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全國誠實守信模範 三二 賣良心藥創百年店——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劉成才

初克堡/姜艷梅

眾所公認,中國有兩個地方的人最會做生意,一個是浙江溫州,一個是廣東潮汕,被並稱「東方猶太人」。仔細比較,這兩地的商人也有所差別:溫州人做生意小而巧,高調張揚,但成大氣候的少見;潮汕人則大而實,低調內斂,成大氣候者屢見不鮮。提起潮汕商界名人,李嘉誠、林百欣、陳偉南、庄世平……財人代出,名震中外。在香港上市企業中,潮汕商人企業就佔三分之一;國內富豪的排行榜前10名中就有兩名是潮汕人;國美電器、合生創展、潮盛鋼鐵、撲克大王、雅士利、納愛斯等品牌,國人更是耳熟能詳。儘管社會對潮汕人的評價見仁見智,但認為這些「經濟野生動物」會做生意則是沒有異議的。

水是有源的,樹是有根的,筆者之所以在介紹劉成才之先要為潮汕商人大唱讚歌,也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聰明的讀者可能早已猜到了——劉成才就是正宗的潮汕人。

有海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錢賺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潮汕人信奉「有出息的男人不會待在家裡」,他們天生為了經商而存在,他們的血液里流淌著商業細胞,經商成為他們的本能。他們為了經商寧可走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說過千言萬語,使用千方百計,贏得千家萬戶,成就千萬富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潮州的地勢為西北高而東南低,北部山巒重疊,東南面海,形成了依山傍海的地勢。潮汕人由於生存空間狹小,就利用通向海外的便利的地理條件,在從事海外貿易和移民過程中遠走他鄉,從而形成了頑強拼搏的冒險精神和開拓進取的堅韌意志。他們從潮汕平原出發,到達東南亞,再輾轉到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潮汕人走到哪裡,就把生意做到哪裡,最終把生意做到了全球。從古至今千百年的積累沉澱,終於培育出獨具特色的潮汕商業文化,為潮汕子孫在全國乃至全球創出了品牌。

劉成才1957年出生於廣東潮安,他的身上自然遺傳了潮汕人善於經商的基因,家鄉的商業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可惜,他生不逢時,他的青少年時代恰逢極「左」思潮猖獗的「文革」時期。那個年代不要說經商,人們搞點副業都要擔驚受怕,只能在人民公社的集體牢籠中苦熬,連溫飽都難以維持,因此潮汕人經商的天分受到極大壓抑。但是潮汕人終究是經商的天才,即使在那麼嚴酷的社會環境中,他們也把經商的天分發揮到極致,利用一切可能突破的禁區。劉成才所在的大隊1970年代辦起了食品廠,他1976年中學畢業後不久,就憑著踏實肯干、頭腦靈活被廠里選為業務員。這個廠生產五香粉、味精等調味品,這些不起眼的小生意卻被他做得風生水起,他帶著這些小商品走遍了大半個中國。

鳥不高飛怎知藍天的廣闊,人不遠行怎知世界的廣大?19歲的劉成才在南跑北奔中感知了中國的遼闊,認識到社會的豐富多彩,更受到了最基礎的商業啟蒙。前面說過他生不逢時,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又生正逢時,因為就在他步入成人的時候,中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為第一代企業家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舞台。

劉成才從小就信奉好男人不能待在家中,一顆年輕的心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幸福的渴望,他那躁動的青春怎能安分?雖然他那時對前途還沒有明確的目標,但隱隱約約感到,希望在前面,希望在遠方。自己的人生要有個突破,首先就是要勇敢地走出去。因此1980年他新婚不久就隻身闖蕩海南。當時的海南還是廣東省屬下的一個地區,但在行署專員雷宇的領導下,已初步嶄露頭角,經濟比內地活躍。這就是劉成才選擇海南的原因和理由。人們常說,有海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錢賺的地方就有潮汕人。劉成才當初並沒有刻意選擇有海的地方,但不自覺中還是重複了前輩的道路。

海南當時經濟比較活躍,但不等於遍地是黃金就等著你去撿。對於既無獨立經商經驗,又沒有本錢的劉成才說來,只能從打工干起。底層歷練,經歷從打工仔到做老闆的全過程。先做打工仔,後當大老闆。靠打工積累創業資本。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創業。一無所有造就自立精神。潮汕人這些成功的格言,在劉成才身上一一應驗。

