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責任與理性(2003—2008) 二一、大國崛起,奧運昭示強盛夢

2007年春,一部中央電視台剛剛播出的電視系列專題片《大國崛起》引起人們的熱議。

這部片子講述的是500年來世界歷史上九個強國的崛起之路,但其中並不包括中國。此前中央電視台沒有作任何宣傳,也不是在黃金時間播出,但這部片子卻很快在知識界和互聯網上成為最火爆的話題,專題片的解說詞成了這年冬天最暢銷的圖書之一。一種前所未有的「大國情結」開始撞擊每一個人的心胸。

事實上,中國元素正在廣泛走紅。年初,很多經濟學家就已經預言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不出意外地超過德國,成為美國、日本之後的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人們開始變得自信起來,傳統文化成了新的時尚。一檔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電視節目「百家講壇」成為最受歡迎的深夜節目,主講「三國」和《論語》的兩位大學老師迅速躥紅,他們的圖書總是擺在書店裡最顯眼的位置,每到一地都受到明星般的追逐。就連台灣的一個少女組合SHE.也用一首《中國話》來作為年度新碟的主打曲,她們唱道:「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

中國股市又進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全民狂歡」。在半年時間裡,股指連連上攻,熱點頻繁轉換,市場價值呈幾何級膨脹,市盈率高達五六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股票層出不窮,新開戶股民每天多達30萬人。湧進來的這些人不僅有城市白領、理財老手,還有大學生、農民、小商販、鄰居的大媽們。

典當行生意興隆,很多人抵車、抵房向銀行貸款衝進市場,他們或許連市盈率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一首股民創作的網路歌曲《死了都不賣》成為很多人的手機鈴聲,這首歌這樣唱道:「死了都不賣,不給我翻倍我不痛快,我們散戶這樣才能不被打敗,死了都不賣,不漲到心慌不痛快,投資中國心永在。」到5月25日,滬深兩市開戶總數已突破1億戶。

如果說股市的狂熱已到了癲狂的地步,那麼發生在樓市裡的財富傳奇則令人無言。

此時的全國房價又已全面飄紅,很多城市都漲了一倍,甚至兩到三倍。以北京為代表,隨著2008年奧運會的臨近,房價節節攀升,一周一價,五環內已找不到每平方米萬元以下的房子,但依然是供不應求,消費者連夜排隊領號,生怕這輩子再也買不著了。一位開發商悄悄地對記者說:「現在樓盤的利潤率已經高到讓我們不好意思的程度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政府緊急出台一系列土地和金融緊縮政策,同時放出即將推出大量限價房和廉租房的消息後,房價漲幅才放慢腳步。

五一黃金周1999年,國務院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增加公眾法寶休假日。春節、「五一」勞動節和「十一」國慶節法定休假三天,再加上調整的前後兩個雙休日,就形成了每年三個連續七天的長假,因其掀起的旅遊消費熱,被人們稱為「黃金周」。黃金周出現的動因之一,是在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政府意圖以此刺激消費,拉動國內經濟。自2008年起,「五一」黃金周已經取消,所以2007年的「五一」黃金周實為最後一次。

就在股市樓市雙雙井噴之際,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這年「五一」黃金周,到太湖旅遊的遊客發現不少區域的水面漂著一層綠膜,最厚的地方像覆蓋了一層綠油漆,有的地方漂浮大片死魚。專家解釋,這是藍藻爆發。受藍藻爆發影響,江蘇省無錫市大批城區居民家中自來水水質驟然惡化,氣味難聞,無法正常飲用,超市中純凈水被搶購一空。

藍藻事件震驚全國。究其原因,太湖沿岸化工企業林立,污水排放沒有監控,造成太湖水呈現嚴重的富營養化,平均氮、磷含量均高出標準10倍以上。近兩年,太湖流域工業和生活污水年排放量達53億噸,而污水處理率僅為30%左右,污染物總量已遠遠超過流域水環境承載能力。

中國的環境問題引起世界的普遍關注。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稱,在全球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中國佔了16個。

美國《新聞周刊》登出了一篇題為《中國輸出污染》的文章。

記者寫道:「多年來,北京的空氣像一碗渾濁的蛋花湯……在西方,『中國製造』是廉價貨物的同義詞,但是現在這個國家正在輸出更為昂貴的產品:環境惡化。酸雨和其他污染物正在毒害中國近1/4的耕地,甚至日本和韓國部分地區的農作物也因受到中國酸雨的侵襲而枯萎。過度伐木和草場退化造成的沙塵暴在北方肆虐,甚至吹到了美國西海岸,如今27%的中國國土正在沙漠化。美國排放的溫室氣體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中國緊隨其後,已經是全球第二大污染源。」這一年,隨著奧運會賽期逼近,北京的空氣污染再度成為國際關注話題。

