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電商時代,用戶的時代 淘寶惡戰eBay

和亞馬遜悅耳的鈴聲相比,阿里巴巴慶祝訂單成功的方式顯得更加熱鬧——敲響辦公室的大鼓。通過為中小企業用戶提供互聯網交易服務,阿里巴巴蒸蒸日上,但是到了2003年,馬雲開始有了越來越強烈的危機感。

這一年美國電商巨頭eBay通過收購一家名叫易趣的中國電商後,一舉佔領了中國90%個人用戶的電商市場,這頭猛獸隨時可能殺入到自己的領地。馬雲決定率先在敵人的地盤動手,因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2003年4月,在杭州城這個名叫湖畔花園的居民小區,馬雲悄悄創立了一個新公司來和eBay爭奪個人用戶,這就是淘寶網。用當時的主要負責人柴棟的話來講「看看當時的投入,你就知道那時淘寶還是試驗品」。許多淘寶元老對淘寶網最初的回憶都是暗淡的,「淘寶看起來很像一個條件不是很好的大網吧,有些員工的面試甚至就是在電梯間面試的」。

2003年,非典狂掃全中國,淘寶網正生於這場瘟疫之中,它成功解決了無法出門的用戶如何購物的大難題,這時網上購物成為一種最安全的購物方式。

新網站淘寶急需打開市場知名度,但是一個意想不到的狀況出現了。拿淘寶網總負責人張宇的話說就是,「我們有預算,但是錢花不出去。因為新浪、網易他們都被買斷了,我們就不能花錢。對手也做得比較狠,把我們逼到了角落裡」。

張宇所說的「對手」是全球電子商務的巨人——eBay。其實,2003年的淘寶網將eBay稱作對手是有些一廂情願的。當時的eBay在全球擁有2億的註冊用戶,在高調拿下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法國、韓國市場之後,它又瞄準了中國。

2002年,eBay以收購易趣網33%股份的形式進入中國,成為踏入中國的第一家外國電子商務公司。eBay之所以如此鍾情於中國市場,源自總裁惠特曼對中國電子商務前景的美好展望。她表示:「2007年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將是全球平均速度的四倍,隨著本地貿易以及海外貿易的不斷增大,未來的10~15年間,中國將成為eBay全球最大的市場。」

在中國,eBay巨無霸的氣質一覽無餘。惠特曼對中國的承諾是「要什麼就給什麼,要多少就給多少」。2004年,eBay宣布將投放1億美元的經費來推廣易趣。

一開始,eBay並未把淘寶網放在眼裡,或者壓根不知道淘寶網的存在。發生在eBay和阿里巴巴之間的比拼,被馬雲本人稱為「這是一場螞蟻對大象的戰鬥」。當然,大象是eBay,螞蟻是阿里巴巴。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競爭,但馬雲知道eBay也不是無懈可擊,「eBay是大海中的鯊魚,我是揚子江中的揚子鱷,現在是大海中的鯊魚游到揚子江中來了。」

eBay的不幸,首先來自於它對網路拍賣的執著。此時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進入到第25個年頭,拍賣對於絕大多數的中國用戶來說還相當陌生。《財經》雜誌執行主編何剛認為,「eBay來到中國太早,而當時的中國並不存在支撐其生存的網路環境」。最直觀的例子是馬雲和他的同事做的一個實驗。他們七個人每個人回家找四件商品,發現這些家居常用商品拿到網上賣竟然都很難。

更令中國用戶望而卻步的是,eBay的服務是要收費的。根據售賣商品的不同,賣家每上線一件商品,需要交納1到8元不等的登錄費,而在成功達成每筆交易後,還需要交納最高交易額2%的服務費。馬雲要顛覆的正是eBay的這套遊戲規則。

在淘寶公司的辦公區,員工都在學習一種與電腦編程完全無關的新技能——倒立。用張宇的話來說,「那個時候太困難了,我們要換一個角度去看世界,可能任何人都這樣看的時候,你換個角度,那個世界就不一樣了」。

對付eBay,馬雲決定反其道而行之,淘寶為所有的用戶提供免費的網上交易服務:「消費者從網上買東西,對他來講,是一種嘗試,嘗試他是付出代價的。賣家開始在網上賣東西,他也是一種嘗試。對我們來講,我們希望大家也是一種嘗試,在雙方、幾方都是嘗試的情況下,我們付出的代價,就是我們多花點錢,讓別人能夠占點便宜,同時共同去打造一個未來的模式」。

