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讀 首富的物種起源

這是一群傳說中的人們。他們低調、冷靜、圓潤,像一枚枚形狀迥異卻功能相近的金幣。他們都不可思議地富有,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那些財富只有用想像的方式才可能被消費掉。

他們是一個國家中最富的那個人,這個人,整個國家只有一個。在這個商業主導一切的社會中,這已不僅僅是一個金錢數字的概念,而更帶有象徵和寓言的色彩。於是,對這一族群的解讀,便超出商業經略的範疇,而更帶有生命審視的意味。在過去的這段時間裡,我和我的助手以《福布斯》最新公布的2005年全球富豪榜為依據,對30個國家和地區的首富進行了一次「故事整理」,我們所得出的一些印象和結論,可能在很多人讀來會感到一點點的意外。

美國作家愛倫堡在評論俄羅斯女詩人茨維塔耶娃時說:「她盡一切努力使自己默默無聞。」這句話用在很多首富的身上似乎更加合適。

有時候,首富們的低調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2004年,德國的阿爾布萊希特兄弟資產總和達到411億美元,其中哥哥卡爾以230億美元躍居全球第三富豪。而人們發現,關於兩兄弟的最近一次採訪是在1953年,而最近刊登過他們照片的報紙是在16年前出版的。唯一被大家知道的是:他們中哥哥卡爾如今已83歲,弟弟特奧也已經81歲。

西班牙首富阿曼西奧·奧爾特加·高納是另一個把自己裝在套子里的歐洲老頭。這位鐵路工人和家庭婦女的兒子現在已經成了世界時裝界財富總值第二的有錢人,他所經營的時裝連鎖店開在全球最繁華的都市大道上,可是在幾乎所有的西班牙報紙上都沒有一條關於他的新聞,他也從不在媒體露面。有人好不容易找到他的兩張照片,其中一張是2003年關於他旗下的一家公司上市的一個報道,另外一張是關於這家公司股票上市之後的報道配圖,而更有趣的是,這兩張照片上胖胖的奧爾特加穿的竟然是同一件衣服。

在亞洲的日本,曾經以775億美元的股票市值超過比爾·蓋茨當過一天「全球首富」的軟銀總裁孫正義如今已風光不再,他的資產縮水98%,目前僅為15億美元,而替代他的卻是一位55歲才接上班、從來不在媒體拋頭露面的茶酒商——三得利集團的總裁佐治信忠。即便在日本,他也算不上是一個公眾人物。

在絕大多數的現任首富中——特別是在歐洲大陸,低調似乎是他們共同的性格特質。跟很多人的想像完全不同的是,他們往往不是定居在倫敦、巴黎這樣的大都市,而是常年生活在一些不知名的小鄉村和小城市裡。他們幾乎從不參加群星閃耀的派對或嘉年華活動,儘管這些奢侈光鮮的活動很多是由他們的公司組織或出錢主辦的。他們也很少出現在諸如「財富論壇」、達沃斯企業領袖年會這樣的商業盛會中,世界很少聽到他們宣講自己的財富智慧,或為自己著書立說——「不著文字」似乎是一條不成文的 「首富傳統」,20世紀初的美國首富洛克菲勒便在遺囑中嚴厲禁止後人為他寫傳記。他們只是默默無聞地一天一天把自己的財富數字累積上去,讓那些金光閃閃的金錢擋住任何投向他們的好奇的視線。

與低調相伴的是生活的簡單和節儉。一度被認為財富很可能超過了比爾·蓋茨的瑞典首富坎普拉德是宜家的創辦者。這位農場主的兒子、第二代德裔移民用一生的時間打造出一個令人生畏的傢具連鎖帝國。人們對他的描述是這樣的:坎普拉德從來缺乏光鮮的外表,他沒有時髦的服飾、昂貴的手錶和豪華的轎車,出門旅行總是坐經濟艙。如果公司為他預訂了昂貴的東西,他會非常惱火。在宜家總部吃工作午餐,他會從自己的錢包里掏出鈔票付賬。他喜歡喝酒,但不一定要昂貴的,一瓶廉價的威士忌能讓他更加愉快。他會開著老式的沃爾沃汽車到處亂竄,或坐著公交車去菜場淘廉價蔬菜……

在今天的首富群體中,像上世紀60年代的世界首富亞里士多德·奧納西斯那樣的人物已經被雨打風吹去了。這位「世界船王」在1968年美國總統肯尼迪遇刺後,十分轟動地迎娶了他的遺孀傑奎琳,而在地中海小國著名賭城摩納哥遇到財政困難時,奧納西斯甚至試圖吞併摩納哥,更是讓世界嘩然。

