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蘇州博士商 第三章

訂單是香港「海發」公司的肖女士發來的,她希望徐釗他們在國內給她提供自行車配件。業務雖好,可徐釗一數信用證上附加的條件傻了眼:媽也,四十幾條呀!哪一條都夠他上吊的。搞外貿的人都知道,信用條款是貨方和客戶之間的一種交易互信條件,雙方必須共同執行,一方違反條款,另一方就有權索賠或退貨等。信用條款中有些是貿易中正常的「硬條件」,如交貨期限、貨物包裝、提供產地證、通過國家海關商檢等。而隱在條款中的一些「軟條件」則最容易使本來賺錢的生意成為賠錢買賣。圓滿了九十九個細節,忽略了一個細節,就足夠讓其中的一方吃不了兜著走的。徐釗像用顯微鏡似的對港商列出的四十多條信用附加條件逐一清理,發現其中的「憑客戶的檢驗單去銀行取款」這一條讓他心頭一驚:這不行,如果我們費心費力忙碌到最後,客戶僅憑他(她)一個很隨意的「不滿意」或「不夠滿意」就把供貨方備齊的物品全部給否了,這可是賠死的買賣!最關鍵的問題是:客戶滿不滿意,沒有硬性的指標,隨意性很大。既可能是商品的問題,又會因客戶一時一地的情緒和個人的好惡習慣等原因而起作用。通常和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是藉助如國家商檢部門開出的商檢合格證書來解決供需雙方在這一問題上的矛盾。

徐釗為此向港商肖女士提出刪除「憑客戶的檢驗單去銀行取錢」的條款。對方表示同意,但提出要親自來看一看徐釗提供的貨物是否符合其所需。

這是對等合理的意見。徐釗很快同意表示可以。

港商來之前,徐釗專程火速趕到生產地的上海崇明島一趟,先作一次驗貨,以做到萬無一失。

上海虹橋機場。徐釗與港商肖女士第一次友好握手。

「喔,不僅是個帥哥,而且辦事十分認真,對貨、對人我都非常滿意!」肖女士頗有些誇獎地對自己的合作夥伴說。

這是徐釗第一個獨立接觸的「外商」,所以他格外細心,哪怕在對方有想喝水的半點兒想法出現前,他徐釗都會恰逢其時地給對方遞上一杯可口茶水。就是這細微的「額外付出」,使徐釗在客戶眼裡獲得了貨源之外的「良好信譽」之印象。

「徐,你好好做,我手裡每年都有200多萬美金的訂單呢!」在送別客人時,肖女士忍不住把自己的願望告訴了徐釗。

200萬美金呀?!徐釗心頭「怦怦」直跳。「只要你信得過,我一定努力!」徐釗發誓道。

1993年是徐釗正式從事外貿工作的第一年,他做了70萬美金的貿易額,成為五礦外貿進出口公司的業務量最多的業務員。

1994年,徐釗鉚足幹勁,做了700萬美金的業務量,為前一年的十倍,成為全蘇州市的個人出口創匯標兵。

從此,徐釗在蘇州市外貿戰線乃至全國外貿系統成為一名光彩奪目的「黑馬」,一路領先……

「來,來來,別客氣,多吃一點!」這一年廣交會,徐釗第一次以「中國外貿人」的身份來到五彩繽紛的廣州,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商們有了零距離的交往與接觸。而這期間讓他難忘的一件事是:初試成功的港商「海發」的肖女士在廣州著名的一家名叫「南海漁港」請他吃的那頓飯,一次消費5000多元港幣!

「這派頭,當時我簡直被嚇暈了!」徐釗說。

「實在不好意思,讓您破費了。謝謝。」

「謝啥嘛?要謝也是我謝你,是你讓我賺足了口袋!」珠光滿身的肖女士為徐釗頻頻舉杯,真誠而又興奮地說。

有道是:真正的好生意,贏的是雙方。港商要感謝徐釗,徐釗同樣需要感謝對方。因為正是肖女士使徐釗踏上了外貿之路。

廣交會是中國外貿的一個最大舞台,它一直擔負著中國開放之前和開放之後進出口貿易的銜接。而徐釗說,他是把廣交會當作自己從事外貿業務的主戰場來上陣的,徐釗的許多成功也正是從這裡開始和最終獲得的。

徐釗說過這樣一句話:對外貿人來說,廣交會除了是鍛煉外貿業務能力的戰場,同樣還是歷練人生的好地方。

曾何幾時,參加廣交會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是一種奢望和待遇。徐釗初入廣交會時,還是這種情況。那時蘇州外貿系統的人能到廣交會的人也很少,全市外貿系統僅有兩個攤位,而有幸輪到去參加廣交會的人不是忙著守攤位,就是想著千方百計往深圳、珠海幾個特區走一走,採購點自己想要的東西,開開眼界。這無可非議。

徐釗開始對這一現象很不適應,可後來他是喜笑顏開,高興還來不及。為啥?簡單,別人都走了,來了生意全歸他嘛!

