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鎢族三角洲的陷落

在金屬家族裡,有位看起來並不十分漂亮的「黑膚小夥子」,卻很受人類厚愛。19世紀中葉,當有人發明了電燈後,這個「黑膚小夥子」一下走俏,成了人們獲得光明的不可缺少的夥伴。進入20世紀,尤其是在一次、二次大戰中以及大戰後的今天,它簡直成了僅次於黃金的「寶貝疙瘩」,被用來製作槍炮、火器、穿甲彈。衛星……它具有3,410℃的熔點。燈絲之所以用它,就是因為它有比黃金高3倍的耐熔力。

符號為W的鎢,由於它擁有很高的軍用與民用價值,故它在國際市場很受青睞。中國是鎢業大國,年鎢產量佔世界的2/3以上,在國際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50年代起,鎢就是我國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在所有出口金屬產品中,鎢遙遙領先。據說,中國最早的鎢礦開採,始於一位專做軍火生意的英國商人。他到我國的江西、廣東、湖南轉了一圈,回去給伊麗莎白女王寫了一份報告,聲稱「如果將南非的金與中國的鎢相比較,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中國的鎢,這裡有個相當於我們大不列顛那麼大的鎢族三角洲」!

普通的中國人都知道自己有兩個富饒的產糧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卻不一定知道還有這麼一個鎢族三角洲。但你要是問問歷屆的政府總理,也許他們會毫不含糊地告訴你:如果說長江、珠江三角洲是兩顆明珠的話,那麼鎢族三角洲則是一顆更誘人的夜明珠!

鎢族三角洲使中國人驕傲,使政府首腦們在國際舞台上說話更硬氣!

中國在國際鎢業市場一直處於壟斷地位,曾使多少西方世界的商人們為之眼熱!然而,進入80年代,這種局面卻發生了急劇變化,鎢砂價格一跌再跌,70年代每噸鎢砂在70美元以上,1983年降為65美元,1986年降為62美元,到1989年1月9日公布的國際市價,每噸鎢砂僅為59.5O美元。由於鎢價下跌,中國每年喪失2,000萬以上的外匯收入。地球上並沒有哪個地方新發現能與中國相提並論的鎢礦呀!對如此變化的形勢,中國政府有關部門特意派出了個鎢產品國際市場考察團。因為根據國際市場的預測,中國目前計畫生產的鎢礦量是處於非飽和狀態,這時是價格最穩定並能獲得最好效益的時期。可是現在的形勢卻並非如此,國內計畫的鎢產量是逐年下降,而國際市場價格卻同時在下滑。這種非正常的狀態連最著名的市場預測家也感到困惑。

中國鎢礦市場調查專家是抱著要挖出一個「孫猴子」的決心,前往鎢產品最集中的國際交易市場的。原以為一定有哪個新發現大鎢礦的國家代表遠遠躲在一邊,不料情況並非如此。西方商人們見中國官員到來,蜂擁而至地圍上來,笑嘻嘻地伸出大拇指:「謝謝,中國人夠朋友!」

這是怎麼回事?

嗯?難道你們不明白?「老外」感到驚詫:是你們把上等的鎢砂大量投入市場,價格一再優惠,使我們大獲其利呀!

怪了,中國鎢砂出口的國家計畫近年絲毫沒有增加呀!考察組的中國官員大惑不解。經過「挖地三尺」的調查,原來,除國家正道出口外,通過香港、台灣等非法途徑出口的大陸鎢砂居然近年間成倍流入海外市場,難怪鎢價一跌再跌,讓西方人大賺便宜。而造成中國這個鎢業大國陷入困境的不是別人,正是中國人自己!

中國官員吃了一肚子窩囊氣!回國後給冶金部和中央領導寫了一份彙報材料。「到實地查實,想法杜絕此類事!」中央領導批示道。

調查組原計畫用一個星期時間完成此行,沒想下去就回不來了!北京方面還以為出了什麼事,一個電文下去,第三天就接到調查組負責人回電,上面寫了這麼一行字:「鎢族三角洲陷落,十萬火急!調查組請求延長日期。」

其實關於「鎢族三角洲」所出現的事,上面不是一點不知道,而是聞而不見,總難比親眼所見所聞為實。

寫到此處,我們該給中國的鎢族三角洲揭秘了。

鎢族三角洲指的是湖南、江西、廣東三省交界處約13萬平方公裡面積的那塊地方。這裡群山起伏,疊嶂嵯峨,在「農業學大寨」那陣子,它一直被視為「窮山僻壤」。後來人們才慢慢知道原來這是一塊得天獨厚的寶地。世界1/5的鎢礦儲量就埋在這裡。至1985年,這裡的國營大型鎢礦就有15座,其中不乏開採了七八十年歷史的老礦,也有80年代新建的新礦。

