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得物流者得天下 得物流者得天下

電子商務不能有任何一塊短板,哪怕「最後一公里」的缺失,也是用戶體驗缺失的一萬公里。只有那些看得清大趨勢與新變化的人,才有機會抓住未來。

電商瘋狂追求生死時速的戰爭,催促著物流行業走向「沒有最快,只有更快」的極致,不但原來的快遞大佬席捲其中,電商大佬們亦加快物流布局。

2006年,為配合網路賣家對郵費的承受度,阿里巴巴集團和中國郵政聯合推出一款EMS的經濟版產品——e郵寶。這款產品,因為取消了航運,採用全程陸運,價格和民營物流公司相差無幾。通過與中國郵政合作,支付寶可以深入中國農村地區。

2008年開始,京東商城開始搭建配送團隊,因為他們的貨第三方快遞公司不愛送。京東商城靠3C產品起家,一個訂單動輒幾千元,而付給快遞公司的費用每單大概四五塊錢。京東的管理層意識到了其中的風險:「這裡面的風險就出來了。如果快遞員帶著貨跑了,這個損失對快遞公司來說太大了,他們不願意賠付。另外,圖書、服裝不怕摔,但3C產品怕摔,這又給快遞公司添了麻煩。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自建物流這一條路。」

就在劉強東開始物流遠征之前一年,凡客誠品的CEO陳年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把負責物流倉儲的李紅義叫到辦公室,對他說:「你去做個快遞公司吧。」然後,他給了李紅義10萬塊錢。2008年4月,如風達無聲無息地成立了,凡客自己做快遞就是為能更好地服務他們的客戶。

2010年,平台電商競爭更為激烈。除了淘寶、京東之外,噹噹、亞馬遜、易迅網、1號店這些玩家也開始發力。僅靠價格戰不夠了,大家都差不多,要在服務上做文章了。於是配貨速度成為新的競爭焦點,各大電商加大了物流建設的力度。

2011年,馬雲曾告訴台下的物流合作夥伴們,阿里將用100億資金撬動200到300億金融資本,建設一個全國性的立體式倉儲網路體系。阿里巴巴將主要針對東北、華北、華東、華南等七大區域選擇中心位置進行倉儲設施投資,分別建設總面積100萬平米的倉庫。這個數字相當於32個鳥巢的面積。馬雲承諾,這些倉庫將向所有物流公司、淘寶和天貓賣家開放。

同時,京東也在快馬加鞭。2013年5月,京東推出「極速達」。每單快遞費49元,從用戶下訂單到收貨在3小時內送達,這相比「211限時達」的速度又提高了兩倍。

對於蘇寧來說,電子商務逆襲是決定未來命運的一戰。2011年,公司董事長張近東自掏腰包35億元,總共募資55億元投入蘇寧易購的網站和物流建設。蘇寧同樣把競爭的重心放在物流上。蘇寧提出,到2015年,要在現有8個大型基地的基礎上,再新建52個基地,使基地總數達到60個。

電商「物流競賽」的火藥味愈發濃厚。就在京東剛剛宣布推出「一日四送」服務和3小時送達服務之後。易迅網高調回應,強調「一日三送」無需加價的特點(京東的3小時送達需額外付費49元)。

「速度之戰」日益慘烈,消費者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我們也會反思,短時間內迅猛發展起來的速度戰是否是「夢想照進現實」。

正如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的質疑:「其實是惡性競爭的結果,是為了提高競爭的門檻。如果你做不到自建物流,市場份額會減少,那麼大家把競爭的門檻進一步提高,提高速度。在美國一般是三到四天送到,那麼很快的,第二天送到,但要付費。我們是人為地把送貨速度提快了,電商是為了迎合消費者的衝動型消費,避免其在消費中改變自己的消費意向,儘快把東西送到消費者手裡,這樣就不容易退貨了。對速度的過度追求,會造成排污、擁堵等一系列問題,也會造成很多社會資源的浪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