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全國孝老愛親模範 四六 孝感天地——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譚之平

柯文翔

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給自己提升價值和給社會創造價值的過程。

——譚之平

悠悠楚風懷古韻,荊楚代代出賢才。湖北有著悠久的文明史,可謂人傑地靈,而孝感又是中華孝文化中一塊具有坐標性質的熱土。五千年來,中華民族「二十四孝」中,就有三大孝子董永、黃香、孟宗出自這裡,孝感被譽為「中華孝都」!

俱往矣,古代的孝子已成歷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華孝都」——孝感卻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孝文化,滋生著一代又一代無數個孝子。譚之平,就是其中的一個——

16歲,為了苦難的家,含淚藏起了重點高中的錄取通知書,做了山溝里的農家「主婦」;18歲,為改變貧困輟學的命運,外出打工,並從打工妹拼搏成為一家小超市店主;22歲,棄商求學成為一名大學生。

從初中畢業到升入大學,同齡人需要3年,可她用了漫長的6年。這期間,她輟學,當農民、打工妹、小店主,讀書,開餐館創業。她承受著喪母之痛、重建著面臨破敗的家園、帶著患病的繼母和體弱的父親重圓大學之夢。

她用打工、創業、自學這把寶貴的金鑰匙,打開了通往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的求學之門。在孝感這座孝文化名城,她一次又一次地把感恩的旋律奏響,由感恩演繹大孝,讓一株獨木蔓生出一片森林,將孝文化傳承、延伸、創新……

挑戰命運:打工創業撐起風雨飄搖的家

人生無常,弱者當自強。

今年27歲的譚之平出生在一個土家族農民家庭,在她16歲那年,母親因病離開了她。

譚之平永遠忘不了那一幕——

母親臨去時,拉著她的手,顫抖地說:「平兒,媽媽的病連累了這個家,媽媽過的是生不如死的日子,以後如果有機會,你一定要去學醫!」母親的遺囑深深地刻在了譚之平的心上,上大學當醫生成了她人生美好的願望。

然而,譚之平的求學之路,艱難而漫長。從譚之平兩歲起,母親因工傷患間歇性精神病,父親長年在煤礦拉煤,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家裡已債台高築,她從10歲開始就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

1999年7月,譚之平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然而,當她手捧錄取通知書趕回家報喜時,卻赫然發現因山體滑坡,家已變成了一片廢墟!失去家園,譚之平一家只好借宿在鄰居家。

屋漏偏逢連陰雨!沒過幾天,更大的不幸降臨了!譚之平的母親失蹤了。

譚之平四處哭喊著尋找母親。兩天後,村民在離家30多里的一個深潭裡發現了母親的遺體。譚之平永遠忘記不了,父親請人把母親抬回來時,母親的遺體只是用薄膜簡單地裹著綁在竹擔架上。那情景讓人心碎!

就在譚之平還沒有從喪失家園、母親永別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之際,父親病倒了!而此時,她11歲的妹妹要離家到鎮上中學讀初中。面對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和妹妹那充滿求知慾、可憐巴巴的眼神,譚之平強忍淚水,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決擇——輟學務農。

譚之平擦乾眼淚,告誡自己要更加堅強,「我垮了,這個家就完了。」她要用瘦弱的身體撐起這個殘缺不全的家!在打理田地的同時,她一口氣餵養了4頭豬,忙完這頭忙那頭,17歲的她儼然成了一個含辛茹苦的農婦。經過一年的辛勤勞作,譚之平終於在原來的廢墟上建起了一棟簡易的平房。

2000年,為了維持生計,為了給父親治病,18歲的譚之平來到長陽縣318國道邊的一個百貨店裡打工。打工一年多,譚之平摸索出了一些經營之道。年底回到家,譚之平與父親商量:「爸,我想自己當老闆,到武漢開個小超市。」

2002年正月初八,積雪滿山,寒風刺骨。譚之平揣著兩年多省吃儉用的積蓄,加上父親為她借來的共2萬元錢,扶著父親,走出山村,來到省城武漢,在漢口火車站附近開了一家小超市。19歲的譚之平開始了小店主的創業生涯。

創業難,但難不倒一個堅韌的自強女孩。

譚之平全身心撲在超市經營上,靠薄利多銷、周到服務打開局面,到2005年,超市資產達9萬多元。中學畢業的妹妹在她的資助下,在武漢學習醫學美容。

2005年3月,超市的房子因道路改造被拆遷。2005年4月,譚之平回到了山村,帶著不菲的積蓄和伴了她六年的一箱書。六年時間,新書被翻看成了舊本,見證了她在燈光下苦讀的日日夜夜。

