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管仲變法:兩千多年前的「凱恩斯主義」 中國古代版的「凱恩斯」

中國歷代首相級官僚,商人出身者非常罕見,僅先秦管仲、元朝阿合馬、鎮海和桑哥、民國宋子文和孔祥熙諸位。

管仲很長壽,活到80多歲,他早時潦倒,盛年治齊,四十載而成霸業。在公元前7世紀,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地區仍處於荒蠻時代,中國卻能誕生這樣的經濟大師,實在算是一個奇蹟。他重視制度建設,思想務實,以發展經濟為治理主軸,所涉及的許多經濟命題,如產業政策、財政、稅收、價格、消費、國際貿易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治國範疇,這位沒有上過一堂經濟學課程、屢次創業失敗的商人無疑是一位無師自通的經濟天才。細數其經濟政策便可以發現,他其實是一位尊重市場規律的國家干預主義者,在這一點上,我們不妨視其為中國古代版的「凱恩斯」。

管仲治齊有三條重要的歷史經驗:

其一,通過價格、財政、稅收整體配套改革,第一次形成了系統性的國民經濟治理體系;

其二,他所提出的鹽鐵專營政策,作為國家干預經濟的經典模式,影響力持續至今;

其三,管仲治理下所形成的齊國經濟制度,是中國古典市場經濟體制的雛形。

而管仲的思想在後世被刻意淹沒,則是由於兩大原因。

第一,齊國一世而衰,以商治國的思想徹底破產。

齊國坐擁最強國力,卻採取了不擴軍和不兼并的「和平稱霸」戰略,管仲那些維持國際秩序的行動,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就在齊桓公晚期,中原的晉國和南面的楚國紛紛并吞小國,疆域不斷擴大,它們的軍事冒險無疑得到了更大的好處。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兩年後,齊桓公死於宮廷政變,齊國迅速讓出了霸主權柄。自此以降,相繼稱霸的諸侯均以開疆拓土而威懾天下,「尊王攘夷」異化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管仲之道被暴力取代。

第二,管仲思想與儒家格格不入。

儒家以「賤商」著稱,在他們看來,管仲從出身背景到行事作風、施政綱要,都是毛病多多。在《論語·憲問》中,子貢就認定「管仲算不上是一個仁者」。 他的諸多經濟政策,無論是刺激商貿、鼓勵消費還是「以商止戰」,在儒家看來,統統都是異端邪說,鹽鐵專營政策也遭到儒家的抵制,在後面的章節中我們將看到,西漢的武帝改革及宋代的王安石變法中,大儒董仲舒、司馬光都是專營政策的最大反對者。儒家在經濟治理上只有「三斧頭」:一是「以農為本」,二是「輕徭薄賦」,三是「克己仁義」。遺憾的是,這三條在管仲那裡都找不到。

在這個意義上,管仲是一個被意識形態「謀殺」的改革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