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世紀之問 評說十大趨勢

與溫州的對話,僅僅開了一個頭,在若干年後,實踐會給我們更多的答案。

在這樣的對話中,一個真理其實已經凸現在了我們的面前,那就是;市場的生命在於不斷地突破自己,實現飛躍。近年以來,浙江農民並沒有拘泥於市場數量和規模上的嘭脹,而是在市場運行的整體機制上尋求發展。市場顯然已經由量的擴張演進為質的成熟。

這一耐人尋味的轉折性變化可粗略概括為以下十大態勢:

一、傳統集市貿易開始與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對接。其特徵是一批以市場為依託的股份制公司破土而出,辦市場從單純的政府行為轉變為以經濟規律為導向的企業行為。過去,專業市場一般是由工商部門代表政府,從規劃、籌資到建設統包操辦。如今,許多市場已經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市場完全由公司負責運轉,工商稅務部門角色回歸,負責依法登記、收繳稅費等管理工作,當地政府則承擔宏觀協調推動之職。這種市場建設企業化的趨向有利於政企分離,有利於接軌國際慣例,有利於搞活機制、吸納資金,促使市場迅速壯大,因此受到了國家體改委的重視和肯定,稱之為「市場發展的方向」。

二、培育市場的思路不再一味靠稅費優惠,而是從更廣闊的空間著力改善市場發展的綜合環境。如同前些年不少地方為吸引外資競相出台優惠政策一樣,浙江各地在興辦市場之初往往實行輕稅低費,營造政策「凹地」。這一狀況目前正在改變。

三、商品交易手段從現貨即期交易向契約化交易或遠期合約交易延伸。其前提是一些市場的攤主經過大浪淘沙脫穎而出,積累了資本、擴大了經營規模,有的甚至還幾戶聯手組建起各類貿易公司。昔日的小販已成長為名副其實的企業家。

他們不再跋山涉水、肩挑背扛,而是利用電話、傳真等現代通訊載體溝通信息,並與客商簽訂合同,據此組織生產、供貨。還有不少頭腦機敏的經營大戶則正在轉化為商品交易經紀人,為本地或外地廠家、客商任總代理、總經銷,獲取中介差價。

四、市場經營主體趨向多元化。長期以來,浙江各地的專業市場曾經基本上是個體戶一統天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有、集體工商企業也躋身這一廣闊舞台同台獻藝,爭妍鬥豔。

僅在杭州絲綢市場進場設點的國有和集體企業就有300餘家,其中包括杭絲聯、都錦生、喜得寶等知名大企業,經銷產品上千種。在某些市場,更有大批香港及東南亞各國的商家前來開設窗口。多種經濟成分的匯流,為浙江市場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五、商業資本與產業資本出現交融、聯動。浙江的許多經營者最初都是圍繞專業市場靠從事購銷活動白手起家,當原始資本積累到一定量後,即轉而投資與市場相關的各類加工業,由此,帶動了與專業市場相適應的個體、私營及股份合作工業的迅速發展。

六、布局合理、分工協作的市場群體,逐步取代劃地為牢、各據一方的「諸侯市場」。過去普遍存在的僅隔一道縣界、市界,相距數十里,同類市場重複建設,彼此內耗的現象正在改觀。有些已建的「諸侯市場」開始被相鄰的優勢市場合併。

七、專業市場開始突破區域局限,輻射全國甚至走向世界。實現這一轉變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依託當地產業群的優勢而在全國穩坐「霸主」交椅,有的則藉助闖蕩全國的無數浙江商販在各地租賃櫃檯、經營攤點,形成無孔不入的市場觸鬚,還有的則嘗試了母子市場的新模式,在天南海北直接開辦分市場。

八、市場內假冒偽劣產品藏污納垢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這既得益於各地政府擺正了繁榮與打假的關係,也得益於廣大經營者素質的不斷提高。

九、專業市場從農村逐漸向大中城市發展滲透。由於所經營的商品檔次的升級,它們開始受到城市企業及消費者的青睞,更由於大中城市地處交通樞紐。資金、信息密集等優勢,專業市場已不再是鄉村的「專利」。

十、集貿型商品專業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日益推動各種要素市場的加速形成,兩者關係趨於緊密化。這一方面是專業市場的發展事實,使各級政府和廣大群眾的市場意識進一步濃厚;另一方面是各地為更有效地壯大專業市場,開始放開視野,著手培育與之相關的要素市場。時,要素市場的發育,又為商品專業市場在更高層次上的生長、發展刨造了可能。

十大新趨勢的出現,表明專業市場在內在運行方式上已經實現了飛躍性的進步。

然而,我們在期待更激動人心的突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