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責任與理性(2003—2008) 二二、新的起點,中國道路待探索

如同羅馬神話里的「雙面神」雅努斯(Janus) 一樣有著兩副面孔,一副回望過去,一副凝視未來。

回首1978年,那時的中國孤獨地行走在世界的邊緣。長期的政治鬥爭讓人們對未來感到心灰意冷,個人的力量被嚴重窒息。開放之初,從領導者到普通百姓都顯得有些茫然無助——外援無望,內資睏乏,僵硬的體制捆住了所有人的手腳。

但在其後30年的時間裡,在一個擁有近13億人口的大國里,僵化的計畫經濟體制日漸瓦解,一群不甘於自身命運的小人物把中國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試驗場。它在眾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轉的姿態向商業社會和世界轉軌,民眾為追求自身的民主與幸福擁入歷史的洪流,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

「中國的改革是一場民眾基於自由的改革。」從歷史的角度說,1978年到2008年的中國是最不可能重複的。

30年來,人們不止一次為「姓社還是姓資」而爭論得面紅耳赤,很多冒險者為之付出了代價,但在今天看來,正是這種信奉實踐、追求真理的精神推動了中國的崛起。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變革不同,中國選擇了一條極其特殊的漸進式改革之路,雖然其間不乏曲折與衝突,但事實證明,這無疑是一條通往未來的康庄大道。

直到今天,在這場精彩而多變的歷史進程中,人們根本觀察不到經濟學家津津樂道的「客觀規律」。在某種意義上,30年的中國經濟奇蹟是一種無比務實的經驗主義價值觀的勝利。全體國民及政府的求富渴望、對貧窮現狀的堅決告別和對現代化的強烈追求,成為所有人從未動搖過的價值取向,人們可以「摸著石頭過河」,也不管你是白貓黑貓,只要能夠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道理有千條萬條,發展是最硬的一條。正是在這種整體共識下,任何曲折與反覆最終都被一一克服。

2008年的中國又站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上。偌大的中國何去何從,未來我們又將遭遇怎樣的挫折,又將迎來怎樣的輝煌,或許只有歷史才能給出答案。2008北京奧運會的聖火已經點燃,隨後中國將迎來建國60周年以及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現在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條充滿了無盡想像空間的繁華路徑可能被打斷。但同時,通貨膨脹壓力不減,「中國製造」面臨轉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政治改革如何推進,如何真正實現和諧社會的理想,關於下一步改革的方向仍然存在爭議。

或許對於歷盡世事滄桑的中國來說,無論遇到何種困難與複雜的局面,都不過是一種暫時的考驗。但此時此刻,人們更需要思考的是,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民族復興中,我們作好了應對商業隆起的心理和道德準備了嗎?我們會不會陷入自我崇拜的熱焰呢?我們學會扮演一個大國的角色了嗎?世界性的光榮與同樣龐大的危機,似乎一對孿生兄弟般潛伏在中國經濟前行的遠方。對一個遼闊而莫測的未來世界,臨事而懼,保持必要的敬畏,不是一種怯弱,而恰恰是一種成熟的修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