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 我的、你的、我們的……

關於故鄉這塊土地上的文章,是我最不敢動筆的,因為不僅這裡有太多的文人雅士和高人令我生畏,更主要的原因是有我的父母和親屬及諸多朋友們在,我怕寫出的東西讓他們感到「不是那麼回事」,如果這樣,我是徹底完了,報告文學遇到這種評價就沒有比這更無光的了。

三年前父親突然去世,令我悲痛不已,一夜之間突然感到自己被推到了生命的最前沿——這種恐懼過去從未有過,那是因為前面有父親站著。現在不是了,我成為了家族的男人里最需要承擔責任的人,我因此一下感到肩上的和心理的沉重:我們活著還能有多久?活著應該幹些什麼?我似乎發現自己變成得「成熟」——其實是心靈上的衰老……

就在這個時候,我的學長和兄長、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長徐國強受蘇州市委的委託要我完成一部「蘇州改革開放發展史」的報告文學創作。對這樣的要求和任務我無法拒絕:我是報告文學作家,我是蘇州人。之後的時間裡,是我斷斷續續的採訪和寫作、斷斷續續的寫作和採訪,一直拖到現在。可我感覺這個時間還是不夠,遠遠不夠。除了我自己單位的工作經常身不由己之外,故鄉這塊美麗的土地上在我離家30多年裡所發生的變化太大、太多了!以我利用工作之餘和節假日去接觸和採訪、匆匆忙忙地感受和創作,怎麼可能把她的巨變、把她的經驗和把她的偉大之處寫到位呢?為這,我時常忐忑不安。好在我是蘇州的兒子,在父老鄉親們面前,做得不好和欠缺的地方他們都會諒解的。

如果不是因為時間和工作的關係,我知道我能把這部關於故鄉的書寫得更好些。這與尊重客觀事實無關——可以保證的是在本作品中絲毫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我擔憂的是我的父老鄉親們在改革開放的30年里創造的經驗和偉大成果不要因為我的功夫和精力不足而受到影響,倘若真是這樣,我豈不成為罪人?然而我想向世人和父老鄉親們要說的是,創作本書的整個過程,我是非常和極端認真的,投入的感情和嚴肅性也是少有的。因為我不希望自己的作品缺乏客觀性、造成某些負面東西。可以用「完全公平」四個字來這樣形容蘇州走過的這30年和今天她所取得的成就:蘇州真的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最具地區特色的發展模式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典範。她今天的全面小康社會的形態正是我們中國人未來十年、二十年之後所要實現的目標!蘇州是人間天堂,改革開放30年後的蘇州,更是人間美麗的天堂。她是我的天堂,也是你的天堂,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天堂!

蘇州人和蘇州發展到今天所給我們提供的經驗和發展模式及其所鑄造的「蘇州精神」,幾乎可以成為我們當代中國的民族精神與國家發展模式和發展經驗,難道不是嗎?因此我感受到創作此書的動力和自豪感。我應該明白清楚地告訴世人:儘管我用了洋洋近50萬文字來紀錄蘇州的30年改革開放發展史,寫了那麼多正面的東西,但並不意味著蘇州現在沒有問題和缺點。然而我想對大家要說的是,有人看到和看出的蘇州的問題,其實蘇州人也是看到和看出的,這些問題和不足是它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難以逾越的轉型時期必須面臨和面對的客觀問題,而蘇州人正是能夠在高高揚起「發展是硬道理」的旗幟同時,又緊緊握住科學發展理念,堅持實事求是和以人為本,善於在尋找自己的不足之中追求更高更完美的奮鬥目標。也正是他們特別注重又好又快地發展經濟、努力推進社會全面進步、在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所以才有了今天超越一般地區和一般城市的發展速度及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

蘇州是我的故鄉,我的母親。我相信她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呵護與幫助下,會更加美麗和健康。我也相信,蘇州的經驗和創造精神會在中國大地上遍地開花、結果。

在此,特別感謝江蘇省委宣傳部、蘇州市委宣傳部和江蘇省作協及張家港、崑山、常熟、吳江、太倉等地領導及宣傳部門領導同志的幫助和支持,感謝范小青、繆學為、楊守松、王茜、倪彥、丁曉原、老鐵、袁文龍、李芳紅、姚文蕾等文友和鄉友的幫助和支持。也特別感謝江蘇教育出版社同行們對本書出版所做的大量認真負責的工作,尤其是責任編輯章俊弟同志。

何建明

2009年4月於北京

致謝

衷心感謝蘇州市委宣傳部。沒有他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這部書也就不會如此順利出版。

本書中圖片也由蘇州市委宣傳部等單位提供。攝影者為徐志強、梅志強、周晨等。由於時間和條件所限,我們無法查找出書中每一幅照片的攝影者姓名,因而也就無法一一署名。在此謹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真誠的歉意。並請這些攝影者及時與我們聯繫,以便我們支付微薄的稿酬。

聯繫單位:蘇州市委宣傳部文藝處

聯繫電話:051268610417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