現今外貿「中國第一」的蘇州,當時去廣交會的算上徐釗才五個人。後來另四位都跑到珠海等地方旅遊去了。徐釗獨守攤位。可攤位不好,設在最沒人去的五樓。徐釗守了幾天,發現「老外」的一些大買家一般都在一樓二樓轉悠,累了他們在那兒喝喝咖啡,絕少上五樓攤位。

徐釗初來乍到廣交會,但他善於觀察和琢磨。他隨即調整自己的戰術,經常從五樓下到一樓二樓……

廣交會大門口,進進出出的人,喧喧嚷嚷。一位阿拉伯商人從門口走出,徐釗給他一張自己的名片。

「先生,很高興認識你。我也是做自行車貿易的……」徐釗一口流利的英語。

「老外」仔細看了手中的名片,又打量起站在面前的中國青年,十分驚詫:「你怎麼知道我是做自行車生意的?」

「是先生的臉上寫的呀!」徐釗友善且幽默地說。

「是嗎?」「老外」被這位中國青年逗樂了。「那——你能告訴我中國自行車及配件的貨源情況……」

「好的。」徐釗隨即一口氣把各種自行車的報價、貨源、生產廠家及其產品之間的特點,一古腦兒地端了出來,足足說了二三十分鐘。特別是上百種貨源的價格,他沒用計算器就脫口而出。

「徐,你真了不起!哎,我能上你的攤位去嗎?」「老外」說。

「可以呀!」徐釗把已經準備離開交易會現場的「老外」拉回到自己的五樓攤位時,那外商看看四周幾乎沒有留人的環境,有些好奇地問:「徐,你是家庭公司嗎?」

這回輪到徐釗有些不解了:「為什麼?」

「因為我知道,在中國參加交易會的只有那些很少的私人公司職員才可能像你這樣勤業。」

徐釗內心有些酸楚,他說:「不。我的公司是國家公司。我們國家公司的人也有很多人是非常勤業的,我只是其中之一。」

「老外」高興地:「好,願意跟你合作。」

1995,徐釗完成的個人業務量達1200萬美金,為國家貢獻700多萬利潤,並被提拔為部門經理。因為貢獻大,公司怕他跳槽,比慣例多給了10萬元獎金。年終表彰會上,徐釗對公司領導說:「你們放心好了,我是共產黨員,為國家多創匯是我的一份責任。再說,是單位給我提供了參加廣交會的機會,才使我開闊了業務路子和視野。」

徐釗說的是心裡話,而他與那些參加廣交會的一般人不同之處便是他的認真勁和鑽研勁。當然,還有他充滿智慧的商情。

「我先後參加過28次廣交會,有過許許多多的機遇。」徐釗給我們說的那些故事讓我們這些「生意盲」聽了入迷——

之一:名片傳奇

徐釗說,名片是他走進財富之門的「入場券」。茫茫商海,生意的緣分在於人和信息的交往。徐釗把一個初級而簡單的名片交換看成成功生意的第一要領。通常一般人獲得名片後往口袋裡一塞就完事。徐釗不。打開徐釗的「私人領地」,你會發現,一本本厚如磚塊的「名片簿」積如山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每一張名片上寫著他親筆留下的客人所需的貨種、價格、款式要求、供貨時間等等各種事項,甚至在許多名片後面還夾著數量不一的便簽——那上面有客戶更多的個人資料,比如長相、年齡、性別、愛好甚至家庭成員、喜歡吃什麼樣的中國菜……

有電腦後,徐釗把這些名片資料存入電腦中,但更多的還是存在他的腦海之中。他對名片的閱讀興趣如同對名著的閱讀興趣一樣,時常忘情和忘時。徐釗可以將中外世界名著中的許多片段背誦,而他更能將數以萬計的商務名片中任意調出一張將主人的商情與個人情況說個頭頭是道。

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規模宏大的世界自行車博覽會在此舉辦。參加完博覽會當日,徐釗在街道的一個公共汽車站等車,突然眼前一亮:一個打過交道的「老外」就在他的面前。徐釗迅速調集頭腦里的「名片庫」,然後上前親切地與之打招呼。

這是位上了年紀的厄瓜多商人。他見徐釗不停地與自己打招呼,很有些生氣地:「你為什麼總跟我打招呼?」

徐釗微笑著說:「我們是老朋友啊!」

厄瓜多商人警惕地看著眼前的東方人,緊張地往後連退幾步:「我們,我們是老朋友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