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全國敬業奉獻模範 四〇 咱們工人有力量——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李斌

陳先法

他是工人隊伍里的一員,在金屬屑飛濺的生產一線已經度過了30個春秋。有人說,他早應該離開生產一線了,去當廠領導,或者當公司領導,甚至去市裡當領導,再或者去國外當專家。為什麼呢?因為,自1992年以來,他在崗位上獲得了許許多多光彩奪目的榮譽:上海市勞動模範、機械工業部勞動模範、上海市首屆十大工人發明家、上海市「三學」狀元、上海市優秀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傑出青年崗位能手、全國十大傑出工人、全國機械工業職工楷模、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機械工業職工技術改進創新標兵、全國知識型職工標兵、全國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中國機械工業技能大師、第二屆全國「敬業奉獻模範」、60位「時代領跑者」之一——

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勞動模範、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還有,上海市第七、八、九次黨代會代表、上海市第十一、十二屆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可以這樣說,在技能上和政治上,幾乎囊括了一名產業工人所擁有的全部榮譽。他頭上籠罩著那麼耀眼的光環,他的名聲已經響遍全行業,完全可以把他帶到另一個崗位。然而,他哪裡都沒去,一直堅守在一線生產崗位。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說,他從來沒有改變。

他就是上海液壓泵廠工人、數控專家李斌。

人們發現,李斌從1986年開始好像換了一個人。

那年,上海液壓泵廠派出30多名工人去德國力士樂公司所屬的瑞士分公司進行技術培訓。液壓泵廠地處上海西南角,是國內液壓泵主要生產企業,它曾經創造過輝煌:20世紀60年代「29」高炮液壓系統、70年代中期「701」通信衛星運載火箭中液壓系統配套元件、80年代坦克搶險車曲線馬達、後來的第三代坦克轉向液壓系統裝置等,都出自該廠。作為一家老國企,它幾十年來演繹的是傳統的金屬切削加工的全部模式——在油漆剝落一層又重新刷上一層的老式機床上,一人一刀一件。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許多老國企落寞了,紛紛尋找走出憂患、重振國企的新路。當時就有人說,上海液壓泵廠在這時候派出一批工人作為勞務工去國外進行技術培訓,是為了使落寞的企業鳳凰涅槃。

李斌的名字也在出國培訓的名單中。出發時,別人的行李中帶著許多香煙和食品,他的行李比所有人都重,但裡面裝的是四厚本外語詞典和語音磁帶。

到國外公司一看,李斌不禁傻眼了,人家的數控技術不知比我們先進了多少,我們不知落後了多少年。實心眼的他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他為自己偌大中國的企業的落後技術感到悲哀,也無比焦慮,然而又心裡不甘呀!強烈的自尊心和責任感激發了他好好學習外國先進技術的念頭。

外國公司把數控機床加工各類零件的四大關鍵技術要素——工藝、編程、電氣、工具,嚴格劃分在四個部門,分別由四位工程師調控數控機床,然後再去教類似李斌他們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勞務工去操作。李斌在國內時就有一定的技能功底和外語水平,經過這段時間的強化苦學,又掌握了不少語言,所以不久,他就學會了一些先進的數控機床操作技術。但他不露聲色,依然每天默默地跟在外方技術人員身後,雙眼緊盯著每一個調試步驟,每一次程序的輸入,心裡又拚命地記著。夏日的日內瓦河很迷人,晚上,同事們都逛街去了,他卻伏案在床,一一回憶著白天所看到的每個程序,並仔細地記錄下來。慢慢的,數控機床加工各類零件的四大關鍵技術在他腦海里清晰起來。

一天,外國公司技術人員休假了。這天突然來了一批複雜的零件要加工,外方負責人急得團團轉。正當眾人束手無策時,只聽得一個輕輕的聲音:「讓我試試。」說這話的正是李斌。外方負責人瞪大眼睛,疑惑地望著李斌。李斌未多言語,拿起圖紙,接著書寫編程、制定工藝、準備刀具、輸入程序開動機器,四大技術要素一氣呵成。外方負責人驚呆了,揮動手臂,滿臉的讚歎和欣喜。

此事迅速傳開了,也傳回到了廠里。廠領導和工人們也無不為李斌感到驕傲。是的,一年的學習培訓結束時,李斌精心記錄整理了四厚本數控機床調試、操作和編程資料。同時,他也成了第一個中國工人調試員,並開始指導外國人上機操作。