馬雲的對手是eBay的CEO惠特曼,此前所有的商業常識都告訴這位哈佛商學院的優等生,公司必須盈利才能生存。即使作為消費者,消費起免費的午餐來也並不心安理得。學者荊林波分析稱,「我們作為一個消費者,公平而言,雖然我們都知道快的服務和免費的服務好,但天下掉餡餅這個是不應該的,我們都應該為服務付費」。

淘寶還沒有盈利,而免費只能讓窟窿越來越大。信心滿滿的惠特曼甚至公開聲稱淘寶不可能活過18個月。

然而比起短期盈利,馬雲更為看重的是未來用戶數量的增加。只要擁有了足夠多的用戶,淘寶就有翻盤的可能,他說:「我們是看十年以後的中國,eBay看的是兩三年的中國,甚至看當年的中國。eBay對當季比較關心,對下個月很關心,我們那時候覺得兩三年內的中國,電子商務不可能起來,必須考慮十年八年以後的發展,所以大家在這有個差異。」

原噹噹網首席運營官黃若一語中的,「因為這個時代,最貴的是用戶」。2006年前後的中國C2C市場遠非該不該收費,而是怎麼讓用戶儘可能多起來,用俗話來說,還沒學會走呢,就想飛,異想天開,因此,廣積糧、高築牆才是當務之急。

很顯然,跟試圖通過收購易趣來中國坐享其成的eBay相比,本土電商馬雲更懂得中國。

有的時候,或許鈔票並不是市場上最重要的交易信號。有兩個非貨幣因素——「注意力經濟」與「聲譽經濟」,是相當有力的競爭武器。

商家提供免費產品,對於消費者而言是搭便車,即使搭的是便車,吃的是免費午餐,消費者也有獲得優質產品與服務的預期。eBay一再堅持收費,是因為他們認為只有收費才能讓賣家提供更好的服務、店鋪樣式與商品擺放,即先期成本付出的倒逼模式,賣家必須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服務,以為之前的付費負責。而中國的賣家用戶似乎不管這一套,他們目的直接,性情漂移,只關心能不能賺到錢,能不能更多地賺到錢,淘寶網提供了一個免費的網路大集市,他們一涌而入。

馬雲的「倒立」,還表現在營銷的另闢蹊徑上。既然陽關大道被堵死了,索性走走羊腸小道。淘寶走的是群眾路線,推廣地點側重論壇和中小型網站,淘寶內部稱之為「農村包圍城市」。通過發動各個論壇有影響的發言者為淘寶吶喊,不斷製造話題,積累了一批穩定和熱情的早期用戶。以至於連一些門戶網站,也忍不住對這個在網路農村攪起營銷風浪的淘寶刮目相看。

易趣後台很硬,有一個不怕花錢的「富爸爸」。他們爭奪客戶的方式就是砸錢做廣告,不斷地更放廣告,可悲的是,這種燒錢式的廣告,並沒有培養多少忠實的易趣粉絲。

在電子商務的早期,安全問題一直是制約網路交易的最大瓶頸。在虛擬的網路環境里,用戶只能看見商品的圖片和文字信息,卻不知道賣家真實的信用情況,整個網上交易面臨很大的風險。用戶擔心,在網上購物,支付後能不能順利收到貨或者產品的質量是否可以保障。

馬雲決定要搶在eBay在中國動作之前,推出自己的網路安全支付工具——支付寶。支付寶公司的首席架構師程立認為,支付寶大大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支付寶有一個擔保賬戶,來管理這些資金。當買家錢付到支付寶之後,支付寶會通知賣家,買家錢已經付了,你可以給買家發貨。買家收到貨之後,確認這個貨是跟商品的描述是相符的,這個時候他再確認,拿錢來給賣家,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交易這個過程變得是安全的」。

支付寶的橫空出世,打消了消費者的顧慮,有些網購達人通過支付寶交易的金額達到數萬元甚至更多。到2013年,支付寶的用戶規模已經超過3億,一年通過支付寶交易的資金達到上萬億元。

誰也不知eBay的反應為什麼會如此遲緩,直到2005年,惠特曼才匆忙帶著貝寶趕到上海,親自督戰。但是支付寶早已在中國市場站穩了腳跟。

到2006年,淘寶用戶超過了3000萬,市場份額比eBay的兩倍還多。流失的用戶一去不返,也讓eBay不得不退出了中國網路零售市場。

與eBay多次交手的敦煌網首席執行官王樹彤認為,本土企業在與跨國企業角逐中勝出的因素在於本土化,「本土的中國企業和跨國企業,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國企業更加了解中國這個市場」。更確切地說,中國企業更了解中國的用戶。

在中國,被賦予偏執、缺陷中完美特質的喬布斯成了神話,並有了人們鋪天蓋地的遺憾,「中國為什麼出不了喬布斯」?馬雲不以為然,「中國為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