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電商時代,用戶的時代 偉大,是怎樣熬出來的?

在美國西雅圖亞馬遜總部的普通會議室里,人們會發現,並不太大的會議室總會擺放著一張椅子,長久以來都沒有人坐過這張椅子。貝索斯稱:「空椅子其實象徵著一種理念,那就是,在會議中,最重要的人並不在場,他就是用戶。」

美國太平洋西海岸城市西雅圖,這裡是高科技企業的聚集地。亞馬遜總部就矗立在華盛頓湖的岸邊。令人奇怪的是在這家美國最大的電商公司里,人們在天花板上安裝了一個又一個的大門,或許它是在悄悄地提醒著人們記住那樣一個歷史時刻。

1995年7月16日,一張由門板臨時拼成的工作台,三位員工和一台電腦,就是在這樣一個簡陋的車庫裡,古巴裔美國人傑夫·貝索斯搭建起一家名叫亞馬遜的網站。

不過,這家日後聞名遐邇的企業當時未免太過寒酸,不但老闆要親自打包,而且連個像樣的包裝台都沒有。至今,貝索斯都對打包的細節記憶深刻,「我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和幾個員工跪在堅硬的地板上打包,膝蓋都快疼死了。我說我們需要護膝。我的一個同事說,傑夫,我們不需要護膝,我們需要包裝台」。

傑夫·貝索斯的起步境況還不算是最壞的。作為中國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的雙重拓荒者,馬雲的起步更為艱難,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更大。

1995年的秋天,小個子馬雲出現在西雅圖濕漉漉的街頭。因為一筆失敗的生意,他來到西雅圖尋求幫助。

1964年,馬雲出生於杭州一個普通家庭。經過三次高考,在20歲那年才考入杭州師範大學外語系。畢業後,他進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做英語老師。

做英語老師期間,他成立了杭州第一家外文翻譯社,接了一些外貿單位的翻譯活兒。雖然沒掙到多少錢,馬雲的翻譯社在杭州卻小有名氣。1995年,浙江省交通廳和美國產生一筆債務,「杭州英語最棒」的馬雲被委託去催討這筆債務。

結果,債務沒追回,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的馬雲,卻在西雅圖發現了改變他一生的互聯網。回憶當年,馬雲表示:「我當年學英語,沒有想到後來英文幫了我的大忙。」

在朋友家中的電腦上,馬雲第一次接觸到了電子商務:

「我把我杭州的翻譯社的那個公司做一個網頁,然後放在上面看看,我記得九點鐘我們掛上去,12點鐘,因為我們去西雅圖去逛了,突然我朋友就說,馬雲,你來看,5封Email,來自美國的、日本的,還有德國的,他說這是我們在互聯網上看到的第一家來自中國公司的網站,你在哪兒,想跟你談談,我那時感覺到,這東西可能將來有戲。」

對互聯網技術一無所知的馬雲卻相信這個新鮮事物將會讓他的事業芝麻開門,回國後馬雲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阿里巴巴。

不到20年的時間,亞馬遜和阿里巴巴這兩家曾經籍籍無名的企業,經過快速發展與擴張,已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的標杆。

貝索斯和馬雲終於從渺小、平庸熬成了偉大和卓越。當然,其間必定經歷了諸多一言難盡的輾轉與坎坷。不過,抽絲剝繭,發現這些紛繁複雜的商業經歷背後,也有著共通之處——對市場常識的堅持,視用戶為上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