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全國敬業奉獻模範 三八 一個人的郵路——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尼瑪拉木

冉隆中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雪山上本沒有路,一個人反覆地走,也就有了路——那是一個人的郵路。

——題記

2010年2月8日傍晚,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雲嶺鄉很短的一條街道,已是空寂無聲。這時,暮色中的鄉街上走來了一個人,夕陽的餘暉拉長了這個晚歸者疲憊的身影,只見她身著紅衣,肩挎綠郵包,一步步向雲嶺鄉郵政所走來。她,就是送信歸來的德欽縣雲嶺鄉郵政所郵遞員尼瑪拉木。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新年春節。春節前的郵件照例要比平時更多一些。那些外出打工者,有的因為路太遠,不能回家過節。但是他們的心,卻要藉助一封封信件、一張張匯款單和包裹單,飛回到有溫暖火塘和濃濃奶茶香的家中。每到這個時節,尼瑪拉木就比平時要更忙。不僅她自己忙,她還拉著老公扎史農布以及8歲多的兒子一起忙。他們也來幫拉木分發運送投寄郵件,老公和孩子,早就成了郵政所不拿工資的「編外職工」。這一天,按照尼瑪拉木的預想,一家人準備早一點兒結束工作。他們要提前在家過年——因為第二天,拉木又要出遠門了。她要從雲嶺鄉出發,到德欽,到香格里拉,再到昆明,然後,飛到北京——作為全國道德模範的代表,她要出席2010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文藝晚會。但是,這一天要送的郵件實在太多,就算他們分頭行動,緊趕慢趕,還是回來晚了。再說,尼瑪拉木只顧著處理走前一大攤子事,也沒來得及給家裡準備什麼年貨。好在老公和孩子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日子,一家人還是樂樂呵呵地就在郵政所——也就是他們的家裡,吃過了沒有年味的「年飯」。

2010年2月13日晚,全球數億雙眼睛都盯著同一個電視節目——這就是有「新年俗」之稱的中央電視台「春晚」。在這個盛大晚會正熱鬧進行的中間,尼瑪拉木被隆重推出:她身著藏族服裝,代表全國道德模範向全國各族人民拜年!

2010年2月20日晚7時,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主題曲剛剛響過,身著紅衣、肩挎綠郵包的尼瑪拉木又在電視屏幕上向我們走來——《新聞聯播》再一次向全國觀眾介紹這位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女子:尼瑪拉木一個人,在同樣的山路上,一走就是11年,累計行程超過10萬公里,發送郵件無以計數,卻無一延誤,無一差錯!

熟悉尼瑪拉木的人都知道,從2004年至今,尼瑪拉木被中央電視台等各種媒體宣傳報道的次數已經很難統計了。對於尼瑪拉木來說,在高海拔的雪山與河谷地區送郵件是一件「苦役」(藏語中「郵遞員」的發音和「苦役」正好相似),比送郵件這體力活更難對付的是一路上的危險,比危險更難對付的是一個人郵路上的孤獨寂寞,比孤獨寂寞更考驗她的是出名之後如何保持平常心,繼續做好中國郵政實物傳遞網最低端的平凡工作——而所有這些,在漫長的11年中,她都堅韌而堅實地走過來了。她是一個怎樣的奇女子呢?讓我們將目光回到11年前——

在1999年之前,雲嶺郵政所工作人員就桑稱一人。大家習慣叫桑稱老所長,其實,也可以叫他老郵差、老伙夫、老營業員、老「苦役」——因為鄉下的郵政所,所有活計都是一個人干,郵政所只有一個人。1999年的桑稱,要說實際年齡,跟「老」字還遠沾不上邊,那一年,他還不到40歲。但是他卻真的老了。從羊拉鄉的馬班郵路,到雲嶺鄉的步班郵路,他已經走了20年。他那磨破過無數雙解放鞋的腳老了,他那每天要經歷高海拔嚴寒和低海拔酷熱反覆折磨的全身關節老了,他那牽過馬韁繩的手、背過沉重郵包的肩、頂烈日迎風雪的臉都老了。一個40歲的藏族漢子,看上去遠比五六十歲的人還蒼老。比外表更老的是他的肌體,他已經是一身疾病,特別是腰間椎盤脫出,已經使他腰都直不起來了,再走下去,眼看著就該殘廢了。於是,經上級單位同意,雲嶺鄉郵政所決定招收一名鄉郵員,在眾多的報考人員當中,桑稱選中了當地人少有的中專畢業學歷的尼瑪拉木。

