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蘇州人的哲學 第二十六章 園林、園區、圓融……

說蘇州,不說園林等於什麼都沒有說。可見園林在蘇州的地位。據有關記載,蘇州園林在明代時有271座,清代尚存130座。新中國成立初期,古城和近郊可稽可查的園林有114座,亭園74處。

幾折煙蘿暗,林塘一徑迷。

紅泉回翠壁,綠葉間丹梯。

捫石人行倦,分巢鳥亂啼。

遙知歌舞歇,可有歸烏棲

……

蘇州園林之多、之美與蘇州這塊地方獨特而富饒、人文薈萃和輝煌的歷史有直接關係,同時與自然環境的秀美精緻有關。從遠古時代開始,姑蘇城裡修宮建亭就沒有停止過,尤其是越國美女西施到了蘇州後,吳王夫差為了討這位絕代美人的歡心,修了不少用現代人的話說的「休閑度假村」。那些古式「休閑度假村」講究的是有山有水有亭有橋,與院庭之外的蘇州景物要一致,所以漸成蘇州園林雛型。後來蘇州文人墨客多了,且雅興和修養不斷提升,於是園林的審美情趣和美學思想被越來越多地滲入其中,因此現在我們看到的蘇州園林無論大小,總是熔建築、文學、書畫、雕刻和工藝於一爐,結合著疊石、治水、花木、裝飾等要素,為我們的中華民族留下彌足珍貴的瑰寶。

真正意義上的蘇州園林建築史是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的,那時建有姑蘇台、館娃宮、長洲苑等。東晉以後,佛道寺觀、私家園林更是陸續興起,如辟疆園、雲岩寺、普明禪寺、保聖寺、玄妙觀、紫金庵、滄浪亭、獅子林等。明清時代,蘇州的私家園林更是蔚然成風,約有500餘處。有錢人和那些文人墨客皆以修造園林為驕傲,有點兒像今天的富人置地蓋莊園一般。那個時代朝廷里做大官的人也十分傾心到蘇州城裡捐錢修建園林,以標榜自己的顯赫地位和德性。如明代王獻臣的拙政園、徐泰時的留園、甫里許自昌的梅花墅,清代宋宗元的網師園、顧文彬的怡園,都是非常著名的園林。

蘇州園林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見長。由於它注意文化和藝術的和諧統一,因而到晚清的皇家園林在意境、創作思想、建築技巧、人文內容上,也大量汲取了蘇州園林的「寫意」手法。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又是它的一大特點,可賞、可游、可居。這樣的建築,是人口密集、企盼朝夕與大自然風光融為一體,又想獨處一地、不被外界所紛擾的有錢人和文人雅士所尋求的那種城市生活方式而形成的。蘇州地處江南水鄉,又是吳越之後的幾朝皇城,非常適合上面這些人在這樣的地方居住,所以其興建園林之風常盛不衰,一家比一家精巧美觀,形成了諸多千古傳世的傑作。蘇州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體現在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那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等,無不彰顯其主人的審美情趣與處世之道。也許因為蘇州園林的美太讓人留連忘返,也許它的美妙不可盡言,所以才滋生了唐伯虎這樣的風流才子。其實蘇州園林的精緻與淡雅,不僅能造就浪漫,也能鑄就鐵骨,清初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嘆便是其中一位。被稱為「中華七十二偉人」之一的顧炎武,其故居在崑山千燈鎮,也是一座具有明清代表性的中小型園林,佔地60畝,分宅區、亭林祠和花木園林區。故居和園林融為一體,朝東座西,有五進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築,自東而西依次為牆門、門廳、轎廳、正廳和住宅樓,北側有背弄連接的膳房、讀書樓、後花園。顧宅在千燈小鎮獨佔天地,人稱「顧半街」,也就是說他顧家在千燈鎮佔了半條街。就在這樣的鄉下小園林里,誕生了一位高聲吶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偉大啟蒙思想家。

在蘇州的諸多園林中,千燈小鎮的「顧半街」實在排不上號,可見蘇州古城內的那些氣派豪華、雅緻精美、人見人愛的大園林是何等的輝煌絢麗!

