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全國誠實守信模範 二九 鴨綠江畔的好人老鄭——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鄭仁東

徐光榮

丹東作為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萬里長城最東端的起點,早就在海內外享有盛名。而人們對丹東最熟悉的莫過於它依傍著的中國與朝鮮的界河——鴨綠江。20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打了一場抗美援朝戰爭,迫使美國將軍第一次在沒有打勝的戰爭中籤下了和平談判協議,使鴨綠江更令世人矚目。特別是橫跨鴨綠江連接丹東和朝鮮新義州的那座江橋,新義州一側的橋體當年已被美軍炸毀,如今只留下丹東一側鋼筋鐵骨鑄就的橋身,被稱為「斷橋」。這「斷橋」融進了歷史的記憶,述說著帝國主義侵略的罪行,已成為丹東市和平年代休閑旅遊的一處著名景觀。

一年前的早春3月,就在這丹東勝景「斷橋」附近,出現了一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物,丹東人親切地稱他為「好人老鄭」,他的出現,使鴨綠江,使丹東,又一次進入了關注這座邊境城市的人們的視野,人們說,老鄭這人好啊!他正像丹東這座美麗的邊境城市的一張名片,向世界呈示,丹東的山好,水好,人更好!

老鄭是何許人?他有何魅力令傳媒網路因他的出現而掀起一股股熱浪呢?

那是初春一個平平常常的早晨,老鄭像往常一樣出現在鴨綠江邊斷橋北的一段馬路上。手裡照例拿著掃帚、鐵鍬和撮子。早春的天氣乍暖還寒,他依舊一身冬裝,上衣外面罩著那件人們一見就會猜到他職業的黃色坎肩——他是這座江城振興區環境衛生管理處保潔員,他分工保潔的地段就是斷橋北的濱江中路。每天清晨到黃昏,他在這裡值班。

近些年,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中外遊客湧向丹東,都要到斷橋和江邊的錦江山公園、江濱公園走一走,看一看。中央電視台錄播「心連心」藝術團閻維文等到丹東進行慰問演出,就是在江濱文化廣場上進行的。可以說,濱江路的環境與衛生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丹東的觀感、印象。作為濱江中路的保潔員,老鄭深知這一點,所以從他擔任這段路的保潔員那天起,就將保持好這段路的清潔衛生當做最重要的事兒。不論是在酷熱難耐的三伏天,還是在冰雪嚴寒的冬日,他總是早早地出現在這段路上,一段段地清掃保潔,一次次地巡迴清檢路面垃圾。住在濱江中路附近的居民都熟悉他敦實的身影、憨厚和善的面容,都深知只要他當班,這段路面總是清潔怡人,令人爽心悅目。沒有誰能說出他的全名鄭仁東,卻都能脫口而出地叫他「老鄭」。

這一天是2009年3月18日,在明媚的晨光中老鄭清掃過一段路面後,提著撮子準備將垃圾倒進丹東市第十三中學附近的垃圾箱,這時,他發現垃圾箱里有人扔進兩個裝鞋的紙提袋,一個紙袋裡是垃圾,另一個袋子里還有個鼓鼓囊囊的塑料包。

「誰這麼粗心,扔垃圾把東西也隨手扔了?」這麼想著,老鄭提起那個紙提袋,嗬,還沉甸甸的,壓一壓,裡面不像是皮鞋。他打開紙提袋看時,頓時驚奇起來,錢!一捆捆五十元人民幣大鈔,整整4捆。

誰能富得把整捆錢往外扔呢?老鄭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可他仔細看時,那包著塑料、裹著封條的人民幣,每個封條上都蓋著銀行的紅色印章,分明是真錢。再細一數,每捆5萬元,4捆整整20萬元!

57歲的鄭仁東從沒見過這麼多錢,五年前他從工廠下崗時拿到的買斷工齡錢也才不到3萬元。如今與妻子、兒子擠住在僅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過著清貧的日子。若有這20萬元,就可以為兒子買間房子結婚了。

但老鄭壓根兒就沒往這方面多想。他想到的是另一個人:「失主」。

「一下子從銀行取出這麼多錢,肯定有急用!」老鄭猜想:「是在醫院住院動手術急需的押金?還是要買房急去付款?……」想到失主這會兒一定是心急火燎,老鄭望著上班高峰期濱江路上的人流,他感到手裡拎著的包裝袋,不僅僅是20萬元的分量,還有沉甸甸的責任。「一定要儘快把這筆錢還到失主手中。」

於是,老鄭快步走進鄰近的第二職業專科學校收發室,急切地拔打110報了警。

武警丹東邊防支隊一經街派出所民警迅速驅車趕到了現場,看到老鄭提著手提袋站在路邊焦急地等待,便很快問明情況查看了老鄭撿到錢的垃圾箱,請老鄭一同回到派出所。

接到報料,丹東《鴨綠江晚報》記者也在第一時間趕到一經街邊防派出所。當時老鄭正向民警介紹撿錢時的現場情況。

看到記者來採訪,在場的民警都誇面前這位憨厚靦腆的老鄭是個好心人、活雷鋒;面對20萬元現金不動心。聽到大家的讚揚,老鄭那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龐泛起了紅暈,他不好意思地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你家庭富裕嗎?每個月收入多少?」記者問。

