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 王安石變法:最後的整體配套改革 「杯酒釋兵權」的政策利弊

宋政權能長過唐,綿延二百年,與治國者的很多治理思想有關,其中值得一說的是「杯酒釋兵權」。以唐太宗的雄才大略,解決了世族門閥間題,卻留下軍閥割據的隱患,宋太祖趙匡胤將這個難題從制度上刨除了。

趙匡胤的辦法就是收繳軍權,他借著一場酒席把兵權統統收繳到了中央,由「兵在藩鎮」改為中央養兵。在中央與地方的集權——分權制度安排上,這是一個極大的創新。

歷代政權一直在探索權力分配的方式,商鞅的郡縣制度解決了人事權,中國就此告別了分封制,進入了一個中央集權時代。但是從秦漢、魏晉南北朝到唐,地方割據勢力對中央的威脅從來沒有消失過,唐朝最嚴重的是「安史之亂」, 此亂之後,中央就一直對割據無能為力。唐亡以後是五代十國,五十多年裡冒出來十多個國家,群雄逐鹿,天下愁苦。到960年,趙匡胤終於用「杯酒釋兵權」 的辦法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此後,地方藩鎮從此再沒有力量挑戰中央。自宋一代三百年,沒有發生過一起地方政府造反的事件,明朝兩百多年也沒有發生過,清朝只在康熙年間有過吳三桂事件,但其發生不是出於制度性的原因。也就是說,從960年一直到1860年前後,將近有整整九百年的時間,中國再也沒有發生地方挑戰中央的事件。所以,四大制度的第一個制度從此被定型,這在政治上徹底保證了中央集權的穩定性。1860年之後,藩鎮勢力再起,則與鎮壓太平天國有關,八旗、綠營等中央軍乏力,湘軍、淮軍等地方武裝迅速壯大,並有了厘金制度,地方有兵有錢,中央的麻煩就又來了。

然而,兵權收上來之後,旁生出另外一個大問題,那就是中央從此要養兵。宋朝養兵140萬,是歷代養兵最多的(清朝養了80萬兵,其中八旗20萬,綠營60萬)。這140萬兵,有80萬禁軍布防在首都汴梁(今河南開封)附近,《水滸傳》里有一個「豹子頭」林沖,他上梁山前是「八十萬禁軍教頭」,這80萬是個實數,不是虛數。在北方邊境有60萬廂軍。這140萬個精壯漢子,加上馬匹糧草,基本上就把中央財政給吃了個大半。所以,朱熹就說:「自本朝罷了藩鎮,州郡之財已多歸於上。……財用不足,皆起於養兵。十分、八分是養兵,其他用度,止在二分之中。」 即財政收人的百分之八十用在了軍費開支上。

自宋至明清乃至民國,軍費支出不堪重負一直是治國者最頭痛的事情,是為「兵政之患」。在當代「兵政之患」似乎不太嚴重了,可是公務員卻越來越多,於是就有了「吏政之患」,這些都是大一統制度與生俱來的遺傳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