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全國助人為樂模範 〇九 大愛厚德為民報國——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朱玉林

孫崗山

扶弱救孤,敬老愛幼,助人為樂,行善積德,是泱泱中華大國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由此也決定了中華大地繁榮昌盛,中華兒女和諧團結。在滔滔的松花江畔,莽莽長白山脈就誕生了一位這樣的大慈善家,全國道德模範——朱玉林。

朱玉林,現任白山市育林孤兒福利集團總公司總經理,是位傳奇式人物。他在家裡兄妹七人中排行第四。在方圓數千里的長白山區,白山市的老百姓中,知道朱玉林名字的並不多,卻都知道有個「朱老四」。這位「朱老四」放過豬,種過地,當過車把式,開過汽車,辦過企業;他生不逢時,從小就挨餓受窮,遇災難,挨批鬥,三次死裡逃生,卻官至煤炭調運站站長、孤兒院院長、村書記、企業老總。他扶弱敬老,很多平民百姓、孤寡老人得到他的救助;他行善救孤,辦大型孤兒院,救助撫養孤兒387人,直至他們有了工作;他投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使他的家鄉成了「小康村」、「國家級生態村」,榮獲獎勵30萬元;他一生追求的慈善事業越做越大,形成良性循環,越來越有生機;他本人也越活越年輕,充滿了激情和憧憬!這是大愛大善的結果,這是道德的力量!

他年少時,家裡人口多,收入少,家境十分貧寒。那時候是三年自然災害最嚴重的1961年,全國鬧饑荒,其父還在一起錯案中被抓入獄,那時他年僅8歲,本應去上學,卻因此不得不去放豬,要養活奶奶、媽媽,與其他兄妹一起肩負起家庭生活的重擔。13歲在困境中掙扎的他,好不容易有了上學念書的機會,可好景不長,還是因為吃不上穿不上,僅念了三年小學,又不得不輟學回生產隊種地。16歲的他在吃苦勞作中長大,上山種田,大人們背多少東西,他也背多少東西,大人們干多少活,他也干多少活,所有莊稼活他樣樣在行,別人幹完了活都能休息,回到家裡吃個午飯,可朱玉林不能,他還要趁休息的時候把生產隊的牛趕到山上去放,為的是多掙一分工分!放牛時曾把他餓得趴在地上仰脖咂母牛的奶,而被母牛一蹄子踢出老遠,還曾啃吃過馬槽子里冰凍殘留的包米粒,而嘴舌被沾得鮮血直流。寒冬臘月天,寂靜的山林滴水成冰,大雪封山,崎嶇滑險,朱玉林扛著200多斤的東西艱難地行走,又累又餓,他想停下來歇一會兒,可腳下一滑跌進雪窩子里就什麼都不知道了,當他醒來的時候,他才知道是位躬腰拄棍的老人救了他!這是玉林第一次大難不死。他在生產隊當車老闆時,使用兩匹老馬,一匹馬架轅,一匹馬拉套。每當重載下坡的時候,心善的他都要替老馬扛轅,每次扛轅到了坡底才停下來。出事那年冬天,馬車拉了一車包米袋子,下坡時坡陡路滑,他又去扛轅子,一腳沒踩實,橫摔在轅馬前面!那是下坡的重載車啊,橫卧馬前的他,不是讓馬踩死,就得讓緊接著下來的車輪子軋死。千鈞一髮之際,只見那匹老馬,不顧失了前蹄粉身碎骨的危險,猛探頭一口咬住玉林肩上的棉襖,把他叼了起來!玉林趁勢一划拉就抓住了那馬的搭腰,把自己固定在馬脖子下面。那老馬既揚不起頭來,又撒不開腿,就窩著脖子,四個蹄子往前撮,小步倒腿,支撐著下坡的馬車直到坡底才穩穩停住。玉林安然無恙,老馬卻累得不行了,通身大汗,渾身發抖。回過神來的玉林,摟著老馬的脖子,好一通大哭啊,這是玉林第二次死裡逃生!那年月,農民們太苦了,生活的艱辛,貧困的煎熬,使他們萌生了搞點小生意改變困境的念頭。於是,16歲的他就利用在生產隊趕大車的機會為鄉親們拉些山貨進城去賣,同時,自己也編些柳條筐拿去換點錢。在那個年代,這樣做的結果還是被抓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典型,成了當地的「錢廣」,在全公社與幾個有共類「問題」的人被游鬥了48天。這是玉林第三次大難不死。在明裡暗裡,他得到了眾多父老鄉親們的支持、幫助,才使他活了下來!三次大難不死,他從內心感謝故鄉這片神奇的土地和萬物生靈,他熱愛家鄉,感謝父老鄉親們,感謝家鄉故土,更加堅實的奠定了他自強扶弱的思想基礎!

