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風雨洗禮 第一個高潮

1982年,中共中央關於農村問題的[1982]1號文件發布,新一輪以逐步市場化為特徵的農村改革拉開了帷幕。

10月,浙江省政府確定首批開放197種小商品,實行工商企業協商定價。第一年3月,省政府決定在完成糧油統購入庫後,開放糧食市場。11月,進一步開放了882種小商品的價格。在同月舉行的中共浙江省第七次代表大會上,第一次把「積極開拓市場,促進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寫進了黨的文件之中。

1984年,是中國當代改革畫卷上光芒四射的一頁。這年的10月,在北京召開了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首次提出「建立自覺運用價值規律的計畫體制,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這年前後,中國的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一場全國性的興辦市場熱也隨之來臨:

1983年底,武漢市「打開城門,向全國開放」,漢正街小商品市場迎來了五湖四海的客商;1985年開春,瀋陽五愛小商品市場、成都荷花池市場相繼開張;同一時期,珠江三角洲崛起「經濟四小虎」,其中南海的布匹市場、番禺的小家電市場、東莞的服裝市場開始為人所知也是在1984年前後,浙江省的專業市場建設達到了第一個高潮。

在浙江省有關年鑒中,有如下記載:

「1984年,全省集貿市場2241個,比1980年增加826個,年成交額26.9億元。上市商品主要是農民自產自銷的農產品和副食品,少數商品經濟活躍的地方,在集市貿易和商品專業化生產的基礎上,出現了一些批零兼營的專業市場,主要銷售竹木、水產品、小百貨、家禽、廢舊鋼材等。據統計,在1984年這樣的專業市場全省形成了63個。」

另外,在浙江省統計部門的存檔資料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數據:在1984年的專業市場交易中,工業小商品的成交額佔總成交額的18.5%,為5.4億元。

有一個與以上敘述關係不大的數據,但是,卻很值得人們回味:1984年,浙江省的全社會零售總額為149億元,消費品零售額為1165億元,而12年之後的1996年,義鳥小商品市場的成交額便達到185億元,也就是說,一家市場的交易額就大大超過了12年前全省的社會零售總額。

咀嚼一番這組數字,再回首十多年前那段披荊斬棘的草刨歲月,任何人都會對義烏,對義烏的農民及義烏的謝高華們行注目禮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