1988年,德國的瑞士公司又點名要李斌去勞務培訓。其實這次哪是什麼培訓啊,而是讓他去工作。李斌還是去了,他想多學點國外的先進技術。這次回國前,外方向他許諾了優厚的待遇,懇請李斌留下來。這對任何一個年僅28歲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有著巨大的誘惑。但是,李斌回家了,帶著外方的技術資料和第一手編程技能回家了。

後來,有人不解地說:「李斌呀,你傻不傻啊?」李斌淡淡地說:「隨你們怎麼看我,反正,我是我們企業的人,我的一切都是企業給我的,我應該回來。」

德國人太欣賞李斌了,以後幾年裡又幾次點李斌的將,甚至以無償贈送給企業價值40萬元人民幣的數控機床為代價,換取李斌去他們公司「培訓」一年。

這多麼讓中國工人驕傲啊!那天,有人把這消息告訴李斌時,李斌正俯身在轉動的機床上,頭都沒抬起來……

常言道,萬丈高樓平地起,一磚一瓦是基礎。

1980年,李斌從上海液壓泵廠技校畢業後進了工廠,被安排做銑床,還做磨床。那時,工廠設備陳舊,廢品率高;市場萎縮,企業連年虧損;加上工廠搬遷,企業面臨著激烈的震蕩。李斌學的是車床,平素沉靜少言,他想:工人強,企業才能振興;而工人強,就應成為高科技人才,而要如此首先要打好基礎,要學習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術。他這麼想,也這麼做。在師傅的指點下,他勤學苦練,先是花了一年多時間,初步掌握了車、鉗、銑等金屬切削加工技術,後來又逐步掌握了機械、工裝、維修等技術。與此同時,人們看到他業餘時總是在看書,那是在自學高中課程。

1982年,上海電視大學裡多了一個學員,那就是李斌。不錯,他的刻苦好學也引起了廠領導的重視,就有意培養他,推薦和鼓勵他去電大學習。有人擔心,李斌基礎差,能跟得上嗎?結果,電大畢業時,36門課程考試,他35門成績在80分以上,英語全國考試得了85分。他還被評為「三好學生」,畢業論文獲「優」的只有兩位同學,他是其中之一。是的,李斌正因為知道自己基礎差,所以對任何學習機會都不放棄。那時,他還利用業餘時間去上海交通大學和長寧區科技站進修。

正是憑著一股勤奮好學和刻苦鑽研的精神,李斌掌握了運用數控機床的四大要領,在技能上一次又一次地攀登高峰。

1989年,上海液壓泵廠開始陸續從國外購置數控機床。對高新技術的保密,是國際競爭中公開的「秘密武器」,輸入國內的數控機床只設置一兩種加工程序是不足為怪的,這也使「洋機」顯得格外神秘。那天,李斌圍繞著一台機床轉了又轉,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最後終於忍不住了,他向這台「洋機」開刀動了手術——在短短的時間內,僅2C數控機床加工範圍就擴大到12個品種,24種零件。接著他又對原為6種規劃柱塞的環槽割刀進行改革,使一次成型割刀從原來做60隻零件就要換刀,增加到一次做700隻,功效提高了整整10倍。

又有一次,廠里花100多萬元購買的TNS.42數控機床,原設計功能僅為加工棒料零件,而液壓泵廠的零件中既有棒型,也有盤型和不規則幾何形狀。廠里資金少,不可能奢侈地為每個零件配置專用數控機床。那些日子,李斌被人稱為整天「獃頭獃腦」的,從車間到家裡,從桌上到地上,攤滿了圖紙,從白天到黑夜,多少次的計算,多少次的試驗,多少次半夜突然來了「靈感」就爬起來記錄,把機床當成了自己的「寶貝疙瘩」。最後,一套「洋機」自身不具備的新程序在中國、在上海、在液壓泵廠誕生了。有人說,李斌「把洋機也具有了中國特色」,「全能」的李斌,把他的「寶貝疙瘩」——數控機床也變成了「全能型」的機床。

人們還清晰地記得這麼一件事:1996年7月,液壓泵廠好不容易籌措了一筆資金準備購買一台數控機床。在設備選購時,廠長請李斌一起參加談判。是呀,廠長信任李斌。李斌也深知它的分量,對於正處在困難時期的液壓泵廠,100多萬人民幣不是個小數字,全廠職工辛苦幹上幾年也拿不出這筆錢。談判一開始,外方就把數控機床本身固化的程序也作價,開口就是120多萬元。此時,平時與不熟悉的人講話都會臉紅的李斌忍不住了,他沉穩地告訴對方:「按慣例,機床固有程序不應再論價,我有能力打開這些程序。」外方起先並不把憨厚的李斌放在眼裡,而此時望著一臉自信的李斌不禁一驚,知道了他的分量。然後一陣討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