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全國助人為樂模範 〇七 乾坤有愛——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劉乾坤

振平

一本書、一部電影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一本書、一部電影帶給一個人的影響到底能有多大?著名華人導演李安在談起這個問題時,向記者和媒體坦陳,童年時期看過的一部名為《梁祝》的影片深深觸動了他,他對於藝術的痴迷與追尋自那時候起就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這種和電影間的宿命也最終成就了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世界級大導演。

我受命採訪的這位主人公——2009年度全國道德模範人物劉乾坤,也向我談到了類似的經歷。一部《英雄兒女》,同樣深深打動了少年時期的劉乾坤。與李安更多地是被影片的藝術綜合感染力觸動所不同的是,令少年劉乾坤為之觸動的是來自影片主人公王成所傳遞給他的,一種精神層面的觸及和感召;與李安相同的是,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奠定了少年劉乾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也就確定了之後的劉乾坤與常人不一樣的人生信念和行事準則,進而,他所行進的人生軌跡也就註定有了與常人不同的運行方式。

2月中旬的一個午後,春節的喧鬧剛剛褪去,邊城烏魯木齊重又被早春的寒冷空氣所籠罩。從我的採訪對象——烏魯木齊葦湖梁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劉乾坤的辦公室窗口望出去,葦湖梁電廠的廠區上空顯得有幾分陰沉。但劉副主任望向窗外的眼神中卻難尋一絲陰霾。那種清淡而曠達的眼神,是只有內心無所欲求,懂得淡泊、寧靜而致深遠的人才會擁有的眼神。

劉乾坤語氣平淡地告訴我說,再有二十來天,他就要退休離開現在的工作崗位了。劉副主任十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室內簡潔而樸素,沒有老闆桌,沒有皮質哪怕是革質的靠背轉椅(他處理公務時坐的是一把沒有扶手的普通木質辦公椅),更不見一般領導幹部辦公室里常見的所謂「怡情養性」的花哨飾物和擺件。當我看著他稀疏且顯花白的頭髮,建議他應該換把較為舒適的坐椅,哪怕加副自製的棉坐墊也好時,他笑笑說,其實能在辦公室安安生生地坐一坐的機會挺少的。也是,街道的工作紛繁複雜,維穩、走訪、安檢、督察、調解、會議……真正能坐下來閑適片刻的機會是不多的。

其實,但凡去過劉副主任家裡的人都會明白,如此這般的辦公生活環境,對於劉乾坤來說,就已算得上相當的夠「格次」了。生活中,劉乾坤對個人物質生活的要求低到常人無法想像的地步。他居住的位於六道灣的那間不足40平方米的低矮平方內,無一家用電器(這麼說也許不夠準確,與趙本山在小品里調侃自己在70年代擁有的唯一家電是支手電筒不同,這位21世紀的領導幹部所擁有的唯一一件家電是台陳舊的、價值不足百元的德生牌收音機);沒有衣櫥,衣物都被堆放在了靠牆的一隻紙箱里;沒有獨立的廚房,幾件簡單的鍋碗瓢盆擺放在走廊隔出的一間「廚房」的木桌上,書櫃倒有一個,內里陳放的書籍在種類上沒有什麼規律可循,蔬菜種植、自然人文、機電修理……一本最愛讀的《劉胡蘭》的小人書從少年時期就跟隨他到了現在……

誰能想像,就是這麼一位生活清苦的普通街道幹部,卻以自己的一己綿薄之力,38年來不間斷地堅持捐助社會、捐助他人的款額累計達30多萬元!捐助的對象從身邊的同事、小區的居民到素昧平生的學生和困難家庭,幾乎遍布祖國各地。

乾坤有愛。

以平凡的小「我」寫就人群中不平凡的「大」我

1950年,劉乾坤出生於河南濮陽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親是一名鄉村電影放映員。劉乾坤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是一個英雄主義在銀幕上大放異彩的時代,來自那些電影的耳濡目染固然對奠定劉乾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至關重要,而發生在父親身上的一件真實的「小事」也深深地觸動了少年時期的劉乾坤。一次,父親帶著放映機和影片的拷貝到相鄰的一個村子「巡演」時,偶然得知了那個村子裡有三個生活異常困苦的家庭。心慈的父親沒有多想,他將當天身上帶的所有的錢全部拿了出來,均分給了那三個困難家庭。那些錢在今天看來真的不多,但就當時的生活水平來說,卻是一個不小的數目。這件被父親看似偶然的小事,將銀幕上的英雄和現實中的普通人物連接在了一起,將少年劉乾坤意念中,遙不可及的「偉大」與普通的日常生活對接到了一起,這使他明白了,英雄不僅僅活在銀幕上,同樣可以來自身邊的普通人,一個普通人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同樣可以成就「偉大」二字,這就是少年劉乾坤對「偉大」二字的理解所有的最初雛形。

