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全國敬業奉獻模範 三六 親民執法者——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譚東

康綱聯

當今社會,背地裡說交通警察壞話的人不少,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三十年前,人們對那些無論是嚴冬酷暑,還是雷雨交加,始終堅定不移地站在車水馬龍、人流如潮的十字路口崗警台上、指揮來往車輛的交警們,無不感慨地讚歎:哎!警察真辛苦啊!即使有人違規被罰,垂頭喪氣、滿臉無奈地站在路口舞了半天紅綠小旗,「下崗」後,也絕不會說他們的壞話。為什麼?因為那時人們打心眼裡對交通警察有一種崇敬感,在許多人的眼裡,那些風雨無阻、冷熱不懼,站在交通指揮台上的警察們,就是他們的兒女,就是他們的兄弟,就是他們的姐妹,無論寬嚴都是愛,警民一家,那是不會隨便亂加指責的。

隨著社會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民經濟不斷發展,全國公路交通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密如蛛網的公路,覆蓋了大量的城市和鄉村,各種車輛成幾何倍數日益狂增。於是,國家的交通管理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交通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室內的交警越來越多,路口的交警越來越少。司機與警察的矛盾越來越多,相互之間情感交流越來越少。這樣,背地裡有人說交警的壞話,就不奇怪了。

在這種錯綜複雜的矛盾交織中,有沒有不被群眾說壞話的交警?有。四川省大邑縣公安局交通巡警大隊事故預防處理中隊西嶺執勤組,就有這麼一個好警察,他就是「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譚東。他當警察後,奮力揮動文明執法的大筆,飽蘸自己的血汗,濃墨重彩書寫「親民、愛民、為民」六個金光燦爛的大字,用生命為人民群眾樹立了一座警察精神形象的豐碑!

一個人的品格修養,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任何一個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都必定經歷過多種文化教育的錘鍊。

1963年4月14日,譚東出生在四川省遂寧縣安居區白馬鎮黃桶坡村一家普通農民家裡,少時,家極貧。他出生前,上有一個哥哥已六七歲。他出生後一年,又添了一個弟弟,隨後,又接連生了兩個妹妹。在這樣一個普通中國農民的多子女家庭里,他在五兄妹的排行中,名列第二,比其他孩子多吃了許多苦。

由於家境貧寒,譚東九歲才上小學,等到上初中時,他已成為家務勞動的主力,每天必須做許多家務勞動,早上五六點就得和父母親一道起床。父母上自留地里幹活,他得負責煮全家人的早飯,招呼弟弟妹妹起床吃飯、上學。吃過自己煮好的早飯,收拾完鍋盆碗筷,他才能去上學。中午,本來可以在學校搭夥吃飯,下課吃了現成飯後,還可以和同學們一起玩,打乒乓、打羽毛球、跳繩、爬竿……玩什麼都可以,可他家交不起每天一分五厘錢的搭夥費,雖然一個月累計支出也不過四五角錢,但他家就是拿不出這筆錢。因為,那時他們生產隊每個勞動日只值一角多錢,四五角錢已不是一個小數,賣雞蛋得賣十來個,買鹽可買三斤多。於是,他只好每天跑步回家吃午飯,吃過午飯又跑回學校去上學。從他家到學校,大約有十五六里路,他每天上學來回跑四趟,就得跑六十多里路。照此計算,他一個月要跑一千八百里,一學期要跑七千多里,一年要跑一萬四千多里,讀兩年初中,他至少跑了兩萬五千里路。其間的艱辛,現在城裡吃牛奶雞蛋長大的孩子,絕對想像不出這些吃紅苕稀飯長大的孩子是怎麼生活的。

譚東讀高中時,離家更遠了,不得不住校,家裡讓他每周回家背糧背菜,到學校食堂搭夥,但口糧仍不能隨便吃。為了按計畫定量吃,父親給他鋸了一個只能裝二兩米的竹筒,讓他每頓只准打一筒米,不夠,就吃時令蔬菜和紅苕,要想吃好的,只能每個星期天回家時吃一頓。

貧窮的家境,嚴格的家教,樸素的民風,使譚東從小養成了助人為樂的美德。

他上初中時,高年級有一位女同學不幸在上學的路上把腳摔傷了,坐在路邊急得直哭。譚東看見後,不怕自己遲到被罰,趕緊上去安慰這位女生說,姐姐,不怕,不怕,我背你上醫院。他把那位女生背到醫院時,醫生見一個小男孩背來一個大女生,便對他開玩笑說,你女朋友咋啦?譚東滿面通紅說,她腳摔傷了,走不得路了,請你……請你幫她治一下。醫生故意沉著臉大聲說,啊呀,要治她這隻腳,得花很多錢啊!你們有錢嗎?女生哭著說,沒……沒有。醫生又故意沖譚東問,你呢?有錢嗎?譚東低頭扳著手指頭小聲說,也……也沒有。醫生又滿臉嚴肅地對譚東說,那就把你衣服脫下來當在這裡吧,好不好?譚東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好!馬上就把衣服脫下來,光著上半身,兩手戰戰兢兢地將衣服遞了過去,深秋的涼風扑打著譚東瘦小的身子,凍得他全身直哆嗦。在場的醫生護士一見譚東那股憨厚純樸的認真勁兒,全都忍不住捧腹大笑,趕緊撲上去幫他把衣服穿上。