在藏區,有一首描述鄉村郵遞員的山歌是這樣唱的:我看見你經常圍著這群山在走,你一輩子就在這片山裡轉,你一輩子為這片山而生,為這片山的鄉親送信忙,你這輩子就是這片山的「苦役」。對於吃苦,尼瑪拉木早有準備。自幼就生長在雲嶺藏區的尼瑪拉木,雖然身子瘦弱,卻不怕爬高山、下河谷。但是當她從老所長桑稱手中接過郵包,走上郵路,她才知道,一個人的郵路有多苦!第一次,是老所長桑稱帶著尼瑪拉木上的路。他們服務的雲嶺鄉,下屬共有紅坡、查里通、果念、西當、撕農5個村委會,分散於東、南、西、北4個方向。面積有96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卻只有5000多人,居住的全部是藏族人民。在雲嶺鄉,尼瑪拉木要走的郵路總長度為350公里。線路有三條:一條是順著瀾滄江順流而上,穿過九曲十八彎的月亮灣峽谷,一直到45公里外的史農村,這條路來回需要行走6天;第二條是從月亮灣峽谷入口直上翻越雪山,經過4500米雪線,送到雨崩村,行程3天;第三條路線是從海拔2400米的雲嶺鄉政府所在地的背後,向上走10公里山路,爬到4000米海拔的紅坡村,平行投遞2個村莊後,沿著羊腸小道直插只有海拔1900米的瀾滄江河谷行走,順著河谷走到13公里處再過溜索到對岸的3個村子,這條路是尼瑪拉木三條郵路中最近的,行程只要2天,來回行走50多公里。

羅列這些數字是枯燥的,也讓人記不住。這樣說吧:尼瑪拉木從1999年3月背上郵包走上這條郵路第一天起,她差不多每10天要在上述三條郵路上穿梭一次,最初那些年,全部靠的是徒步。郵遞員根據投遞郵件的方式不同,分為不同的班種。在城市,我們比較容易看到的是自行車班、摩托車班郵遞員,而在尼瑪拉木所在的邊遠山區,至今仍保留著步班和馬班郵遞員。步班郵遞員尼瑪拉木,是靠自己的雙腳,去一步一步丈量幾百公里長的山路。我翻看過尼瑪拉木無數張照片——那都是她出名後,記者隨她上郵路而跟拍記錄下來的——她多數時候都低著頭,看著眼前那不是路的路。冬天裡,她的腳下可能是一片茫茫雪地,春、夏、秋幾個季節,則是石塊和碎石鋪滿的足有60度的荒坡、被羊蹬出的一片亂石坡、塌方或者泥石流經過後留下的一片讓人心驚的痕迹,或者乾脆就是懸崖峭壁間夾著的一條羊腸小道。一些記者跟尼瑪拉木走上郵路,站在尼瑪拉木每次出發的山路前,望一眼,就會聲音顫抖地嘀咕:路呢?路在哪裡?看起來到處都是路,卻又無從下腳。猶豫之間,尼瑪拉木已背著兩個碩大的郵包爬到了記者們的「頭頂」上,山勢太陡,後面人的頭幾乎要碰到她的腳。走在那樣的「路」上,沒有可抓的地方,鞋底一直打滑,蹭下的碎石「嘩嘩」往下掉,後面的人只好趴下身來,降低重心手腳並用艱難地往上爬。隨尼瑪拉木跟拍的央視記者就曾打趣道:「沒想到,來雲嶺咱們都變成了猴子。」

尼瑪拉木要跑的郵路,大部分在白馬雪山、梅里雪山和瀾滄江峽谷地帶,海拔高達2000多米。一般人體驗四季需要一年時間,可尼瑪拉木投遞郵件的時候,常常在一天之內要數次經歷冬天的寒冷和3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經過峽谷時渾身被汗水浸透,爬上海拔4000米雪線後,汗還沒幹,濕漉漉的又冰冷刺骨。而且天氣變化無常,一會兒晴空萬里,一會兒又是大雨瓢潑。因此,在尼瑪拉木的郵包里常備有三塊油布,小的用來包裹郵件,中等的用來包裹報紙雜誌,大的用來自己遮雨。長年下來,這種一天之內忽冷忽熱的天氣,對人體健康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尼瑪拉木踏上這條光榮的荊棘路,可以說,她每天都在接受考驗,而且這一考驗,就是11年。11年里,她吃過多少鮮為人知的苦呢?這個樸實的藏族女子,指著瀾滄江滔滔激流說,那些苦都跟著江水流走了,就不說它了。

但是有一段艱苦的經歷還是讓她記憶猶新。那是2001年5月,懷孕在身的尼瑪拉木,離預產期只有一個月,她照樣風裡雨里走在郵路上。她懷著的兒子差不多跟她跑了9個月的郵路。桑稱所長多次勸她休息,可她總是說:「還能堅持,再跑兩趟吧。」直到臨產前不到一個月,桑稱所長強行「沒收」了她的郵包,自己撐著病體去跑郵路,她才歇了下來。但產後僅過了20來天,她就把孩子託付給母親照看,靠家裡兩頭氂牛的牛奶餵養,又踏上了郵路。很多年後,我問起尼瑪拉木,這段經歷苦不苦呢?

當然苦。但是苦我不要緊,只是讓兒子也跟著受苦了。

一個女人為什麼要這樣苦呢?

尼瑪拉木的回答樸實無華:那時候,在那個地方,沒有男人女人,就只有身體好一點和身體差一點的人、年輕一點和年長一點的人。我身體好一點、年輕一點,我不跑郵路,就要讓老所長拖著病身子去跑,怎麼說得過去?

尼瑪拉木就是這樣一個善良厚道的人。德欽縣郵政局局長楊利民告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