每天清晨和黃昏,在村頭的山坡上,她在眺望前方。前方的路在哪裡?初中同學大多結婚了,可譚之平一直不忘母親生前說的話:「你以後要回學校讀書,能學醫最好」。

22歲的譚之平作出了一個令親友吃驚的選擇:上學。她想學醫,為像她母親、父親那樣患病的人帶來健康和歡樂。

孝感天地:帶著患病繼母和父親上大學

「苦難是掛在脖子上的一把鑰匙,當生活關上一扇門時,總會有另一扇門打開。」譚之平在日記中寫道。

為了追尋夢想,譚之平報考了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被該院五年學制的臨床醫學專業錄取。接到錄取通知書那天,譚之平哭了!她跪倒在母親的墓前,將錄取通知書放在墓碑下,嘴裡喃喃地說:「媽媽,女兒終於圓了您的夢!」

其實,譚之平選擇報考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是有理由的。此前,她以多種途徑了解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辦學、育人情況: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為:湖北職院)是一所在全國享有良好聲譽的全日制高等學校。湖北職院地處「中華孝都」——孝感,位於有著五百年歷史的文昌閣舊址,從這裡走出了一代名儒熊賜履、國畫大師湯文選、政治家郭述申、教育家胡錫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年來,從湖北職院走出了幾名先進典型人物,湖北職院中華孝文化研究與實踐在全國頗有影響。湖北職院把弘揚中華孝文化作為加強文明創建、增強文化軟實力、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系統工程來抓。發掘中華孝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新價值,探索出了以「親情友好」為起點、以「義工工作」為載體、以「職場成功」為路徑、以「社會和諧」為歸宿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湖北職院獨特的教學模式和豐厚的人文底蘊深深地吸引了譚之平。鑒於此,譚之平更堅定了選擇湖北職院求學深造的信心。

2005年8月28日,湖北職院的槐蔭清涼、桂花正香。譚之平來到湖北職院,辦完入學手續後,便迫不及待地來到她嚮往已久的董永公園。

董永公園是孝感城區的中華孝文化主題公園之一。近年來,中共孝感市委提出並實施打造「中華孝文化名城」的發展戰略。在中共孝感市委書記黃關春的倡導下,弘揚中華孝文化的工作邁入新階段:舉辦孝文化藝術節;建中華敬老園;開發「24孝」故事的旅遊景點;建「孝星大道」、「孝心廣場」、「感恩堂」、孝文化公園、博物館、街頭雕塑、藝術館、孝文化紀念館等,發展孝文化產業,讓人們受到孝文化的熏陶,讓孝文化煥發出時代活力。

站在董永和七仙女的塑像前,譚之平心潮起伏,她要尋覓千古孝子董永、黃香和孟宗的孝文化軌跡。她在思索和品味,孝感這座中華孝文化名城的靈魂和魅力所在。

9月1日,譚之平被編入湖北職院醫學院助產二班。班裡有64名學生,她的年齡最大。

譚之平在班級第一次班會上感慨:「來到孝感,到湖北職院求學,是我人生最有意義的選擇和機遇。」

譚之平對孝感這座城市十分認同,她在心裡早已接受了這個民風純樸、孝子輩出的地方。因脫離學校學習的時間太長,譚之平起初感覺學習很吃力。為了能儘快跟上課,她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最後一個離開自習室。她是班上最勤奮、最刻苦的學生。她團結同學,尊敬師長,生活十分儉樸。她的勤奮,贏得了老師和同學的讚譽。經過一年的努力,譚之平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生活總是在變化著人生的軌跡。就在譚之平專心學業之際,父親打來電話,說自己太孤獨,想找個伴,已有了目標,徵求女兒的意見。

聽到電話里父親蒼老的聲音,譚之平既心酸又高興,「那我不就有媽了?!」對於父親的再婚她十分理解,她決定主動為父親張羅這件事。於是她請假回了一次老家,把比自己大14歲的繼母接進了家門。然而,令她擔憂的是,繼母雖然非常善良、賢惠,但她身體不太好,患有乳腺增生病。

「親生母親是因為疾病離開我的,我再也不能讓另一位媽媽也受疾病的折磨。」譚之平開始四處為繼母求醫問葯。

在湖北職院就讀期間,譚之平是生活上最儉樸的一個,每次班上評助學金時,同學們都推薦她,但作為團支書的譚之平每次都放棄了這個機會,把助學金讓給其他家庭困難的同學。周飛是譚之平的室友,兩人睡上下鋪。周飛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