他上高中時,有一次,班上有一個叫潘奇的同學和別人打架,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下來,把後腦勺摔了一個洞,如不及時治療,後果不堪設想。可是,潘家很窮,潘奇既不敢告訴父母自己闖了禍,又沒錢上醫院去治,就只好忍痛硬撐著。譚東發現潘奇的腦袋上的傷口腫得厲害,不及時治療,很可能會出危險,趕緊把自己剛從家裡背來的一個星期的大米,背到自由市場賣了,馬上就帶潘奇到醫院去治療。隨後的一周里,沒有大米,譚東吃了一周的紅苕和青菜。

農民的孩子經歷了過多的苦難,過多的苦難激勵著譚東去追求理想和幸福。

由於家境貧寒,沒有必要的物質保障,譚東的高中讀得非常吃力,儘管他費盡心血,使出渾身解數拼搏了三個寒暑,最終高考還是落榜了。面對山窪里陳舊蒼老的茅舍和小路,撫摸千張百頁的課本和成捆的複習資料,譚東熱血沸騰,不甘失敗,偷蓋父親的私章,又貸款重讀了一年。本以為蒼天不負有心人,有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不料,復讀一年,耗費許多心血,仍然顆粒無收,又從高考的獨木橋上落馬,跌進了人生冰涼的河水裡。

正在譚東一籌莫展、心緒彷徨的時候,譚東的舅舅給他指了一條路。舅舅說,東東,你去參軍吧!也許你在部隊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

聽了舅舅的話,譚東心裡豁然開朗。就這樣,1982年10月,譚東入伍到了蘭州軍區新疆某部炮團。從此,考軍校成了譚東執著的追求。

譚東入伍後,部隊戰士可以考軍校,但絕大多數部隊尚無支持戰士複習的條件。開始,他們住在一間六個人住的大房間里,十平方米的面積上擺了六張床、一個火爐後,幾乎就沒有可坐的地方了,即便是想坐在床上看書,那也是不行的,六個人的小房間,互相影響極大,加之,作息時間嚴格,你想熬夜看書也不行。在這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譚東只好利用晚上站崗時,在月光下偷偷地看。

新疆地區晚上大部分時間都有明亮的月光,譚東利用半年的夜崗時間,在月光下,複習了一遍自己帶到部隊的高考複習資料和新買的高中課本,打牢了文化基礎,順利通過了團里的預考。

正式考試前,團里給了考生一周的複習時間,可這時連隊十五個人擠在一間火炮庫房裡,白天黑夜都無法讓人安靜複習。為了充分利用這比金子還貴重的時間,譚東每天一大早,就跑到營區外一公里的樹林里去複習。

這一次,蒼天不負有心人,譚東終於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長沙炮兵學院,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軍校畢業之後,譚東回部隊歷任排長、副連長、指導員、團司令部管理股政治協理員,直至副營級幹部。其間,他多次受到部隊嘉獎,被評為「政工幹部標兵」、「優秀共產黨員」,並擔任過「標兵連隊」的指導員。

1999年9月,譚東結束了部隊17年的戰鬥生活,轉業到了愛人所在家鄉四川省大邑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工作,從軍人到警察,職業上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從小養成的那種對人樸實、真誠的優良作風沒有變,在部隊長期養成的愛民作風也沒有變。到了警察隊伍後,他和群眾之間的距離更近了,幾乎每天都在直接為老百姓服務,於是,他滿懷深情為群眾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

2002年12月的一天,譚東和同事一起在大邑縣城東門一號崗警台執勤,中午,就在他快下班時,突然,從成都方向開來一輛轎車,緩緩地停在了崗警台旁邊。出於一種善於幫助別人的本能,譚東立即走下崗警台,向轎車走去。轎車司機見交警走了過來,趕緊探出腦袋焦急地問,警官,請問到縣委機關怎麼走啊?譚東見是問路的,忙耐心地連比帶說給他講了半天。這天上午,下了一場大霧,直到中午,濃霧尚未散完,一個外地人要開著汽車在城裡找路,那可真是一件難事。司機聽譚東講了好一陣,還是一臉茫然。

譚東見司機為難的樣子,當場對司機說:「我就要下班了,可以晚一會兒回家吃飯,我給你們帶路吧。」說著,翻身騎上摩托車,就為轎車開道帶路,一直將轎車帶到縣委機關大門口,這才調頭回家。

一個威風凜凜的交警主動給陌生司機帶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