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霞光四射 發現「空殼」的人

並不是所有的市場都修成了「正果」;並不是所有的市場都給一方經濟帶來了繁榮。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模式在中國的確立,絕不意味著這一模式在中國已經成功,而實際上,這僅僅是序幕的拉開而已。

就在人們起立向市場歡呼的時候,市場卻仍然不動聲色。

它有自己的運行規律,有自己的生存條件,有自己的辯證法。而在這條曲折澎湃的「市場之河」中,人們無非剛剛摸到了第一塊石頭。

溫溪鎮上那個空曠得讓人傷感的「金巢」,並不是唯一的景觀。1992年底,新華社記者胡宏偉帶了一個「展示浙江市場繁榮景象」的課題走遍各地,滿載而歸之後,他卻寫下了一個連他自己也預料不到的標題——《冷眼慎看市場熱》。

就是在這篇通訊中,他提出了「市場空殼現象」。

「空殼是一個在發展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浙江的市場步伐領先於全國,因而問題的出現也早於其他地方。」胡宏偉如是說。事實上,直到數年後的今天,這一「空殼難題」仍然困擾著許多省市的市場創辦者。

在行文中,這位跑了十午農村新聞、年輕而老成的新華社記者解剖了三種變形的「市場觀」:

一種是「一抓就靈」的理想主義「市場觀」。

「浙南某市。去年下半年,由當地政府領導現場拍板,興建起一座頗具規模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然而,慶賀開業的震天爆竹響過之後,偌大的市場就再沒有出現第二次熱鬧。人散房空,冷清得讓人心酸。無奈之下,這座市場不得不改成了如今的停車場。

「記者在各地調查時感到,像這樣由於政府部門的一廂情願,匆匆上馬而造成的『空殼』市場不是個別的。另外,還有為數不少的市場雖然沒有出現如此極端的冷清,但也僅僅是維持而已。所發揮的作用與當初寄予的美好願望相去甚遠。

「細細剖析不難發現,與前些年主要由農民自發辦市場不同,在近年興起的新一輪『市場熱』中,不少市場建設的投資主體已轉換成了政府部門。政府部門的參與大大促進了市場發育的進程,但同時,過分的行政色彩及簡單化的工作手段,也產生了一定的負效應。

「在許多地方幹部的腦子裡,市場『一抓就靈』,建一個市場易如反掌,而辦起市場後一切工作難題又可以自然地迎刃而解:

我們這裡企業不興旺,好,辦一個市場『築巢引鳥』;——說今年的產品銷路打不開,好,辦一個市場『引來八方客』;一說自己的發展思路不夠開闊,好,辦一個市場……「這些幹部對市場懷著一種超乎尋常的期望和熱情。而由於傳統的思維慣性,這種期望和熱情又往往建築在一種理想化了的思維定勢之上一一他們誤以為只要圈出一塊地,搭起幾個棚,『渠』成就自然會有『水』到,梧桐栽下又何愁風凰不翩翩而至上下翻飛?然而,事實往往無情地擊碎他們順理成章的『市場夢』。於是,「匆匆忙忙劃地皮,熱熱鬧鬧忙開張,冷冷清清守攤場』」便成了這類市場共同的命運三部曲。

「經濟學家認為,市場並不尾一個唾手可得的甜果兒,它的產生與發育需要特定的環境條件及過程。同時,市場也不是一粒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要繁榮一個地方的經濟,除必須花大力氣建設好市場外,還需要在營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環境,發展特色產業等等方面付出心血,做大量的工作。

「對市場的理想主義的簡單化認識,主要癥結正在於我們對市場規律的無知。無知造成盲動,盲動造成被動,被動之後則更加不知所措了。」

一種是「高大全」的形式主義「市場觀」。

「浙北某縣、市場經濟向來不發達。不久前,該縣投資一千餘萬元,建起一座硬體現代化水準令人嘆為觀止的大型商城。

在剪綵儀式上,一位當地領導不無自豪地宣稱:「我們的市場將有三方面特色:高起點、大氣派、全功能。」

「好一個『高大全』。」

「近年以來,浙江各地迅速崛起相當一批夫型市場,建設造價均在百萬元以上,投資達幾千萬元的也不少見。其裝修之豪華、門面之氣派絕不比『義烏第四代』遜色。有信息表明,從總體上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檔次的不斷提高,是浙江市場體系日益發展、擴張的必然要求。事實也證明,這一趨勢對進一步推動浙江城鄉經濟的活躍與繁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並非這一切都是合乎規律、令人拍案叫絕的。