「我每個月掙600元,老伴也退休了,家裡挺困難,不然我能掃大街嗎?」

「你孩子條件好嗎?」

「孩子在丹東造紙廠打工,29歲了還沒結婚,沒錢買房子。」

「這20萬元錢是你在垃圾箱里撿到的,等於被拋棄的垃圾,你撿到時也沒有人看見,你卻主動交給了警方,現在不後悔嗎?」

「後悔我就不報警了,我現在就想儘快找到錢的失主。」老鄭坦誠地說。

聽了記者與老鄭的對話,在場的人們無不動容,在一些人都在狂熱追求物慾的今天,保潔員老鄭拾金不昧的行為,真正打動了大家的心。

撿過20萬元錢的事兒,回到崗位上老鄭沒對任何人說起過,像往常一樣認認真真地在江濱中路保潔,清晨照例早早趕到這段路上清掃街路。

3月20日上午,老鄭在一段路上保潔,忽然一輛轎車停在他的附近,車上的人打開車窗看看他,用肯定的語氣對同車的人說:「今天報紙登的是他,肯定是他。」

過了一會兒,一位騎自行車的中年婦女也在老鄭身邊停下來,跳下車就向行人喊:「就是他,我看照片就是他!」見到老鄭有些驚訝,便又對他說:「是你撿到20萬元又歸還失主了?報紙都登出來了!」

這是真的。鄭仁東這一天成了省市傳媒關注的新聞人物。丹東市的《鴨綠江晚報》在頭版頭條發表了通欄的消息:《垃圾箱里撿到20萬》,副題是「月薪600元的保潔員拾金不昧交警方」。5月18日在第一時間趕到一經街邊防派出所的晚報記者李軍翰詳細報道了鄭仁東撿錢交給警察的經過,這一天的《遼瀋晚報》也在社會新聞版刊發了消息:《環衛工每月掙600元,撿20萬報警》……

在鄭仁東報警後,一經街邊防派出所民警感覺垃圾箱內突然出現20萬元巨款很蹊蹺。可能是失主不小心當垃圾扔掉的,也不能排除與綁架、販毒或敲詐勒索案件有關,於是向上級作了彙報。很快,刑警趕到派出所提走了20萬元現金的包裝袋,進行了技術分析。還調取了濱江路、十三中附近的監控錄像,判斷案件性質。同時,派出所還派出多名民警在撿到巨款的垃圾箱周圍蹲守,走訪調查,尋找失主……

經過緊鑼密鼓地徹查,3月19日這20萬元現金的失主找到了。

原來,3月18日早晨,在丹東市第十三中學附近居住的一位老闆,拿著這筆頭天取出的巨款下樓,他的司機幫著他拎著家裡的垃圾。在車上,裝垃圾的手提袋與裝錢的手提袋放在了一起。汽車路過垃圾箱時,司機下車扔垃圾,問老闆拿的那個手提袋是不是垃圾,老闆正忙著打電話,隨便點了一下頭。於是,司機便將裝有20萬元現金的袋子與垃圾一起扔進了垃圾箱。

發現20萬元巨款丟失後,老闆和司機急忙驅車趕回垃圾箱尋找,發現裝錢的包裝袋已不見了。他們又趕到處理垃圾的同興垃圾處理站尋找,也沒見蹤影。幾經周折,他們才與正在尋找失主的一經街邊防派出所取得了聯繫。

在派出所收到了失而復得的20萬元巨款,從民警口中得知是一位保潔員拾金不昧,老闆連連稱謝。並從現款中抽出兩千元交到民警手中,請民警轉交給好心的保潔員作為慰問金。

3月24日上午,民警將老鄭請到一經街邊防派出所,將失主請求代為轉送的兩千元慰問金交給他,老鄭接過錢,想了想,又要把錢交還給民警。

「你把這錢收下吧,這是失主真心實意感謝你送的慰問金。」民警說。

「這錢不是屬於我的,我花起來心裡不安。」老鄭真誠地說,「現在我自已還能掙錢,失主贈送的這兩千元錢,請你們代我捐給希望工程吧!」

但民警沒有代收老鄭的捐款,而是又把錢交給他,讓他想好了再做決定。

老鄭主意已定。回到家裡,他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從紡織廠退休的老伴陳金林,老伴也支持他,他們都覺得做好事不為回報,只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老鄭的家雖然貧困,卻是和諧之家,結婚三十多年,兩口子互敬互愛互相攙扶著克服了許多苦難。老鄭在五一八內燃機配件廠當鉗工時,老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