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之目多多良老師行狀記 第三章

我總覺得鬆了一口氣。

因為村中的耆老——或者說,真的就是個普通老爺子的中井八兵衛,他所說的話,完全是典型的村莊老人都一定會說的典型內容。每個人腦中都有的述說民間故事的老爺子——那就是八兵衛老翁。

典型成這樣的人物,我還是頭一次見到。

不曉得是不是這個地方的習俗,老人背柱而坐,他適度地乾枯,適度地庸俗。這一點也非常合我的脾胃。

他說柱前的座位叫做米會座,是主人的位置。

地爐左側是老婆座,也就是女主人的座位,客席是對邊右側。主人的正對面,面對門框的地方叫木尻,不是客人,而是鄰居等平常串門子的人所坐的位置。我們也沒有高級到稱得上客人,所以只讓富美坐在客席,而我和老師坐在木尻。

面對泥地脫鞋處的這個場所也兼會客室,不過基本上是家人起居的地方。

普通這樣的地方不會設置壁龕,但聽說這一帶一般都在這裡設壁龕。壁龕里掛著天照皇大神的掛軸,同時也設有佛壇。壁龕上的頂櫃部分則是神棚。構造很獨特。

色澤黯淡的大黑柱以一家的棟樑而言顯得十分瘦弱,教人不安。

而從天花板垂吊到地爐上的自在鉤 ,在我看來十分新奇。

泥土地的爐灶上掛著一條注連繩,沾滿了油脂和灰塵,看上去像一條垃圾。

一問之下,才知道這裡的注連繩不會換掉,而是每年貼新的上去,變得就像一張吊床似的。綁在裡面的注連繩感覺已經過了幾十年,可能是因為這樣,變成了教人無法辨識的物體。

但對我來說……真是風味十足。

「這一帶啊,」老爺子說,「嗯,是百合若 吶。」

百合若是個架空英雄——噢,既然他以傳說的形式流傳下來,在這塊土地,就應該把他當成真實的英雄來看嗎?——百合若在說經、凈瑠璃、歌舞伎等許多領域形成一個叫百合若物的熱門類別,老人說此地留有百合若大臣傳說。

「在小澤那一帶啊,石頭上留有他的腳印。然後啊,碓冰川對岸的中木,還有他另一腳的腳印。那是以前百合若踏住那裡,射穿中木山時留下的痕迹,被他射穿的洞叫做星穴。百合若也漂亮地射穿了妙義山,當時的箭掉到了西牧的箭塚。弓則是鐵弓,這保存在妙義神社。」

「真想看看呢。」我說。

我很喜歡這類傳說。

後來話題從上州的史跡古迹轉移到房屋的特徵等等,一直聊到上州人的性格。我以為一定會說到老婆當家和焚風這兩個特點,沒想到也並非如此。是因為這裡不是平原地區嗎?

不久後,開始說起古老傳說了。

老師不斷地把身子往前探。

先是狐狸。

老人說在這一帶,狐狸叫做歐圖卡 。

漢字是寫作「御稻荷」吧。老人說明,所謂狐火是下雨的日子,狐狸從墓地里挖出人骨,叼著走的時候出現的火。姑且不論是不是雨水與人骨溶出的磷發生的反應,但這個解釋頗為科學。

然後是山犬、山貓的故事。

雖然不是動物點火或變身,做些不可思議之舉的故事,但據老師說,本州並沒有山貓棲息,所以這顯然是妖怪譚。因為這等於是實際上不存在的山中生物的故事。

老人所說的各種故事裡,老師最感興趣的,是哇嗚妖怪 的故事。

不,我也非常介意。首先它的名字就非比尋常。不過老人說因為傳說留存的地點較遠,只知道那是個會哇嗚大叫、非常可怕的妖怪而已。還說這個名稱也是某處瀑布的地名。

真是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還有河童、鬼婆和天狗。

聽說谷急山的岩穴里,有個叫做擄人天狗的妖怪。

這個天狗就如同其名,會擄走人類。然後要是說出瞧不起天狗的話來,擄人天狗就會生氣,把人關進洞穴里。不過把人塞進洞穴……這種討厭的報復手段,實在不太像天狗的作風。

或者說,擄人天狗就不會做些其他像天狗的行為嗎?