讓朱玉林真正有了轉機的好日子,還是改革開放的年代,還是黨的好政策改變了他自己和他的家庭。1981年幾經坎坷的朱玉林,踏上了到城裡創業的風雨歷程。當時黨的富民政策,讓他看準了在工礦區搞煤炭運輸可賺錢這個門道,就和妻子戚淑珍勤儉度日,一分一分地攢錢。到了1983年,經過幾年的積攢,手裡有了1000元,又四處向親戚朋友們求借了5000元,購買了一輛舊的解放汽車開始搞運輸,成了全村第一個運輸專業戶,奔上了他的創業之路。裝車,開車,卸車都是他一個人,工作是苦了些,但收入卻比在農村時增加了許多。生活剛剛好一點,幫助他人就成了他的樂事,鄉親們進城他熱情款待,鄉親們有病他送錢送葯,時間一長,鄉親們遇到大事小情都把他當成主心骨。他在農村的一位已多年失去聯繫的隔壁鄰居,身患絕症,找到朱玉林住上了醫院,先後花了玉林8000多元錢,在她彌留之際,拉著朱玉林的手說:「我家孩子他爸死得早,家裡沒一點兒錢,今生今世我是還不上了,下輩子我再還吧!我眼看就不行了,如今還有一件事要託付給你,別人我不放心,你還得先答應我,要不我死不瞑目!」看著奄奄一息的鄰居,朱玉林心裡十分難過,流著淚說:「大嫂,有什麼事您就說吧,我答應。」鄰居說:「老四啊,我現在最不放心的是我死後四個孩子沒有人照顧,你無論如何要照顧他們,把他們拉扯大……行嗎?」朱玉林說:「大嫂您放心吧,您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這就領回去,有我朱玉林吃的就有孩子們吃的,有我孩子穿的就有你孩子穿的,我孩子有學上,你孩子一定和我孩子一樣有書念。」當時,這位鄰居百感交集,熱淚嘩嘩流淌。當她看到玉林把四個孩子親親熱熱地拉進懷裡,終於放心地閉上了眼睛。就此,朱玉林一下子多了4個孩子,這個慈善、仗義、剛強的漢子痛痛快快答應別人的,實實在在做到了,這就是他收養孤兒的開始。此時在農村老家「朱老四」的名氣也與日俱增。

真正讓朱玉林有大名氣的,還是他辦起了救孤事業!那是他有4台卡車的時候,一天夜裡,他開車走在路上,燈光照處,見一團黑乎乎的東西橫在大路中央,停車一看是一個11歲的男孩子,破衣爛衫,渾身是土,一臉絕望。他把孩子扶到路邊問道:「孩子,你咋躺在這兒睡覺呢,不怕車軋著嗎?」孩子伸著脖子喊:「軋死才好呢,我不想活了!」喊完,掙開朱玉林的手又往路中間跑。他再一次抓住他的胳膊說:「孩子,你到底咋回事兒?」當孩子說自己父親死了讓後媽給趕出來了之後,朱玉林罵了一句「狗娘養的,良心眼子不正!」,毅然抱起孩子上了車。就這樣,在朱玉林1988年任砟子煤炭調運站站長時,他從垃圾旁、煤堆里、橋洞下、鐵道邊、車站前……收養和拯救了一個個幼小的生命和飽受創傷的心靈,先後收留了11名流浪著無家可歸的孤兒。一個樸實無華的農民,自己的溫飽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的時候,就開始收養社會孤兒,他這樣做的本質,來源於他那身農民的筋骨,他那副樸實大愛的心腸。曾幾何時,有人拿農民說三道四,其實,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中國農民,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偉大的創造者、繼承者和傳播者。這文化精華不僅是中國成就大事業的精神支柱,也是世界文明向前發展的精神動力。

在黨和政府的關愛下,1991年8月朱玉林同志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的思想境界有了新的升華。這時候,他對黨的認識,他對救孤事業,從樸素、感性上升到了理性認識;他莊嚴地宣誓:要為黨的事業奮鬥終生,他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黨的事業盡忠。1994年當他有了64輛卡車和2個煤礦井口的時候,為了撫育更多的孤兒,便傾其個人所有,變賣了「凌志」轎車和其他房地產,加上原材料1100多萬元,先後投資8500多萬元,建起了一所佔地2萬多平方米,主樓建築面積近3000平方米,集生活、中小學教育、娛樂於一體的現代化設施齊全的育林孤兒院。當地人都說,朱玉林這一著是大手筆。說對了,這是大善者大愛心的一著大手筆,這是一名共產黨員以慈善事業為載體,來為人民服務的大手筆!

在育林孤兒院中,供電、給排水、供暖、閉路電視等設施一應俱全,還有專供學生演練節目的多功能大廳、微機室、圖書室、試驗室、醫務室、理髮室、浴室等,滿足孩子們生活學習等各方面的需要。在這個既是福利院又是學校的大院子里,前後一共生活、學習過來自省內外的387名孤兒。實際上,這裡是集生活、學習、娛樂為一體的白山地區社會孤兒收養基地,他把孤兒院辦成了社會主義孤兒大家庭。至今,它仍是亞洲規模最大、層次最高、供養時間最長的民辦孤兒院。

「孤有所養,養有所育,育有所成,成有所用」,建院之初,朱玉林就制定了孤兒院的辦院宗旨,目的就是把孤兒院辦成孤兒成長的搖籃。朱玉林幾乎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孤兒,面對這些孤兒,他感到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