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價格戰, 還是價值戰? 價格血戰與蘇寧崛起

越是簡單的問題,越是難以解答:在利潤已經比刀片還薄的商業環境中,商品憑什麼還能更便宜?

對於久經沙場的老將張近東而言,這樣的問題已經耳熟能詳,此時電商的價格戰也不過是中國商界史上的一個橋段而已。因為中國經年累月的商業格局,從來不乏價格戰,它如同一道掙脫不掉的商業隱喻,從容在各個行業、時代輾轉穿梭,並遊刃有餘。若實在要點出不同,就是舊酒還在,只是換了電子商務這個新瓶。

張近東創立蘇寧電器那年,劉強東剛上高一。從蘇寧崛起到縱橫捭闔,再到現在「線上線下左右手互搏」的磨礪中,幾乎每一天都遭遇價格戰的洗禮。當然張近東也不會忘記20年前的一戰成名,至今,火藥味似乎都未散去。

1990年12月26日的南京寧海路,空氣中瀰漫著刺鼻的煙霧,遍地鮮紅的碎屑,張近東的新店「蘇寧家電」正式開張。開門大吉的興奮感慢慢消退,張近東也冷靜下來,自己揣著十幾萬塊錢創立的、面積200多平米的私營小店,要想生存下來,並不容易。它將要面臨的對手,是營業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年營業額達數十億元的南京八大國有商場。如何應戰?

在商場中,總有些人善於從不可能的夾縫中找到可能的勝算。張近東就是這樣的人。他仔細分析市場,一番思量,大膽走了一個險招:反季節訂貨。冬季向空調生產廠訂貨,廠家在淡季就可以開工,原材料、零部件的採購成本也比較低。

那時的張近東只是初出茅廬,他的蘇寧也微不足道,張近東卻以敏銳的直覺洞察到商業競爭中的制勝之道——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這個創新設想風險很大,如果冬天訂了貨,第二年夏天天氣不熱,空調賣不出去,蘇寧必死無疑。這好像一場搭上性命,和老天爺設的「賭局」。那時的張近東比誰都關心長期天氣預報。每次下訂單時自己都要承受極大的壓力,他需要極大的勇氣和魄力,才敢在訂單上簽字。有一次簽付給春蘭5000萬預付款,在支票上簽字時,張近東的手不停地發抖。

張近東賭贏了天氣,幾個炎炎夏日讓蘇寧連續兩年成為春蘭空調全國最大的經銷商。春蘭的意外成功,引起標杆效應,其他廠商也希望蘇寧代理自己的產品。

反季節訂貨使得蘇寧的低成本優勢凸顯,這直接反映在產品的價格上。在南京地區發行量最大的紙媒《揚子晚報》上,蘇寧做過這樣一條促銷,「炎炎烈日無須東奔西跑,買空調只需到一家」。廣告中詳細列出各品牌和各型號空調的批發價和零售價,開出「市場最低價」、「現貨銷售」等誘人條件。這種營銷方式,讓南京的消費者耳目一新,紛紛前往寧海路購買空調。降價的第一天,日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蘇寧當年的銷售額猛增到了3.02億元。

作為攪局者,蘇寧的行為必然會引起圍剿。1993年5月15日,南京新街口百貨、中央商場、南京家電總公司、太平商場、山西路百貨大樓、鼓樓百貨商店、南京商廈和家電商場八家大商場,經過商討聯合成立「南京家電拓展協調委員會」,並發布《致全國空調生產企業的公開信》,指責蘇寧單方面壓價傾銷商品。隨後八大商場又高調宣布「空調統一銷售、統一維修服務和統一調換」。

張近東隨之宣布全面下調空調價格,市場價最低,若市場上還有更低者「全款收購併支付差價」。八大商場不甘示弱,再次降價,蘇寧再次反擊。幾番較量下來,蘇寧銷售額突飛猛進,知名度也急劇提升,而八大商場則元氣大傷,門前消費者寥寥。

其實,20世紀90年代,中國大部分企業是靠價格戰崛起的。那時候的中國人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已經獲得取消各種票證束縛後的購物自由權,同時物品也愈加豐富。在消費能力受限與購物自由豁然開朗中矛盾搖擺的消費者,對價格更為敏感。而且,同等質量之下,追求低價,是消費者的本能反應。

這種原始衝動便是商家要捕獲的,用戶對低價的熱情引爆了蘇寧的發動機,給這艘小船難以想像的加速度,將笨重且行動遲緩的國有軍艦遠遠甩在後面。隨後,反季打款成為空調銷售的行規,讓蘇寧更具價格優勢的是模式的改變。蘇寧下游掌握零售,上游直接打通供應商,摒棄中間批發商,降低成本,連鎖銷售取代百貨商場,新的商業模式總是伴隨著全新的優勢,高效、便捷,還有更重要的特質——低價。

當年的蘇寧顛覆了中國所有傳統的大商場。但商業的編年史遠比自然選擇要殘酷,新的霸主剛剛佔據食物鏈頂端,卻馬上要面臨新的挑戰者,而且更加強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