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得物流者得天下 看得到未來,未必看得到結局

「物流競賽」的火藥味愈發濃厚。

電商在物流系統搭建上的競爭也在加速。2013年1月,阿里巴巴要牽頭(菜鳥網路)的消息就被曝出,新公司設立和關鍵網路節點的選址工作早在那時就已啟動。而5月,京東COO沈皓瑜對外宣稱,其最大的物流項目「亞洲一號」將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易迅網也緊隨京東之後表示,其2013年將在全國新建十餘個倉儲配送基地。蘇寧雲商則表示,未來三年計畫投入200億建設物流。

在物流系統的搭建上,不同基因的電商選擇了不同路徑:平台基因的阿里巴巴選擇集合現有物流公司資源為己所用,是輕資產模式;以自營起家的京東商場則不惜投擲35億元建設「亞洲一號大倉」,是為重資產模式。

從阿里巴巴B2B到淘寶網再到天貓,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一直是平台型思維,其在物流上的嘗試亦是如此。無論是「物流寶」還是,阿里巴巴在其中都扮演平台的角色,將第三方物流、倉儲集合起來。這種輕資產模式的特點使阿里巴巴免去了實體物流的建設成本,不過需要極強的資源協調能力和平台號召力。

而京東、蘇寧代表的則是典型的自建物流的重資產模式,只是這種模式也正朝平台方向發展。以自營起家的京東正在物流上投入巨資,劉強東稱將在物流上投入百億。

一向貼著輕資產標籤的電商,為何成為重資產?這是中國特色,也是中國物流快遞行業相對滯後決定的。

物流混戰已經拉開帷幕。但對陳平來說,這一切已離他越來越遠。

陳平稱,「中國物流業充滿希望,但目前還處于軍閥混戰時期。如果再給我3年,我一定可以摸索、建立較好的物流快遞商業模式。」

陳平的失敗或許只是一個企業個案,他的戰略思路並沒有錯,他心中曾經構建的藍圖正在展開羽翼,但會飛向何方?

現在還沒有答案。

不論答案是什麼,商戰的規則十分殘酷,看得到未來,未必看得到結局。踩中趨勢不是創業成功的充分條件。在中國式跨界逆襲擾動電子商務的當下,物流的價值被充分認知。巨頭競逐下的市場,不同的基因將成就各自的特色。

物流與電商,第三方物流與自建物流,兩股蔚然之風,正水乳交融,早無清晰的界限。風潮之下,所有故事盛衰結局,自有時間作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