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霞光四射 三大市場模型

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那個曾經被農民們拒絕的市場——紹興中國輕紡城。它的今天正與義烏小商品市場互相輝映。

如果問一個與義烏市場相同的問題:「輕紡市場有多大?」

也許更沒有人回答得出來了,因為它似乎已不必回答。對於中國,甚至世界輕紡產業來講,紹興輕紡市場的意義已完全超出了成交額的範疇,它已成為這一產業的最重要的代言人之一。

過去,不少人對農村專業市場有一種相當普遍的看法,認為在這類「攤販市場」中進行交易的產品必定都是些價格較低、面向農村市場的初級產品或小商品,與其相配套的也必定是些輕小型、技術含量較低的加工企業。而紹興輕紡市場向人們展示的卻是截然不同的發展新態勢。

全國現在所使用的化纖面料布中,有三分之一是通過這個市場集散的。更具有競爭力的是,在它的周圍已經成長起東南亞最大的、也是最先進的輕紡工業群,年工業產值在400億元以上。就如此巨大的經濟當量而言,國內已無市場堪與之億敵。

在今天的輕紡市場與輕紡工業群之間,正生髮出強烈的互動效應。而這一態勢的出現,賦予了專業市場以新的生命意義:

——市場的發展促進了產業的革新進步。「市場辦到了家門口」,不但使紹興當地的化纖產品有了銷售渠道,省內外的眾多廠商也紛紛入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誰擁有先進的技術,誰就佔有了市場優勢。於是,一場「技改熱」便在這裡的輕紡企業中悄然興起,短短几年裡,紹興輕紡業就走完了從鐵木織機到有梭織機到噴水、噴氣織機的「三級跳」。

一產業的進步推動了市場的升級換代。以往,輕紡市場中的交易品以中低檔的化紓織物為主,隨著技術進步帶來的產業進步,前市場內交易的輕紡產品不僅品種眾多,並且翻新極快,與美國、日本及港台等地產品的流行時間差和質量差日益縮小。市場交易產品的高檔化,不但吸引了國內著名的紡織企業和商家紛紛進場,同時也引起了國際輕紡貿易商的注目。

——共同發展造就市場新格局。隨著紹興輕紡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對市場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當地有關部門又順應這種趨勢,近年在專業市場的建設中,不搞簡單重複式的疊加,而是在市場的進一步專業化分工上下功夫。1994年2月,在離柯橋輕紡城12公里遠的錢清鎮,一家佔地。15000平方米的大型輕紡原料市場正式開業,第一期招商就有300多家省內外客商入市,當年市場交易額就突破了32億元,呈現出強勁的市場發展勢頭。隨後幾年間,在中國輕紡城的周圍,還相繼建成紡機市場、再生絲市場、裝飾布市場、服裝市場及棉紡織品市場等。這個連鎖化市場群體的出現,構成了紹興輕紡大市場的新格局。

總之,正是由於產業聯動態勢的生成,使輕紡市場成為近年來國內發展速度最快的市場。

也許這樣的陳述,顯得過於枯燥乏味。

但是發生在紹興市場的一切,實在太難以用文學化的語言來描繪了。它所體現出來的經濟新寓意,足以讓最優秀的經濟專家們尋味再三了。

這是一個已經生成的事實:就在國內許多地方正熱衷於「圈地招商建市場」的時候,浙江農民已開始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他們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開放、有序和富有特色的市場新體系。而這一切,無論成熟或幼稚,對中國集貿型商品專業市場的未來走勢都具有極其珍貴的借鑒意義。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浙江專業市場已經出現了三大發展模型。

一種是義烏模型。

它以小商品專業市場為龍頭,通過各類要素市場的健全和市場網路的培養,把市場的集散功能發揮到了椴致。

一種是紹興模型。

這類專業市場與當地的工業產業互相聯動,並形成相當規模的產業群體。在這一進程中,市場的功能早已不僅僅是單純的「消化當地小商品」,而是與現代大工業相銜接,形成區域經濟的優勢。應該說,從長遠來看,這一模型更具生命力。

