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來說吳仁寶,再來說他的「有難官當」。
吳仁寶是這樣一個人:近五十年的「村官」生涯里,他把自己的人生追求鎖定在「讓百姓幸福,是我最大的滿足」的目標上。而為了實現這一「滿足」,他認為必須把「有難官當」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這裡的「難」,我的理解,它可能是創業的艱辛,也可能是創業的風險,還可能是創業成功後所要面臨和處理各種非積極因素的能力。在所有的中國農民「精英」中,吳仁寶或許可以成為這種「難」的最多承受者——因為他主政的時間最長,他也是化解這種「難」的最智慧者和最聰明者——幾乎沒有一個「典型」和「精英」能像他五十年不倒,紅旗一直迎風飄揚;當然他也是在這種「難」面前取得最大成功的收穫者——他創造了無可爭議的「天下第一村」。
今天的華西村,無論是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還是前去參觀的普通百姓,或者外國元首與貴賓,人們異口同聲地讚美她。這讚美的歸結點自然而然會聚焦在創造奇蹟的掌舵人吳仁寶身上。然而人們並不十分了解吳仁寶為之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久經歷練的一樁樁「難」事……
——創業初期,他的「做煞大隊」名聲差點讓華西的一代年輕人斷了姻緣,正因為他用一雙堅定的腳板和一副「誓死改變舊貌」的肩膀,換得了「金鳳凰」飛回新華西;
——「畝產噸糧田」的雄心壯志,卻被人畫成漫畫,「吹牛大隊」和「吹牛書記」的大字報貼滿了村裡村外。也因為他和群眾用汗水與淚水凝聚了金色的谷山麥堆才把陣陣「妖風」吹散;
——五年縣委書記,他嘔心瀝血,把江陰帶向全國百強縣之「老二」時,卻因那股「農民政治明星們紛紛落馬風」的慣性,使他的政治生涯墜入低谷,重新做起一介農夫。對此他淡然一笑:正好他離不開華西,華西也離不開他;吳仁寶還有一件不平事:1999年,選舉全國人大代表,就因為他在外省貧困地區支持建立了多個「華西村」而得罪了本省某些地區本位主義的幹部們,他又一次落選了本該屬於他的榮譽——這一回吳仁寶更是淡然一笑:我已七十多歲,將有生之年全部奉獻給華西百姓才是我吳仁寶的最大光榮。
古今中外,能成為一代偉人的人莫不是他們都具有超然的境界和堅定的信仰。作為農民政治家、思想家和實踐家的吳仁寶,他的超然境界,來自於他為人民創造幸福和富裕後所獲得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他的堅定信仰,來自於他對中國農村情況的深刻了解和對中國農民所期望的美好前景的理解中的認定:一切當政者的基石,是建立在人民的支持與擁護上,而這才是最可貴與最可靠的。
吳仁寶無愧為國寶。他以自己的人生滄桑經歷總結出的執政理念——「有福民享,有難官當」,折射的正是一個共產黨人無私無畏的胸懷。
華西今日富甲天下,但華西的成功絕非上帝的恩賜,更非一帆風順。如果說華西之所以沒有像大寨、大邱庄那樣的農業典型出現大起大落,一個不可動搖和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華西村的掌舵人吳仁寶,與上面兩個典型的主要領導者相比,除了具有更高的政治智謀外,那就是他的內心世界比別人更深刻地懂得「官」與民的關係如何擺放的位置——在吳仁寶的眼裡任何時候都是以民為本、以民為主、以民為上。
他因此立於不敗。他因此成為從田埂上走出來的帶著泥土味的偉人。
華西村的「難」真的很多。媒體和公眾人物中人們常見的吳仁寶很瀟洒,其實耐心走進吳仁寶的世界,你會發現他的「難」比誰都多——他臉上的道道紋路就是見證,只是他的這些紋路最終是以燦爛的笑容綻放給了人們……
六十歲前的吳仁寶每天工作時間在十六七個小時以上,如今年近八十的他仍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以上。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個人很難活到100歲,但卻能為百姓干100年的工作時間。」
華西人對他們老書記的敬佩與敬愛,更多時候是在華西建設有難的關鍵時刻。老村民們都還記得:「造廠」歲月里,華西村與某市羊毛衫廠的聯營企業多年虧損,一時成了華西人的「心頭病」,似乎誰也無計可施。村民和幹部們眼盯著年過花甲的老書記。「這事還是我來料理吧!」七十歲的老人,擔起這份千斤重擔後,天天起早摸黑。有時為化解一個難題,半夜起床的吳仁寶竟會一連抽煙幾小時,急得老伴不知所措。