「一些市場發育基礎並不好的地區,為何會脫離實際需要與可能,硬要『一擲千金築金巢』?浙江省農村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同志分析認為,在目前的大氣候下,許多政府官員急於在發展市場經濟的大舞台上有所作為,而轟轟烈烈辦一個市場就算為搞市場經濟破了題,就算樹起了一個高大的改革形象。這樣,不管條件是否具備,市場當然是建得越大、越氣派越好。

「這位同志不無擔憂地疾呼:辦市場中盲目攀比、貪大求洋的形式主義傾嚮應當歇一歇了。

「義烏市政府的一位領導不無遺憾地說,現在到義烏參觀的幹部中,不少人希望能取一點市場速成經。

「他們往往只看到表面上的東西,只單單把硬體現代化學了去。這樣辦市場,結局好不了。」

還有一種是圍著「錢袋子」轉的本位主義「市場觀」。

「一條公路幹線橫穿浙東甲、乙兩市。甲市緊貼這條公路幹線在乙方一側建起了一個副食品批發市場,前個把月剛剮開業。而乙市卻決定在同一公路幹線的對面與前者相距僅幾百米處也辦一個副食品批發市場。現在,這個投資數百萬元的市場已經開工建造。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同志指出,這絕不是正常的市場競爭,而是行政長官意志在作怪。類似於這樣極不合理的市場布局並不少見。

「市場的孕育與生長,本應該是打破行政區劃的人為界線,由某一區域的經濟發展態勢所決定的。而事實上有不步幹部目光短淺,在考慮建設一個何種類型的市場、這個市場辦在何處時,往往把無形的行政區劃疆界視為籬笆牆,習慣於在自己所轄的地盤上打轉轉,並通過行政手段強行付諸實施。這種舊有的封疆自寧式小農經濟陰影下的本位主義市場觀,最終必然導致市場發育的不良。

「環顧當今『市場熱』,不難發現,把部門自身利益視為辦市場的主要追逐目標,是本位主義市場觀的又一『佳作』。

「近年,許多地方政府紛紛發出文件,鼓勵各部門大力興辦市場,並相應實行了『誰辦場、誰管理、誰收費』的政策。這對調動多方力量,推動市場網路的進一步發育本是件好事。但是也有少數部門對活躍與繁榮經濟這一辦市場的根本目的性比較淡漠。尤其是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入,原有的生存臍帶逐漸被割斷,這些部門感到無所適從。於是,興辦市場成了他們既可樹轉換職能的改革之名,又可行為本部門小團體創收之實的好機會。他們或設立各種名目。增加交易手續以多收環節費,或乾脆公開大幅提高市場管理費額度。增收部分並未用於市場再建設,卻落入了部門的『錢袋子』。

「對這一本位主義市場觀的『新創舉』,許多群眾稱之為『唱著新調子,踏著老步子,走著歪路子』……在這篇洋洋長文的最後,胡宏偉又加了一段並非多餘的話:

「市場熱仍在升溫,市場熱應該升溫。

「即使在市場相當發達的浙江省,市場的發育仍然有一個長遠而艱難的歷程。目前,在全國各地,無論是市場數量還是發展層次都遠遠不夠,仍需繼續大發展。只是,在把握了這一基本認識之後,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多做冷靜的分析,以避免今後市場建設中的失誤。」

就在美譽鵲起的熱鬧聲中,為了讓全國的市場發展免走不必要的彎道,浙江人扒開了隱藏在皮下的「傷口」給天下人看。

先行者的理智與坦蕩,在這裡一覽無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