在浙江,這種依託當地產業而迅速崛起的市場不在少數,如浙北的羊毛衫市場、浙中的小五金市場、杭州地區的通訊市場、溫州的鞋革市場等,都有與紹興輕紡市場相似的發展軌跡。在浙北羊毛衫市場,其四周二市五縣,相關的企業就達4000餘家,形成了國內生產及銷售羊毛衫密集度最高的產業群。而在溫州,其國內最大的鞋革市場的繁榮也與周圍的七千家鞋革製造工廠息息相關。

第三種,就是我們至今還沒有來得及詳細評說的杭州模型。

就在不久前,杭州城裡的諸多商家還津津樂道於彼此間的「明爭暗鬥」。而似乎在一夜之間,它們的身邊一下子冒出來上百家場地偏遠、設施簡陋的市場群。面對這些市場連續不斷的衝擊,「商業大佬」們頗有點措手不及起來。

事實上,近三年間,市場對商場的挑戰一直呈步步緊逼之勢。1994年,溫州商人大膽闖入杭城,創辦四季青服裝市場;幾乎同時,浙北廠商挾「濮院羊毛衫熱」的余藏,進軍杭城建立外灘羊毛衫市場。這兩家市場一炮打響。此後,多家服裝、家電、傢具等市場相繼開業,使本來就不顯多餘的「商業蛋糕」又被瓜分一番。到1997年初,杭州市區的市場總數已超過了240家。

在杭州發生著的這一「市場挑戰商場」的現象在國內諸多城市之中實屬罕見。

對此,不少大商場的老總們由漠然而重視,由重視而驚恐不已,有的還因此做出了相應的降價反應。在1995年,甚至因此而發生過一起轟動一時的「黃牌風波」。

當時,杭州一家冰箱大廠在浙江家電市場內設立專櫃,其銷售量直逼各大商場。於是,有四家商場達成攻守同盟,要求這家企業馬上把冰箱撤出該市場,否則這四家商場將對其產品進行驅逐。

誰知,企業在再三權衡之後,還是選擇了市場。而商場的非正常制裁也引起輿論一片嘩然。

這一風波最終在爭論中不了丁之。然而,市場的腳步聲卻越來越逼近了。

在最近兩三年內,專業市場實施「化整為零」的戰略,把商場的原有經營份額一塊一塊地蠶食掉。先是傢具部分,再是大家電部分,再是食品部分,再是服裝部分,再是皮貨部分……向來以老大自居的商場終於被專業市場逼得精疲力竭。

正發生在杭州城裡的這種「市場包圍商場」的現象提供了這樣的啟示:由於城市商業格局的落後,使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的農民們,可以將專業市場的營運模式直接嫁接到都市商業的肌體上,從而在發展自己的同時推進了後者的改革。

其實,這些參與滲透和包圍的專業市場,已經突破了多年以來的城鄉隔絕狀態,從植根於鄉村的批發集市開始向城郊結合部的倉儲式超市演變。

而這便是專業市場發展的第三種模型。

在這個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主旋律的大時代里,專業市場的擴張和延伸的軌跡,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它如同一隻巨大的章魚,在現代經濟的大海洋中,大力地延伸著自己的觸角,同時,又把周遭的生物體吸納過來,並融為一體。

這是一種具有無比伸展力的新型的經濟形態,它不但與原有的村鎮經濟,甚至與現存的都市經濟,都在發生著令人炫目的嫁接。

如今的浙江專業市場,之所以會成為全國市場的樣板,並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在規模上的優勢,最重要的是,這些市場已經形成了一種強大的產業鏈效應,並從根本上改變了周圍數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人文環境和經濟結構。

其實,專業市場正以。種獨特的姿態,成為了浙江農村邁向現代工業化進程中的耀眼的一環。

對此,人們至今還很少注意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