說晚上11點多,12點,在克里姆林宮召開會議,總書記有秘密報告,是非常重要的報告。各國團長揉著眼睛,全去了,好不容易睡了,到了那兒一聽就精神了,因為赫魯曉夫作了一個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報告。

在這個報告當中,原來被看做是革命導師的斯大林,原來一說革命導師,「馬、恩、列、斯」,斯大林是革命導師,被赫魯曉夫說成是暴君,殺人犯,劊子手,人民公敵,徹底把斯大林給否了,各國的代表團都感覺到非常震驚。怎麼能這麼說呢?這時候,底下傳上來一張紙條,傳到赫魯曉夫的主席台上,問赫魯曉夫,說你現在這麼罵斯大林,當初你說他是什麼英明領袖,什麼慈父,斯大林簽署的所有槍斃犯人的文件,你也都同意了,你當時為什麼不敢反抗?為什麼現在倒反抗起來了?赫魯曉夫看了這張紙條後非常生氣,當時臉就沉下去了,拿著那張紙條問,這是誰寫的?底下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敢回答。然後他提高嗓音又喊了一遍,這是誰寫的?還沒有人敢回答,最後嗓音高到極點喊了一遍,這是誰的!

底下還是沒人敢回答,最後赫魯曉夫說,你今天就跟我當時一樣,您明白我為什麼不敢反抗了嗎?現在我問這個條誰寫的,沒一個人敢站起來,當時我們也一樣,我們也怕呀!

不管怎麼說,赫魯曉夫否斯大林咱不去評價,最起碼他這種行為對斯大林的體制是一種突破。赫魯曉夫的報告是秘密報告,不許記錄,更不能外傳。結果沒過幾天,美國的《紐約時報》就刊登出報告的全文。據說是東德代表團的成員記下來之後,給了西德,西德人送給美國人,就發表了。其實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評價,有很多是事實。但是,斯大林乾的這些事,不是以他個人名義乾的,是以蘇聯共產黨的名義、以蘇聯的名義乾的,赫魯曉夫把斯大林一否,等於就把蘇聯否了,把蘇聯共產黨給否了。但不管怎樣,總得給歷史一個說法,能正確地認識歷史,這樣的民族才有希望,你不能因為自己是德國人,就不否定1933年到1945年的德國,這種認識是不對的。

習慣性失敗

然後,赫魯曉夫就開始改革,問題是改革的正確道路應該是什麼?咱前面講過,斯大林體制在經濟上是計畫經濟,在政治上是搞個人專制,如果改革的話,經濟上就應該是市場經濟。政治上應該搞民主。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國家改革的正確方向,就是民主和市場經濟,如果不這麼改,改革必然會失敗。你不能突破舊有的斯大林模式,不失敗幹嗎去?很遺憾的是,赫魯曉夫的改革,就沒有利用這兩個有利武器——市場經濟和民主。所以他必然會失敗。像赫魯曉夫這種人,國際上專門對這種人有一個愛稱,叫做「IBM」。這個是英文縮寫,意思就是「國際大嘴巴」,不經過調查,張嘴就來。

民主國家不可能出現這種人,因為你要對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負責,你胡說八道,會有人彈劾你,因為失言就可能下台。像斯大林、赫魯曉夫這種人,沒有人能管他們,權力不受限制,所以他想說什麼說什麼。這種不實事求是的做法,導致改革最後徹底失敗。但是失敗之後也算是不錯的,他是蘇聯第一個下台後沒有被處決的領導人。你看民主國家沒有發生政變的,美國總統四年、八年自然就下台,沒有說發生政變,把總統推翻我當總統的。然後,文明一點的國家,就發生了政變,比如泰國,直接就是發生政變,至於前領導人,頂多讓他流放。在國外待著,你別回來了。他在國外待著,仍然可以遙控國內政局。再等而下之的國家,像非洲等國家發生政變,一定要把前領導人給弄死。這跟動物園那猴山換猴王一樣,一定是新猴王把老猴王咬死,這才換猴王。但是赫魯曉夫下台,沒被弄死,這已經是蘇聯政治上的一大進步了。

赫魯曉夫下台之後,上台的是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繼續改革,當然他的改革也失敗了。他失敗的原因還是因為優先重工業,忽視民生。但是勃列日涅夫時期,畢竟是蘇聯國力達到鼎盛的時候,其實說穿了就是迴光返照的時期,盛極就該轉衰了。勃列日涅夫是一個典型的官僚。這種人非常多,你要不理解什麼叫官僚,看看勃列日涅夫就明白了。勃列日涅夫最喜歡兩種東西,勳章和頭銜。我家有一套20世紀70年代的蘇聯軍事百科全書,在地攤上一塊錢一本買的,看著玩兒,那上面,勃列日涅夫的頭銜翻譯成漢語有五行半,包括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人民國務活動家、軍事家、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總書記、蘇聯元帥,還來一個人民藝術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