蘇州的園林如畫、似謎、勝仙境。

蘇州園林里傳出的聲音,有讀書聲,有教誨聲,有議天下大事聲,有碎言細語的閨怨聲,有棋盤桌牌聲……那聲聲語語滲透了文與雅、恬與淡。

園林帶給我們的視覺感觀是精美與雅緻的風物。

園林帶給我們的思想意識是深邃與完美的文化。

在吳江名鎮同里有兩座園林讓我久久回味:一座具有200年歷史的「退思園」,另一座是當代建就的「靜思園」。

先說「退思園」和它的深義。

吳江同里這個名字的來歷也很有味道。身處蘇州腹地的同里,自古就是「民豐物阜,商販駢集,百工之事咸興,園池亭榭,聲伎歌舞,冠絕一時」的一方富土,故名曰「富土」。宋、元、明三朝,同里均為吳中巨鎮。宋代有閒情逸緻之官人,說富土太招人,乾脆將其拆之:富字上去一點,中橫斷,故而「富土」成了現在的「同里」。

不管如何拆「富」,同里依然富甲吳中。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想進同里一般還必須通過舟楫方可。四面環水的富甲之地,成了富紳避亂的好去處、各業勞動人民謀生髮展的寶地,當然也有朝廷落職、退休之官到此安家隱居。同里便在這種情形下越發興旺昌盛,出了一個狀元,42名進士和90多個舉人。讀書人和官人一多,小鎮就更加繁榮富強。同里距蘇州古城只三四十里路,落戶此地的有錢人和文人墨客少不了學學蘇州城裡人的生活方式,於是造景修園便成了同里的一大特點。同里造園林,需要特別一提的是這裡有個名叫計成的中國造園巨匠。計成生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他所著的《園冶》,是中國造園學的經典著作,不但影響中國,且傳播到日本及西方。同里有這麼一位造園大師,那麼蘇州園林的興盛之風和藝術風格就不一定是同里人學蘇州城裡人,而可能是蘇州城裡人學同里人了。

在眾多大大小小的私人園林中,退思園無疑是同里鎮上最大也是最完美的一座「集江南古建築之大成」的經典之作。

這座佔地僅九畝八分的園林,布局獨特,亭、台、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齊全,並以池為中心。若站在全園主景退思草堂前環顧四周,各個景點猶如一幅舒展自如、恬澹靜謐的山水長卷。如向池中擊掌,一池錦鱗便會應聲而來,真是奇妙無比。而且園子的整體構造也打破了一般園林那種前宅後園的常規,它左為宅,中為庭,右為園。園子的主人據說是清光緒年間安徽兵備道任蘭生,此人為武將,在安徽鳳陽當官時宦囊充盈,就開始在同里老家建花園,以備晚年享用。園子尚未完工,慈禧就讓他鎮壓捻軍。在戰場上,任蘭生不忍心殺盡捻軍,結果慈禧知道後問他罪。罷官後的任蘭生從此看透紅塵。他的好友左宗棠送來一副對聯:種竹養魚安樂法,讀書織布吉祥聲。任蘭生乾脆將後來完工的花園叫做「退思園」。

退思園:退而思過。

退思園:退而思進。

退思園:由退思進,因忙得閑。

退思園:退而思進,進不言功;老驥伏櫪,永不停步。

這便是同里退思園留給後人的財產,充滿了不甘、不屈和以退為進的韜略。想想細聲軟語的蘇州人在歷史和現實里所創造的驚天動地偉業的過程中所凸顯的精神,豈不是與這種貌似消極、形似無聲無息、實則積極主動、轟轟烈烈的處世哲學一脈相通?

同里的退思園現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而保護起來,每年都吸引著海內外無數遊客駐足嘆賞,成為蘇州郊區一景。

走出退思園,讓我感到特別震撼的是看到了同里的另一座偉大建築——靜思園。

靜思園和退思園只差一字,但一個「退思」、一個「靜思」卻包含了兩種近似卻又差之千里的思想境界。

靜思園的主人是當代人,他叫陳金根,屬馬,今年56歲,同里本土人。我們先來看看他的「靜思園」——

先說面積:早已完工並對遊人開放的第一期工程的靜思園有66畝地,其設計是由蘇州園林設計院和上海同濟大學的幾位當代著名設計師完成的。其整體建築呈東宅西園格局,園林為「二湖一帶」,即北面的鏡湖、南面的小龐山湖和中間一帶的「枕河人家」。園中的水面佔地約全園的三分之一以上。園中主要景觀有鶴亭橋、小垂虹、靜遠堂、天香書屋、龐山草堂、蘇門磚雕和盆景園、歷代科學家碑廊、詠石詩廊等。

切不可以為當代人造的靜思園就是古蘇州園林的仿製品。你進園細看,所見之物,無不古樸,件件是真,且較古蘇州園林,有更多的創新和提升,尤其是主人對造物置景的嚴謹而使其物景無不意味深長。

就說鶴亭橋,此橋是靜思園的標誌性建築。它一改蘇州園林「小橋流水」的風格,百米之長的橋體橫架湖心,氣勢磅礴,其整體樣式襲用滄浪亭的樓宇式飛檐作廊橋之頂,更顯凜凜威風。鶴象徵著人類最優良的品質,它寓意長壽、忠貞和幸福、吉祥之意。鶴亭橋採用一高兩低形似展翅飛翔的仙鶴,凌空橫跨在湖水兩岸作為隔景。橋體用全石構築起的一大兩小半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