事實上,以環境惡化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引起世界和國人的高度關注。根據專家計算,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5 .5%,但消耗的資源量卻十分驚人,包括全球石油總消費量的8%、原煤的40%、粗鋼的32%、氧化鋁的25%、水泥的48%、玻璃的33%、化肥的30%,中國主要礦產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已由1990年的5%上升到2007年的50%以上。另一方面,能源利用效率比較低下,幾乎各項指標都比國際先進水平高一大截。很顯然,這是一種難以為繼的增長模式。

這年秋天,國家發改委安排了5.4億元國債資金支持98個重點節能項目,國務院還與地方及中央重點企業簽訂了45份節能目標責任書。同時,新的《節能法》即將出台。

與此同時,國際上針對「中國製造」的攻擊性言論和行動甚囂塵上,對「中國製造」的譴責成為某些政治人物信手拈來的「工具」。美國佛羅里達州棕櫚灣市市長甚至發布命令,該市政府不得購買價值50美元以上的中國商品,或一半以上部件為中國製造的商品。這個有10.7萬名居民的小城市成為全美第一個禁止某一國家貨物的城市。這是當今商業世界最詭異的事件之一:誰也離不開「中國製造」,可是每個人都在表達著對它的不滿。《金融時報》駐京首席記者雷蒙德·馬利德描述了西方世界的矛盾心態:「一方面,西方消費者獲得巨大好處,另一方面,西方人大聲抱怨廉價中國商品正在讓當地人失去工作,讓中國得到不容置疑的好處。」

實際上,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國際渠道商的步步進逼,中國的很多企業已經開始轉向國內市場,並逐步走向自主創新的道路。這一年7月,中國最大的襪業製造企業浪莎集團宣布,月底交完最後一批貨後,不再接受沃爾瑪的訂單。

這家企業每年向沃爾瑪提供500萬美元的商品,然而因利潤太薄,最終選擇了放棄。

更大的壓力來自國內日益高漲的通貨膨脹,「中國製造」的價格優勢第一次出現遞減跡象,而且通脹不僅僅是國內問題。由於中國是世界上很多產品的供應國,中國的成本提高會體現在全世界沃爾瑪及其他大零售商的貨架上。美國商務部表示,在2007年的上半年,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價格上漲了4.1%。這是自美國在2003年開始追蹤中國進口商品價格以來增長最快的,而且遠高於美國2%的通脹率。蘇格蘭皇家銀行的一位中國戰略家說得很簡潔:「在過去10年,中國是通縮勢力,在未來10年,它將是通脹勢力。」

隨後,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他的回憶錄《動蕩時代:新世界中的冒險》一書中認為,老牌的歐洲強國英國會發展得很好,擁有雄厚能源儲備的俄羅斯也會進一步發展,在重工業及IT服務業表現搶眼的印度有巨大潛力,宏觀持續低迷的日本則仍保持著「強大的力量」。在對美國經濟表示憂慮的同時,他預言中國將在2030年成為美國最主要的競爭者,他說:「中國如何進一步擁抱全球市場將決定全球經濟的命運。」

臨近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中國,彷彿同一時刻奔跑在兩幅截然不同的風景中,或者說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一方面,一個大國正在漸漸崛起,中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貿易摩擦不斷,大國情結日漸高昂;另一方面,股市乍熱驟冷,樓市跌蕩詭異,人民幣持續升值,CPI指數居高不下。這兩種景象的交錯令人們在亢奮中又平添了幾分焦慮。

相映成趣的是,2007年5月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刊出了一個很醒目的封面,用的是好萊塢電影《金剛》中金剛爬上帝國大廈的場景,不過這次把那隻大猩猩換成了大熊貓。

這不禁讓人聯想起1989年另外一個著名的雜誌封面。當時日本的索尼公司買下哥倫比亞影業公司,《新聞周刊》曾經設計了一個封面——「穿上了日本和服的自由女神」。但一年後東京股市崩盤,樓市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從此陷入長達17年的漫長低迷。中國會與當年日本走同樣的道路嗎?一切都似乎取決於人們的心態和理智。對於一個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國來說,一個激情飛揚的時代正在遠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