「悶聲大發財。」江澤民同志十分欣賞吳仁寶和華西村的致富之道,曾這樣形容。而吳仁寶坦言:這「悶聲」中常有驚濤駭浪。
九十年代末期,華西村的發展如日中天,一個更大的宏偉設想在華西村的年輕一代管理者中間開始醞釀起來——
「老書記,我們華西村應該集中優勢企業,爭取上市!」向吳仁寶提出這一問題的是當時主政華西工業生產的吳協東,他是老書記的大兒子。
吳仁寶瞪大了眼睛,目光帶著少有的疑問,盯著大兒子,也盯著其他村幹部:「你們論證了?」
「論證了。憑我們華西村目前的企業現狀和未來的發展,上市是一條必經之路。」
「噢?必經之路?可我們是村辦企業,許多方面與現代化大型企業還有距離……」
「而通過上市,正好能促進我們的企業在這方面得到完善……」
吳仁寶抬頭掃了一眼自己的部下,他們都比自己年輕。「我——考慮考慮。」吳仁寶緊鎖眉頭,神情凝重地起身離開了眾村幹部。
「壞了,老書記反對我們搞上市呀!」有人著急起來。
「不用怕,我們把上市的認證和理由再準備充足一些,到我們正式討論時可以向他再進一步說明嘛!」說這話的是吳協東。
幾天後,關於上市決策的表決開始。當時在家的共12人,「一把手」吳仁寶如期到會。會場非常嚴肅,因為事先村幹部們知道一向定乾坤的老書記態度依舊。
表決開始:11人舉手贊成,1人反對,反對者正是吳仁寶。
少數服從多數。華西村歷來如此。可老書記的這一張「反對票」分量很重,眾幹部無論出於什麼原因考慮,他們還是特別想聽取他的「反對意見」到底是什麼。
「華西村在全國人民心目中有地位,我們上市必須做到三點:股民滿意,村民滿意,華西村的牌子不能砸。現在你們說,我聽著……」吳仁寶點上煙,一臉嚴肅地盯著眾幹部。
會場一時沉默。半晌,有人終於帶頭髮言:「好吧,我們就說說上市的好處和理由……」
於是,你一言,我一語,一場「上市」的爭辯在華西村的金塔會議室熱火朝天地「烘」了起來,一直延至數小時……
「老書記,該聽聽你的意見了!」幹部們的目光一齊投向吳仁寶。
此刻的吳仁寶,一改方才的嚴肅神情,又重新恢複了他平時笑眯眯的神態:「首先我想說明一下,這幾天我一直對上市持『反對意見』,其實並非我原本心意。我的真實心思是,華西的企業是我們農民辦的工業,到底能不能與那些上市的大型企業融入一條軌道,並且有更大的發展,這是我最關心的事。在決策上市這樣的大事時,我想聽到大家的真實意見,所以我用了投反對票的方式來爭取獲得你們多方面的對上市的認證,現在我的目的已達到。我宣布:華西企業,要真正走出田野——上市啦!」
瞧這吳仁寶,他的「反對意見」也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贊成理由啊!
1999年8月10日,這個日子對華西村來說具有歷史意義。當掌聲和鐘聲響徹深圳交易所的那一刻,世界金融市場上迎來了一個令十億中國農民感到自豪的新客人,它就是代碼為「000936」的華西村股票上市成功:3500萬股的掛牌價8.3元,當日收盤時漲至21元!
上市是喜事而非難事,但上市弄不好可能就是最大的難事。
吳仁寶日後坦言:面對一些風險大的難事,做領導的就得有勇氣去擔當,這是一個共產黨人能否為人民謀幸福謀富裕的起碼素質。
2003年對華西村來說,又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七一」黨的生日期間,華西村召開了第六屆村黨代會,經吳仁寶本人提議,他把當了48年華西村「一把手」的崗位,留給了39歲的年輕人,自己則退居華西村總辦主任和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的「二把手」位置。
一個中國行政級別最小的官兒——村支書的退位,卻引發了國內外幾百家媒體的報道。吳仁寶的「退位」一時激起千重浪!這當口有兩個問題:一是中國的官員一般只往上升、不往下降,尤其是「一把手」極少主動退至「二把手」位置。吳仁寶自己說:「這是又一種『有難官當』。我早先說過,干到80歲,可2003年華西村當時的形勢非常好,我來了個急流勇退,一則是希望我不在糊塗的時候交權,二則是想破一破『一把手』不能退為『二把手』的先例。我在華西村幹了48年,不用自己樹碑,群眾也會有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