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鰩魚 第十一章

教人驚訝地,此時自下頭步上石階的——竟然是御行又市先生。

是的,老夫當然是大吃一驚。

甚至不住納悶這究竟是夢是真。

由於過度震驚,老夫停下了腳步。

是的,若是又市先生晚了一刻才現身,想必老夫早已葬身大海了罷。

畢竟當時心志已動搖到這種地步。

又市先生應是來拯救小弟的罷。眼見小弟這個傻朋友又犯了好奇的老毛病,擔憂會不會又遭什麼不測,因此不辭千里趕來相救——呵呵,老夫雖想這麼說,但又市先生前來的真正原因其實和這頗有出入。

是的,這小股潛並非此等會為人情所動的角色。

據說他是受人所託前來辦事兒的。是的,委託他的,就是那告訴老夫戎島故事的小販。其實這個小販當初之所以造訪入道崎,決非為了遊山玩水。

是的,正是如此。

那小販受某人所託,需要找一個人,因此才會踏足這窮鄉僻壤,甚至來到入道崎這鮮為人知的小地方。

男鹿北方一家回船問屋 曾有艘船遇難,淹死了許多船客,亦有多人行蹤不明。

是的,這回船問屋的少東,當天也不巧也在這艘船上,隨沉船失蹤了。根據九死一生的船夫所述,那少東在船沉沒前便搭上小舟逃離,應不至於遇難才是。

是的,正是如此。

聞言,當地漁夫懷疑會不會是為那怪異的霧所吸引,隨那奇妙的海潮漂走了。因此,不願死心的回船問屋老闆便委託這與其熟識的小販代為尋人。

那小販就這麼找著了那座島。

而且連寶殿也看見了。

倘若少東漂到了那座島上,人或許有可能還活著——聽聞小販稟報的回船問屋老闆想必是如此推論罷。畢竟主人再怎麼說也不肯死心。

因此——

一籌莫展的小販於旅途中結識了這小股潛,便委託其代為尋人。

是的。

又市先生曾告知小販,自己的友人德次郎先生與戎島略有淵源。這應該也是原因之一。

總而言之,對這小販而言,真可謂天無絕人之路。

同樣教人驚訝的,是又市先生後頭,竟然還跟著算盤德次郎先生。

阿銀小姐曾告知,德次郎先生乃由入道崎洞窟內之戎社的看守人所扶養長大——但略事深究,老夫發現真相更是教人驚訝。

德次郎先生竟然是戎島出身。

是的,正是如此。

萬萬沒想到,德次郎先生竟然就是循老夫登陸的小徑逃出戎島的唯一一個島民。

是的,正是如此。

由於必須通過戎寶殿之後庭,方能經由石階前往小徑,故除了戎家島主、奉公眾、與世話眾之外,島上無人知悉海中有這麼條小徑。

而島民中未曾有人入殿,更遑論踏足內庭。

當然,這秘密完全不為人所知。

也不知德次郎先生是生性不馴還是怎麼的,打十歲時起便對島上的生活多所質疑。

據說其原為工匠眾之子。

只是,據說其生父額頭上亦有戎字烙印,想必是漂至島上後歸化該島的木工還是什麼的罷。是的,看來漂流至此者並非悉數遭到殺害。吟藏曾言有一技之長者,於島上頗受珍視。

某日。

年幼時的德次郎先生肚子餓了,便趁夜偷偷潛入寶殿——由於自古至今未曾有人潛入該地,因此寶殿周遭似乎未有任何警戒。

但是,寶殿內庭十分寬廣。

即使摸進去了,德次郎先生依然不知該往何處覓食。

因此,就這麼迷迷糊糊地走出內庭。

此時,德次郎先生望見大海、望見對岸、也看見了石階和那條小徑。猶記德次郎先生當時曾言,這已是四十年前的往事了。

因此,年幼的德次郎先生便走到老夫意圖投海的地點,是的,意圖自此處逃離該島。畢竟他是首度望見對岸。

德次郎先生亦坦承,當時在自己眼中,對岸看來猶如一片凈土。

是呀,說來諷刺,對岸竟然也將島嶼視為凈土。

德次郎先生便步下石階踏入海中。是的,勇氣的確教人嘉許。

有勇無謀?噢,或許也可說是有勇無謀罷。

一心以為對岸有許多東西可吃,德次郎先生死命地跑。但當時的他畢竟只是個孩童,而路不僅有兩里之遙,還是步步難行。就和老夫當時所遭遇的情況一樣,才跑了一半,海水就開始將小徑給淹沒。