今天,那些傳媒眼中的傳奇人物,在首富這個部落中已是另類。很顯然,過分的招搖、明星的氣質、對公共事務的熱衷對於財富的累積往往是一些負數。義大利的貝盧斯科尼是首富中少有的政治明星,據他說,自他步入政壇,司法界已經對他的商業活動展開了數十項調查,起草了87份針對他和他的商業利益的法律文件,司法官員為此造訪其家族企業的辦公室達470多次,僅是關於他的法庭聽證會就舉行了1500多場。

印度尼西亞的華裔首富林紹良是另外一個例子。他早年與當時的總統蘇哈托關係密切,取得種種專營權利,時稱舉世無雙的紅頂商人。林氏資產一度高達160億美元,號稱「世界第八富豪」。然而,蘇哈托下台後,林紹良日漸失勢,再經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重創,林氏集團風雨飄搖,目前儘管仍是印尼首富,其資產卻已縮水至10.3億美元。

「公司從優秀到卓越,跟從事的行業是否在潮流之中沒有關係,事實上,即使是一個從事傳統行業的企業,即使它最初默默無聞,最後也可能邁向卓越。」基姆·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中發現的這條公司定律在對首富們的觀察中仍然有效。

從首富們所從事的行業來看,他們似乎並不如想像中的那麼特別受到上天的眷顧。他們所進入的行業,並不存在太高的門檻。在30個首富中,有4個是開連鎖店的,3個是做傳媒的,2個是賣啤酒的。如果說有什麼經營秘訣的話,「專業背景下的全球化」、「渠道為王」和「核心資源壟斷」是造就今日首富的三個謎底。

在一百乃至數十年前,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土地曾經是誕生巨富的最大溫床。在每一個商業國家和地區崛起的初期,土地價值的成倍飆升,都催生過一位又一位不可一世的首富。香港的李嘉誠、馬來西亞的郭鶴年家族、新加坡的郭令明家族都是這一模式的產物。即便在老牌的商業帝國英國,在倫敦市中心擁有幾百畝土地的威斯敏斯特公爵也曾長期盤踞在首富的寶座上,直到兩年前才被轉入英國國籍的俄羅斯神奇小子羅曼·阿布拉莫維奇超過。在1990年,從事房地產業的日本西武集團創始人堤義明以160億美元的身價赫然成為世界首富,這位出身卑微的「妾生子」在20年里先後購買了六分之一的日本土地,集團資產市值1650億美元。當時,正是日本經濟如日中天之際,東京及周邊三個地區的土地價值,竟超過了美國所有國土的市場總值加上紐約證券交易所全部美國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

而今天,因土地增值而資產陡增的創富神話,在那些商業成熟國家和地區已經成明日黃花。在2005年度的歐美首富中,沒有一個是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在亞洲地區,顯赫一時的堤義明在年過七旬之後因財務詐騙案鋃鐺入獄。而華人富豪中,除了菲律賓首富陳永栽的發跡與房地產關聯不大外,其餘均與地產淵源頗深。時至今日,那些轉型較好的如李嘉誠,算得上與時俱進,財富增長勢頭不減,其他的都豪氣不比當年,資產長期徘徊在20億美元上下,難有長進。這些華人首富的年齡也普遍比歐美地區的偏大,如果沒有特別的機遇或者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其被其他新貴超越似乎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

除了亞洲地區之外,在當今歐美各國的首富中,幾乎沒有一家是多元化的財團。相反,專業背景下的全球化是一個流行的趨勢。

在過去20多年裡,全球化的策略使得一些並不出眾的傳統公司一躍而讓人望塵莫及。

喜力啤酒原本是一家瀕臨破產的荷蘭公司,1971年,弗雷迪·海涅根出任公司總裁,他富有遠見地預見到了歐洲統一市場即將出現,喜力啤酒走出荷蘭,成為第一個實施跨國發展戰略的歐洲啤酒公司。今天,喜力已經是世界上最多不同國家的人在共同享用的啤酒。

與喜力公司相似,瑞典的宜家、法國的歐萊雅、西班牙的Zara、日本的三得利,包括韓國的三星,正是因為及時而長久地堅持了跨國戰略,成就了公司的一代霸業。據稱,在歐萊雅公司中,其員工來自45個民族,4.8萬名員工中,3.6萬在法國以外;在400名高層管理人員中,有40個西班牙人、70個義大利人、40個德國人和35個英國人;在8000名經理人中,有2000人享有股票期權。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歐萊雅的人員流動率相當低:員工平均服務時間為14年。

與全球化特徵相關的是,那些專註於提高渠道能力的公司正散發出前所未見的財富魅力。「渠道為王」的生存和擴張理念,在商業世界中已經一再地被證明。

如果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公司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能活到今天,他的資產將是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兩倍。在今年《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榜上,沃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