他賣過煙酒,賣過水果;待過海口,走過昌江。在艱難中摸索,在奮鬥中積累。他第一次獨立經商是1989年承包了海南省工會印刷廠。他既是廠長又是業務員,一天到晚蹬著自行車出去跑業務。這時雖說依然艱苦,但比起當年的擺攤小賣已不可同日而語,不但收入增加,社會地位也大為提高,畢竟可以整天出入機關事業單位洽談業務了,無論大小,總是個老闆了。生活穩定了,他把自己的小家也搬到了海南,真正成為一個海南人了。這時的劉成才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住房,已進入小康階段。

在市場經濟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的今天,沒有誰不想當老闆,但真正敢於把這一理想付諸實踐的卻很少,而敢於付諸實踐又取得成功的則少之又少。而劉成纔則是這少之又少的幸運兒之一。他的成功當然不是靠運氣,而是頑強拼搏的結果。潮汕男人過了30歲就要自立門戶,千方百計當老闆,哪怕只能開小店。他當然也認為自己到了三十歲必須獨立,就是要有自己的生意。當時,劉成才的印刷廠辦得還算可以,但他卻毫不滿足。實踐告訴他,印刷行業利潤微薄,如果發展高檔印刷,設備又投資巨大,他無力承擔。更主要的是,這個印刷廠畢竟是承包的,不是自己的產業,所以不可能為此傾注全部心血。自己已年過三十,必須有自己的企業,當一個名副其實的老闆。

當然他深知當老闆存在巨大的風險,但在潮汕人看來,不當老闆才是最大的風險。不當老闆就要給別人打工,而打工仔的命運是由老闆決定的,尤其到了年老力衰之時,你想打工也沒人用了——你說這難道不是最大的風險嗎?決心下定,劉成才打定主意要自立門戶。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做什麼。市場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選擇真是傷透腦筋。潮汕人一般信奉「不熟不做」的原則,但也有人從陌生的領域入手取得成功的。哪條路子都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供求總是有一定差異的,這些差異就是商機。創業經營者應具有超前的意識,預測市場的潛在需求,捕捉髮展的商機,拓展新的市場。做生意,許多時候根本沒有套路可循,全靠投資者的眼力。在充滿迷霧的市場上,偶然性隨時可能出現,但卻不是每個經營者都能捕捉到,進而創造出奇蹟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些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們得到了幸運的機會。而是因為他們有一雙慧眼,善於捕捉機會。

對於上面這些投資理論,劉成才可能談不出高深精闢的心得,但潮汕商人更注重實踐經驗和直覺。潮汕商人一般沒有太高的理論水平,也不會在理論上耗費多少時間。他們相信三分靠天命,七分靠打拚,說一千道一萬,關鍵是要幹起來。經過一番考察和權衡,他最後選擇了藥品經銷這個行當。

那時個體戶辦公司有諸多限制,但潮汕人的特點之一就是善於變通。潮商堅持的「生意無禁區」不僅體現在交易內容上,還指交易對象上也無禁區。作為商場上的「世界公民」,潮商絕不受各種民族、風俗、政治環境因素的影響,只要有錢賺,他們都願意和對方達成生意往來。於是劉成才也和當時許多商人一樣,給自己的公司戴了頂「紅帽子」,掛靠在海南省民政廳社會福利醫藥供應站旗下,終於註冊成功。從此劉成才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公司,他像養育子女一樣精心打理這個企業,使它不斷做大做強。

藥品經銷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劉成才對此一無所知,完全是從零起步。他憑著潮汕人的韌勁和刻苦精神,認真學習有關知識,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干中學,在學中干,業務水平不斷提高,經營管理也逐漸成為行家裡手。

他起初做藥品批發業務,在經營中自然要與製藥廠和零售商打交道。在這個中間環節的幾年曆練,使他對藥品的產供銷的各個環節都有了充分的了解;掌握了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和化學葯製劑、藥品與保健品等基本藥理、藥性知識;也熟悉了這些藥品的批發和零售的各種經營方式;積累了藥品零售行業從貨源、質量控制到市場開拓等各方面的經驗;更結識了許多人脈資源。從1991年到2001年,劉成才整整做了十年藥品批發,業務遍及海南全省,不但掘到第一桶金,更從藥品經銷這所大學校中學到了豐富的醫藥知識和經營之道,為日後企業更大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隨著國家醫藥政策和醫保政策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藥品銷售市場出現了新變化。劉成才敏銳地意識到這種變化,在經過一番周密的市場調研和審慎的思考後,他萌生了從事平價藥品零售業的意向。他從實踐中得知藥品零售的市場更廣闊,利潤更豐厚,於是作出戰略轉移,從2002年起,進軍藥品零售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