此時,入道崎已是近在眼前,因此他死命游完了剩餘的路程。

沒錯,想必要是游得慢了些,他就要教海流給吞沒了。

他就這麼千鈞一髮地逃出了神域。

接下來——

也不知德次郎先生是順利游完全程,抑或是途中便告體力不支。幸運的是,他並未讓那兇險的海流給吞噬,而是被衝上了入道崎的懸崖下頭,並為神社的看守人所尋獲。

是的,正是如此。

先生果然英明。

這條小徑,唯有在每月的滿月之夜才會浮出海面——而且唯有在太陰升上天際到落下之間的時間內,人才走得過去。

噢。

不過,從前似乎不是如此。

吟藏曾言小徑乃隨島嶼上升,方才沒入海中。因此在古時,大概是兩、三百年前罷,這條小徑曾是恆時高于海面的。但後來徐徐下沉,最後於百年前完全沒入海中——自此之後,唯有逢滿月之夜,方能勉強走過。沒錯,百年前的訪客亦是每月僅能登陸一次。

德次郎要比老夫早四十年走過這條小徑,或許在當年,這段路要比老夫走過時好走得多罷。

後來。

德次郎先生告訴老夫,將其扶養成人的看守人曾提及一與戎島相關之遠古傳說。

該看守人表示,那應是近三百年前的事兒了。

當時,海中小徑完全浮於海上,島嶼本身亦不似今日般隆起,故兩岸往來尚屬頻繁。

那一帶為秋田藩佐竹大人之領地。

但三百前究竟從屬何處,老夫就不清楚了——

只知道自古時起,該處就是一座貧瘠的島嶼。既無米可上繳、亦無漁獲可食,民生景況至為悲慘。

某日,有一行腳各地之六十六部 來到該島。是的,正是那種肩背佛龕、手持法華經雲遊諸國之朝聖者。

六部抵達島上後,島嶼便為暴風雨所襲,同一時候尚有地震、海嘯肆虐,島上的情況是一片狼藉。當時,這個六部攀上島上最高處——應該就是那座石階的頂端罷,立地虔誠誦經,助島嶼安然度過此劫。

看來這六部似乎是法力高強,大概是祈禱應驗,暴風雨竟然戛然而止。島民對六部感激至極,便贈予家屋,並獻上一女助其成婚。

自此,六部便定居島上,歸化為住民。為了替島民壓驚,於島上各處設惠比壽像,並廣張結界為島嶼辟凶。

不僅如此,還焚護摩、誦經文,以求島民能聚財致富。

從那時起,漂流於海上之財富便開始源源不絕湧向戎島。

噢,唉,這畢竟只是個傳說,如今民智大開,想必這種說法已是不足採信。或許這海流原本便存在於島嶼周遭,眾人以為六部所鎮之天變地異,或許亦是肇因於此海流。

是的,看來應是如此。

後來,戎島因地勢逐步隆起,小徑逐步下沉,再加上熱泉湧出,霧氣籠罩,而化為奇妙的傳說凈土,想必亦是天然變異所造成。

不過,三百年前的古人當然不作如是想。

是的。拜六部之賜,島上民生終於開始富足起來。撈獲寶物可換為銀兩,有了銀兩,便能自他處購買年貢上繳。島民們原本過的是有一頓沒一頓的日子,這下靠漂流物終於得以翻身。

後來,孩子也生了,六部完全被島民們視為自己的一分子。

是的,正是如此。世事本無常,人生哪可能永遠如此順利?

沒錯。

領主大人開始起疑了。

一座原本貧窮至極的島,竟然迅速致富,當然要問清楚財源究竟為何。

但島民們個個是守口如瓶。

噢?是的,也可能是在六部的吩咐下緘口的。

是的。對六部這位大恩人,島民們當然是忠心耿耿。

不過……

與其如此推論,老夫毋寧認為島民們是出於利慾薰心。

若是據實吐露財源,必將為領主所榨取。如此一來,只怕大伙兒悉數要被打回原形。若將漂流至島上的財富拱手讓給領主,富裕的日子必將一去不復返。

是的。

正是如此。

島民們再度央求六部——

求其以咒術殺害領主。當時,六部想必亦是左右為難,畢竟自己也有責任,但苦惱了一陣,六部還是開始了詛咒祈儀。

但是,這計畫為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