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慶長。人性的交集

這是她用來印證和確認自我存在的通道,而不僅僅是一份按時出工謀取薪水用以維生的職業。也有可能,她內心的信念,吸引這份工作來臨。

在污泥沼澤般腐爛並且散發出惡臭的現實中,在與世隔絕的高山之巔山溪深谷中,尋找人性與天清地遠的一絲交集。這交集在烈焰深淵裡時而更顯示出一種迫切急進的光芒。

1年12次採訪做完,印證慶長持有的論點:真,善,美,需要被克制,以及帶有一定程度的損害、壓抑和傷痛。自由的,放肆的,愉悅的,流瀉的,到最後才會顯示出某種失控的力量的變形。

27歲這年10月。慶長在浦東機場等待飛機去往北京,受Fiona所託,做一個大篇幅採訪。對方是一家加拿大商業軟體公司高管。這本是Fiona差事,但她分身無術,慶長應急幫忙。對方秘書已與她通過電話。採訪安排在下午3點。慶長抵達北京之後,直接趕去國貿CBD。

機場快軌乘客很滿。經過一段地下隧道,開到地面高架軌道上,窗邊出現一覽無餘城市景色。北京天空,在某個時段經常是灰白色的。凝滯的污染空氣,使人鼻塞、喉痛、頭暈腦脹。早晨刷牙會想嘔吐。但清池說,在此地生活數年之後,這些癥狀會逐漸消失。不是痊癒,而是習慣。人最終都是在習慣中屈服。我們的意志並非想像中那般強韌,它也不能夠選擇理所當然的正確。正確的,只能是那些最終要強迫你接受的存在。不管它是空氣,城市,婚姻,個性,還是其他。這是他的結論。

此刻,她坐在靠窗位置,漫無邊際觀望因工作短暫停留兩天的城市。北京秋天,偶爾天空湛藍高遠,氣候爽朗。後面一對來自美國的男子,一個年老,一個年少,熱烈交談,不斷發出輕聲讚歎。他們對這個城市有新鮮熱情。對面鄰座,兩個結伴韓國少女,年輕,化妝艷美,用手機自拍照片,在單調娛樂中快活打發時間。

在這裡,不存在沒有目的的人。下車之後,誰都知道去往哪裡。城市是巨大洞穴。要儘快進入能夠通往它內部的秘密小徑。個體在被吞沒的時候,才是安全的。這樣它隱藏了自身危險性。

慶長並非第一次來到北京,對這個城市素無好感。但她喜歡獨自出行的自己。在一個隔閡嚴重的城市中,這種內心安定更為明確。因為知道無需與之產生關係,來去自如。人會與之糾纏不清的,是緊密聯結的城市,在此中託付情感,形成歷史。而那通常因為在其中有發生作用和影響的人。家人,愛人,友人……這些構成決定一座城市在生命中最終的位置。

對慶長來說,雲和,臨遠,上海,是這樣的城市。

23歲。她去黃山旅行。在搭乘的客運汽車裡,邂逅24歲庄一同,上海男子。他們座位排在一起,都是獨自出門旅行。是她的意願所發出的強烈訊息嗎,以此吸引一切能夠完成這意願的要素和形成。夏天烈日炎炎,即使開著窗,吹進來也是烈火般熱風。車廂沒有空調,一車昏昏欲睡旅人,汽車於蜿蜒山道長時間盤旋行駛。安徽剛發生過水災,沿途都是泛濫湖水和漂浮的家畜屍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