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是恐怖電影的恐 第六章

「醫生對這次的情況有什麼看法?」

「從命案的地點位於湖邊的小屋這一項看來,可以說是像『十三號星期五(Friday the13th)』吧!但是……」

「到底是哪一部電影里的一個畫面呢?『十三號星期五』的電影太多了。」

在等待警署的支援到來前,我們很認真地討論著。

「至少可以確定應該是『PART 3』以後的作品。不過……」

「不愧是恐怖片迷!這次命案的線索有『十三號星期五』,還有曲棍球員面罩。這兩個線索是這一系列影片的象徵性標記了……」

這一系列的第一部是「十三號星期五」(史恩·康寧漢Sean S.ingham導演/一九八〇年),第二部是「十三號星期五PART 2」(史帝夫·麥爾Steve Miner導演/一九八一年),這兩部中還沒有出現曲棍球員面罩的情節。如醫生所說的,曲棍球員面罩是第三部「十三號星期五PART 3」(史帝夫·麥爾Steve Miner導演/一九八一年)後,才出現的。

「話說回來,這次的簽名在哪裡呢?還沒有看到類似兇手的簽名。」

「啊,的確。」

我在回答醫生時候,突然感到一陣寒意。

慢著!等一下——啊,怪了。

這次的這個現場的情況是……

「怎麼了?」

醫生不解地問。

「那個……」

我不安地尋找要如何回答。

第一樁命案仿效的是「天魔」,留在現場的字母是達米盎(Damiaan)的D。

第二樁命案仿效的是「坐立不安」,留在現場的字母是艾蓮娜·馬科斯(Elena Marcos)的E。

第三樁命案仿效的是「半夜鬼上床」,留在現場的字母是佛瑞迪·克魯格(Freddy Krueger)的F。

第四樁命案仿效的是「Zombi 2」,留在現場的字母是殭屍(Zombi)的2。

而我們剛才一踏進小屋,就看到了骯髒的曲棍球員面罩,所以馬上連想「十三號星期五」(的PART 3以後)。但是……

還是太奇怪了。

這樣就不合道理了。

之前的四樁命案,每一樁的現場都仿效自電影中的殺人畫面。也就是說,仿效出來的焦點都在「被殺害的那一方」。然而——

這次的這個是怎麼一回事?

說到曲棍球員面罩,當然會想到「十三號星期五」,這一點應該是沒有錯的。但是——慢著、慢著,「十三星期五」中的曲棍球員面罩,並不是戴在「被害者」臉上的,而是「殺人者」的象徵,不是嗎?——沒錯,當然是這樣的。

他是「殺人者」……而且,他是不管受到什麼樣的反擊,都會馬上再站起來,即使是頭被打爛了,看起來像死了一樣,也會復活過來。他,是殺不死的殺人鬼!

我嚇呆了,害怕得張大眼睛張望四周。

倒在地上的那個男人,看起來正要慢慢起身。他會調整好自己臉上的面罩,伸手去拿拋出去的斧頭,然後……

我們當然找不到兇手的簽名。

因為第五樁命案現在才要開始。

兇手在殺人之後,才會留下簽名。

J·傑森·沃西斯(Jason Voorhees)的J。

那個J字,恐怕是用已經害怕得失去逃走的力氣的我和石倉醫生的血,寫下來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