「他主要只會擄人嗎?」我問。

「聽說會擄人。會把孩童的帶走。噯,是神隱啊。」

「神隱!」

「是啊,還有這樣的故事吶。過去啊,有個姑娘遭到神隱,村裡的年輕人找到那座山的洞穴去,結果看見一個紅臉的天狗在洞裡頭燒火,腳跨在火缽上烤火。」

「跨、跨在火缽上烤火?」

「天狗也怕冷嘛。然後啊,看到這一幕的年輕人……噯,天狗的那話兒很大嘛,年輕人就說:真有夠大的。結果天狗勃然大怒,把年輕人給推進洞里,折了附近的樹木堵住洞孔,讓年輕人再也出不來了。」

「出不來……然後就結束了嗎?」

「結束了,這故事就這麼沒了。」

「唔唔……」

這天狗真夠討厭。

「這一帶有很多神隱的傳說嗎?」老師問。

「也不多吶。」

「很少嗎?」

「也不少。」

老人說算普通。唔,一般都是以自己居住的土地的日常狀況做為基準,也不會想到要去和其他地方比較思考,所以大部分都會認為自己算普通吧。

老師挺出肚子。肚子幾乎都擠到地爐上頭了,應該滿熱的吧?看上去頗熱的。

「那麼,假設有人突然消失不見,那麼在這裡……都會被當成是天狗乾的嗎?」

老師是在想旅館的老闆吧。老人沒什麼勁地「呃」了一聲:

「不會是天狗啦。我說你啊,現在這都叫做下落不明,也叫失蹤啊。」

老人說得一臉嚴肅。

「大抵不是離家出走,就是碰上意外啦。」

富美笑了。

老人的表情變得更嚴肅了:

「這年頭不流行這種迷信啦。」

「哦……」

「噯,也就是時代變啦。」

「時、時代變了?」

「我說你啊,要是像那樣滿口天狗啊河童這類瘋言瘋語,可沒辦法在這時代混下去啊。我做孩子的時候,當然是怕妖怪了,可是現在啊,空襲更要可怕多啦。你想想,比起被嚇唬天黑了還在外頭玩,會被天狗抓走,說待在外頭會被燒夷彈給炸死,更要恐怖太多倍啦。」

唔,事實是這樣沒錯。

我們被村中耆老說教了。

不久後,老人看著遠方似地眯起眼睛說:

「上州這地方看來狹小,其實很遼闊。剛才我也說了,光是屋子的屋頂形狀,每個地方就完全不同,習俗也是各地都不相同。但是這陣子啊,都變得一樣了吶。告訴你們,過去上州是不種陸稻的,但現在種了。這裡因為土地適合種桑,以前是盛行養蠶的。」

老婆當家啊——老人張大眼睛說:

「這話啊,也不是在說上州的女人比其他地方的女人兇悍。喏,養蠶業是這樣,種麻啊種蒟蒻的也是,這些都需要女人幫忙,所以男人才對女人抬不起頭來。可是啊,照這樣下去,這些也都會變了吧。」

「是啊。」老師感慨良多地說。

「噯,所以其他村子也盛行養蠶,蠶神的故事,也就是馬跟姑娘的故事,也都還保留著。」

「那是指御白大人嗎?」老師尖銳地問道,「是養蠶起源的馬娘婚姻譚,對吧—上州也流傳這些嗎?」

「是啊。」

「這、這座村子也有嗎?」

老師把臉探得更出去。

御白大人信仰在東北地方很有名,但似乎並非東北固有的信仰。北關東好像也有流傳。看來老師被挑起了極大的興趣。然而……

「沒有。」老人回答得很冷淡。

「沒、沒有嗎?」

「其他村子好像有,但這村子沒有。」

「哦……」

「因為這座村子有個禁止種桑的傳說。」

「種桑的……禁忌?」

老師微微張開小嘴巴,大大地張開小眼睛,然後就這樣轉向我。

「沼上,這裡有禁忌!」

我本來想說「是啊,太好了呢。」但還是打消了念頭。

「是迷信啦。」老人一句話帶過。

「迷信?」

「迷信啊,因為其他村子根本不在乎啊。與其說不在乎,就像我剛才說的,其他地方盛行種桑吶。鄰村也是,古時候就一直種桑。而且現在這裡種桑也已經是理所當然了。」

「禁忌的理由是什麼?」

「不曉得。這座村子本來就沒什麼大不了的產業。我聽說本來有許多獵人,也是因為這樣吧。現在沒什麼人狩獵了。是有人會因為興趣去打獵,但沒人拿這個行業糊口。戰後完全沒見著了。然後呢,明治期間就是我還小的時候,村裡大人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模仿其他村子開始養蠶,還種起稗粟來……也從其他村子請人來指導,可是作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