作為一名年屆60、現月薪可以拿到2600多元的國家幹部,他本可以過得不這麼清苦,然而,選擇決定道路,劉乾坤的選擇註定了他今生都將與清苦但卻快樂而充實的生活為伴。

他幾次將自己福利分房的機會讓了出去,他現在居住的平房原本是他的同事沙依提的。2002年,沙依提因病去世,留下4個孩子和已經辦理了病退的妻子白力克孜,日子過得很是艱難。白力克孜的身體耐不得平房的潮濕,但僅憑微薄的病退工資又根本買不起樓房。這一實際的生活困難被劉乾坤放在了心頭。幾個月後,單位按政策給劉乾坤分配了一套優惠樓房,劉乾坤以沙依提的名義,拿出自己一萬多元的警銜補貼買下了樓房,怕給白力克孜造成心理負擔,也是怕她不肯接受這麼「貴重的一份贈與」,劉乾坤告訴白力克孜,這是組織上關懷她和孩子,特批了給他們免費居住的。不僅如此,為了緩解這個貧困家庭的窘迫,2004年到2005年,劉乾坤僅為白力克孜的兒子依力亞交學費就交了4500元……

這樣大額度地捐助身邊需要救助的人的事迹還有很多。

在一次社區內的例行走訪中,劉乾坤注意到了小區內做小生意維生的一戶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寒風中,劉乾坤站在一旁觀察了那戶人家很久。生意不怎麼好,午餐時間了,一家人節儉的午餐簡單到令劉乾坤心寒:干饢就涼開水。這不是小區內的居民,但經常會出現在這裡。長期從事街道工作的劉乾坤知道,再過兩天就是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了。「一定要讓他們在過節時敞開了好好吃頓肉!」這是當時劉乾坤在心底對自己、對那戶素昧平生的一家人暗暗許下的承諾。

過節那天,劉乾坤用自己的錢買了幾隻收拾好了的全羊,慰問了小區內的幾家困難戶後,他興沖沖地扛著剩下的一隻整羊就直奔那家人在小區里的攤子去了。然而,他卻撲了個空。那家人意外地沒有出現。其實細想之下,也不意外,畢竟是個節日,不出攤,在家休息幾天也很正常。劉乾坤暗暗責備自己沒有提前一天來,就是聊上幾句,知道他們的住址也好啊。正在自責間,民警木卡依正好路過。木卡依笑著跟劉乾坤打招呼:「劉主任,這是幹嗎呢?過節搞慰問嗎?」劉乾坤尷尬地笑笑,就把情況告訴了木卡依,想問問他是否知道那戶人家住在哪裡。木卡依搖了搖頭,說那家人做生意很本分,他沒有過多地盤問過他們的詳細情況。看著劉乾坤失望的表情,木卡依建議說,「劉主任,我倒是知道一戶困難戶,日子過得很緊巴,羊肉嘛都買下了,你要是願意,我帶你去他家慰問一下吧?」

劉乾坤跟著木卡依去了本不在他所轄的社區的那戶貧困戶家中。那戶人家的日子的確過得很緊。就這樣,在木卡依的帶領下,劉乾坤自從2002年跨入那個貧困少數民族家庭後,直至2007年連續6年都堅持在民族節日的當天將羊肉或是現金送到那家困難戶的手中。但是後來發生的事情有點讓劉乾坤哭笑不得,這也是他至今不願透露那戶受助人姓名的原因。原來,那戶受捐助的對象,6年來都不曾知曉他們受到的捐助是來自劉乾坤的私人捐助。他們面對劉乾坤這個熱心的「公家的人」,生活中有了大大小小的、針頭線腦的困難,都要找他們信任的劉幹部尋求幫助……

「呵呵」,劉乾坤笑了笑,「其實沒什麼,目的就是想幫他們把日子過好一點,現在他們的孩子也都大了……結果達到了就成,其間的過程不必計較和解釋得那麼清楚。」

或許,在一些人眼裡,幫助身邊現實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還很好理解,畢竟,受助者的「感恩」多多少少會給當事人一些心理上的慰藉。但劉乾坤的愛心卻是插了翅膀的,它常常飛越了地域的界線,這翅膀有時還是隱形的,受他捐助的四川女孩、內蒙古學生……都是後來費盡周折,才找到這位捐助他們於危急之中的「恩人」的。

你可能怎麼也想不到,劉乾坤家裡那件唯一的家用電器——德生牌收音機的主要功能並不是他用來消遣的。劉乾坤的很多捐助對象都是他留心廣播里的相關報道和信息時得到的。他在傾其全力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的同時,還將愛的種子撒播到了更遠的地方。

在劉乾坤的抽屜里,存放著厚厚一打郵政匯款單。他告訴我,他並不是刻意保存這些單子的,只是,後來像集郵的郵友一樣,閑暇時翻翻這些單子,心底會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種滿足感和自豪感。他強調,收集這些絕對沒有居功自傲和想向世人證明點什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