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我們的城市 龍港對話

1987年,這一年溫州的夏天特別炎熱,在炎熱的6月,以《農民日報》總編輯張廣友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家駒教授為首,十餘名經濟學家聚會龍港。

於是產生了至今仍為理論界津津樂道的「龍港對話」。

窗外是寬敞的馬路,一排排鱗次櫛比的樓房,連張廣友、馬家駒這樣的頂尖級農村問題專家都不由得產生了一種興奮的陌生感。

以耿直而名噪天下的馬教授笑稱這是一場「遭遇戰」。面對勃勃生機的龍港,理論界顯然還準備不足,而溫州的農民們卻早已找到了自己的「說法」。今天,他們的代言人就是龍港鎮委書記、被他們封為「實幹主義土理論家」的陳定模。

獨自一人坐在十多位經濟學家面前,陳定模此刻的心情卻比三年前他而對那片灘涂時要寧靜、自信得多了。到1987年,龍港的入城農民已達6300戶,集資投入2億多元,建築了102萬平方米的城區面積,修建道路27條,總長23公里,城市設施一應俱全,並建起了五所學校、七個幼兒園、三座電影院,還有一個旱冰場。

陳定模首先發言:「溫州民營經濟和專業市場的發展,勢必帶來人口的新轉移,並因此提出了城鎮建設的迫切需求。而要在農村建起新的城市,首先要在制度創新上有所作為。龍港的經驗,第一條是充分發揮了農民的創造力,第二條則是嘗試了非農業生產用地的商業化。」

陳定模話音未落,當即有經濟學家用鋼筆輕輕敲了一下桌子,提出疑問:「土地是國家公有的,怎麼能商業化?」

。我們現在的土地制度並不是名副其實的公有制,比如哪個部門或農民在哪一片土地上蓋了房子,所處的那片土地實際上就是他的了,國家得到了什麼?所以我們應當學習西方國家的級差地租理論,用土地有償使用的辦法,以地租的形式來真正保障土地的國有化。」

「這套東西是不是太西化了,適合國情嗎?」

「我覺得是適合的,至少在龍港是行通了。」以實踐者的身份,陳定模感到自己底氣很足,「我想請問在座的大教授們,為什麼在你們的城市裡,各項建設老是搞不上趟?為什麼城裡人總是被走路難、吃水難、上學難所困擾?」

經濟學家們睜大了眼睛,顯然這不是一個書齋話題,而是擺在無數中國城市面前的一隻攔路虎。他們實在很想聽聽這位農民出身的土理論家是怎麼說的,並怎麼乾的。

「因為土地沒有價值,國家就沒有錢來進行再開發。」陳定模揚聲暢言,「在龍港,每一寸地都是有價值的,先前是一片荒地,因此價值就低,後來搞了建設,地價就高起來了,而且以後會越來越貴。不久前我們搞了一次建築用地的公開招標,價值最高的地段,42平方米投到了7.5萬元,一張圖紙我們賣了1800萬元,就是用這筆錢我們搞起了市政建設……「我提倡人口梯度轉移的觀點,就是平原的向城鎮轉移,山區向平原轉移,山上向山下轉移,這樣就能適應商品經濟的發展,較好地實現農村城市他。從我們龍港這兩年發展的事實來看,我們走的農村城市化這條路是成功的。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城市化,是建立在強行圈地和農民的痛苦之上的,而在我們龍港,農民是在一片鑼鼓聲中,興高采烈地進城的。

「農民建城的更深遠的意義,在於改造了一代農民。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摧毀了小農意識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使他們得以從根本上摒棄小農觀念和狹隘的鄉土觀念陳定模侃侃而談,在他的背後,一座嶄新的農民城正驕傲地為他的觀點做著生動的註腳。

在理論的大平台上,滿腹經綸的經濟學家們突然發現,眼前這個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溫州農民的兒子已經可以與他們平坐對視了。

本次對話後來刊登在《農民習報》上,也就是從此之後,關於土地有償使用的制度化問題成為了一個極熱門的課題。

在溫州的不少材料上,都把陳定模稱為中國嘗試土地有償使用的第一人。但是,實際上,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並不是陳定模的發明。

在1980年,深圳率先在全國向外商出租土地,以換取開發資金,是為土地有償使用的首例。然而,這一舉措在隨後的幾年內一直被爭論不休,特別是國內企業和個人能否有償使用國有土地的問題,像燒餅一樣不知被翻了多少遍,而自深圳之後,這一嘗試便幾乎停止了。

一直到七年之後,也就是1987年底,深圳才又率先在全國拍賣國有土地使用權。相比之下,龍港在1984年就將國有土地有償交付農民使用和開發,便顯得非常地顯眼了,至少從現有資料看,它是國內最早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的內地城鎮,而且更具象徵意義的是,它的開放對象是:農民。

1988年秋天,由龍港漁村外出求學的李浩然回到了家鄉。當年他是赤著腳離開方岩老街的,現在,他成了全龍港學歷最高的人: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研究生。

在李浩然自己的要求下,他被留在了龍港,擔任副鎮長,主管經濟工作。在三年的磨鍊中,這位為家鄉巨變而熱血沸騰的年輕人寫出了一本《龍港發展模式——中國農村城鎮化道路新探》。

如今,當我們因此而稱他為「龍港專家」的時候,這位名牌大學的經濟學碩士卻大搖其手:「其實真正的專家,是那些像陳定模一樣的農民幹部。」

他向我們提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

從1984年到1997年,龍港共有五任鎮委書記、鎮長,而他們都以「土理論家」而在當地聞名。他們中有三位出過書,其中兩本是關於。龍港模式研究」的專著。陳定模和前任鎮長李其鐵都是理論幹部出身,前者曾任溫州市委辦公室理論科幹部,後者則是市委宣傳部理論科長。

長期的理論熏陶和腳踏實地的實踐探索,使他們具備了超乎一般人的勇氣和能力。

從陳定模、李其鐵到李浩然,我們看到了一群農民兒子前行後隨的堅實腳印。這似乎也是龍港的幸運,所以它從一出生,就顯得志向遠大,氣質不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