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數據,電子商務的未來 貝索斯:大數據才是亞馬遜的核心競爭力

用智能計算機代替人類自己的判斷力,這聽上去像是科幻電影里的橋段。不過,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更替早已經出現在了電子商務的舞台上。

1997年,在美國亞馬遜總部,一場人與滑鼠的戰爭正在上演。

當時,亞馬遜總裁貝索斯聘請了一個由20多名書評家和編輯組成的團隊,他們把書評、新書推薦及有特色的新書標題放於亞馬遜的網頁上。這些人是亞馬遜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華爾街日報》稱他們是全美最有影響力的書評家,因為他們讓圖書的銷量猛增。

但在貝索斯看來,這沒有可驕傲的,因為所有線下書店都在這麼做。他正在思考著一個問題:計算機能否替代書評家?

在貝索斯看來,「技術是我們這個行業的命脈,它是造成差異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關鍵所在」。

當時的亞馬遜已經從每一個客戶身上捕獲了大量的數據。比如,他們購買了哪些圖書?哪些書他們只瀏覽了卻沒有購買?他們瀏覽了多久?哪些書是他們一起買的?

為此,亞馬遜研發出了一套協同過濾系統,計算機可以通過運算數據,自動幫顧客推薦其他產品。也許一本美國史的相關推薦里會有如何製作披薩的食譜。在書評家們看來,這種毫無邏輯的推薦簡直是荒唐。

牛津大學網路學院互聯網研究所維克托·邁爾-舍恩博格教授認為:「大數據要求我們有所改變,我們必須能夠接受混亂和不確定性。精確性似乎一直是我生活的支撐,就像我們常說的『丁是丁卯是卯』。但認為每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的想法是站不住腳的,不管我們承不承認。一旦我們承認了這個事實甚至擁護這個事實的話,我們離真相就又近了一步……其實很多時候,尋找數據間的關聯並利用這種關聯就足夠了。」

電子科技大學互聯網科學中心主任周濤給出了更為通俗的解釋:「當我們有了大量的數據之後,我們會發現,可能裡面有幾千上萬條原因會導致這個結果,但是人類的理解能力總是有限的,我們可能只能抓住三四條。那通過機器的方式,我們同時嘗試幾千億種因果,我們就能更好地進行控制和預測。這就變成了我們在應用和理論層面有著不同的訴求,在進行真正的應用的時候,我們往往追求關聯就已經足夠了,我們並不追求因果,因為因果的效果反而更差。」

20位全美最有影響力的書評家對抗一台智能計算機,誰能改變亞馬遜的命運?

通過兩種方式銷售業績的對比,貝索斯最終選擇了計算機。這讓貝索斯更加清晰地意識到,在電子商務時代,計算機離顧客會更近。

「有時候別人問我,你們是一家零售公司還是技術公司?我的回答是,都是。但是我更願意把它看成是一家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我們以技術為工具來幫助客戶。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客戶體驗展開的。」

對於貝索斯來說,數據才是亞馬遜河流里應該流淌的東西。

美國科技類博客Techch道出亞馬遜強大的真相:亞馬遜的實體電子商務產生了消費者資料庫和物流供應鏈數據,電子書的分發又衍生了自有的移動終端,多出來的運算能力又幫助網路公司託管數據,這些數據疊加以後,電商需要管理的內容僅僅是公司所有業務中的一部分,雖然是最能賺錢的一部分。

如此來看,零售、硬體和物流都不是亞馬遜核心競爭力,大數據才是其未來持續領先的秘密所在。

電子科技大學互聯網科學中心主任周濤站在大數據的角度,認為社交網路與大數據的銜接會產生更大的、跨領域的價值。

「微博、人人網的社交完成數據流動起來,最終都知道是針對這一個人,從而能夠產生一加一遠大於二的價值。同樣我們針對一個地點,我們有交管委拍攝這個地點前面的交通數據。我們還有順豐、圓通、申通這些的快遞數據。那麼,這些不同的數據,又圍繞這個地點流動起來。所以,它使得我們第一次,圍繞一個個體,有多個不同來源得以使數據流動起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