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我們的城市 火山噴發口

一座農民城就這樣夢幻般地從地平線上升騰起來了。

「擁有一座自己的城市」,中國的農民等待這一天已經太久了。

其實,在人類漫長而充滿艱辛的發展歷史上,隨著人類社會的一次又一次分工,隨著大自然的一次次被征服,隨著一次次產業革命的浪潮,都有一批批的新城市誕生,而最初的城市居民。很多是原先的農民。

然而在中國,從50年代初開始,一切都被納入了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模式之中。人們被分成了居民戶口和農村戶口兩大區塊鮮明的部分。城裡的人,可以世世代代吃商品糧,而農村的人則子子孫孫吃自己種植的糧食。如果誰要跳躍過這一鴻溝,唯一的途徑就是「農轉非」,而這又曾是一個多麼誘人的字眼啊。

終於,在一場前所未有的鄉土改革中,完成了原始積累的農民們,開始「自謀出路」了。巨大的能量,無窮的渴望,都已積蓄太久,而龍港在這一時刻的出現,便立即成了火山的噴發口。

陳辨初是在一個蒙蒙亮的清晨,開著嘭嘭作響的拖拉機進龍港的。車上坐著他的妻子,三歲的兒子,還有一隻黑色人造革皮包,包里是他的全都積蓄,齊整整25萬元現金。

兒子咬著糖葫蘆稚聲稚氣地問爸爸:「我們現在是去哪裡呀?」

陳興初大聲說,咱們呀,這回是去做城裡人了。

洪亮的聲音在晨霧中傳得很遠很遠。

陳興初的老家就在離龍港四十多里外的湖前,那裡有個塑料編織袋市場,也是溫州當時有名的十大專業市場之一。陳興初是村裡最早一批闖市場的農民之,他做過土布生意,全中國於山萬水地跑。當得知國內水泥廠和化肥廠奇缺編織袋的信息後,他又迅速返回湖前,聯合一些夥伴把土布織機改造成編織袋織機,專門生產和推銷編織袋,到1983年,湖前的編織袋機已多達1800多台,陳興初成了村上的大戶。

漸漸的,陳興初就覺得湖前太小了,首先是交通不方便,從溫州到湖前,就要轉兩次汽車和一次船,生意來往和編織袋運輸都極其麻煩;二是通訊條件太差,村裡的郵局三天開一次箱,打長途要通過縣城轉;再者,全村就那麼百來戶人家,閉塞得很。他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哪甘心這樣過日子,早先是沒辦法,忍著,這些年別人有點錢就蓋房子,他沒有。他的心思一直飛得很遠,他在琢磨的是怎樣跳出這個小湖前。

這不,現在龍港要建城了。陳興初是仔細研究過龍港對外開放的決定和規劃圖的。他覺得有戲。

別看現在的龍港還是一片灘涂,但它的地理位置卻是整個蒼南最好的,那裡左臨鰲江,水路直通大海,右靠104國道,交通非常便利。而且,它的周圍就是非常著名的宜山、金鄉、錢庫等,經商氣息很濃。更重要的是,他看中了陳定模的規劃圖,在不遠的將來,那裡就有醫院、幼兒園和學校,有錢的可以自己蓋樓房、開工廠,這樣的生活難道不正是陳興初夢寐以求的嗎?

幾乎沒有太多的猶豫,陳興初就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決定。

在最初來到龍港的5000戶農民中,陳興初是不起眼的一位。

那些最早進城的農民的經歷,絕大多數與陳興初相似,是闖蕩市場多年的農村能人。他們大多來自龍港周邊的宜山、金鄉、湖前和錢庫等鄉鎮,而那些地方都是幾年前就聞名遐邇的溫州十大專業市場的所在地。

也就是說,在農民城的建設者中,我們又發現了當年拉開溫州市場序幕的那批農民,他們的身影依然矯健。

1984年前後,在專業市場起步最早的溫台地區,已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萬元戶、十萬元戶,乃至百萬元戶。由於歷史的緣故,他們原先所在的鄉村往往都比較偏僻,已不能滿足擴大再生產和追求生活質量的需求。於是,他們便自然地成為了建造農民城的最積極的擁護者和參與者,甚至可以說,農民城正是在他們的呼喚下才成為了現實。

我們看到,小城鎮的崛起與專業市場的成熟度是密切相關的。溫州的市場發育比浙江其他地區先行了將近五年,而那裡的農民城也比其他地區早誕生了五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