這裡本來是個安寧的世界,別稱「南國小崑崙」,意思說很少有人問津此地。但打人們懂得「一塊石頭換兩隻母雞」之日起,這「南國小崑崙」就一下沸騰了起來。當地人這樣描述道:「1980年成群結隊下廣州深圳,1985年車水馬龍上瑤崗仙汝城。」

瑤崗仙、汝城是鎢族三角洲其中兩個礦。

瑤崗仙位於湘南,雖然用不著七八小時就能到廣州,但前幾年忙於同港澳做生意的廣東人似乎把它遺忘得一乾二淨。也許是生意做絕了,突然有一天,一群據說是剛從巴黎回來的港商給這邊的幾位專玩走私貨的「廣東仔」提出一張貨單,那貨單上只有一個字:W!

走私的「廣東仔」瞪大了眼睛:「怎麼,你們要佐羅!」

「佐羅?哈哈哈!對,佐羅!它在巴黎國際硬貨市場上與家喻戶曉的佐羅一樣吃香!每個月你們給提供力噸!」港商挺著大肚子,舉著高腳白蘭地酒杯,在空中划了個十字。

「廣東仔」後來才明白:W就是鎢礦石。「哪兒去采這玩藝?」對羊城的大街小巷倒著背的他們卻並不知道W出在何處。

「湖南的瑤崗仙!還有廣東、江西的山裡,有取之不盡的資源呀!」說來也怪,中國的許多事總是外人先知道。

幾個「廣東仔」走一趟瑤崗仙,滿載而歸,首次出貨就是40噸,摺合人民幣50萬元,而他們到山裡進貨時只花了13萬!輕輕一轉手,37萬元到了腰包里。「廣東仔」賺紅了眼,回家抽起一張席子,又奔瑤崗仙而來。

這時候的瑤崗仙上還沒有多少採民。但周圍的農民目光敏銳,見幾個外地人來了一趟,第二次一出手就租了三間民房,安營紮寨,就知道他們在山上弄到的「石頭」有大油水!瑤崗仙一帶的幾個鄉都派出了人南下。這些人回來就拍大腿:「發啦!發啦!瑤崗仙要大發啦廣原來他們不僅了解到鎢砂礦是海外市場的走俏貨,而且直接與幾個港商搭上了頭,價值遠高於「二道販子」。鄉幹部們從口袋裡掏出小電子計算器,用不著費腦筋,上面的數字全告訴了他們:假如……就可以……他媽的,土改那回也沒有這回來勁呢!

「上,這山本來就不是他們國營礦的!」農民們的理論幾乎一樣,就是有時加點時代氣息:「沒有小家,哪來大家;沒有瑤崗仙,哪有國營!」

談判桌上,國營礦山的負責人拿出1986年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逐條逐句地給鄉幹部、村幹部念。

「好了好了,咱土改那回上的掃盲班,你不用再給我掃了。」農民的首席代表是老鄉長,參加革命的時間比礦長早15年。他把水煙管往桌上一捆,沒說半句多餘話:「道理再多,文件再大,我都見過聽過,現在只有一句話:你們讓不讓出一塊地給我們鄉?」

「嘿嘿。老鄉長有話好說,有話好說。咱們邊吃邊談,請!請請!」文件搬開了,上來的是烤小豬,燒桂魚,還有海參,對蝦,鍋巴肉……

「先別忙乎!我一個人飽了,全鄉23,000人咋辦?」老鄉長把菜盆酒杯推到一邊去,還是一句話:「痛快些,行還是不行?」

礦山的幾位頭頭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給吧,這等於是將自己的脖子往法律的繩子上套;不給吧,老鄉長的脾氣可不是好慧的。那年「農業學大寨」,瑤崗仙要造梯田,鄉里勞力不夠,老鄉長拿著40年代簽發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證」跑來找礦黨委書記,說道:「天下所有的黨員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實現共產主義,所以大家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眼下本鄉響應毛主席號召,學大寨,勞力不夠,特來搬貴礦300名虎將,請礦上大力支持。」

「這怎麼行!我們礦上的任務還重著呢,得保任務呀!」繞來繞去,礦黨委書記還是兩個字:「不行!」

老鄉長二話沒說,回過頭叫來公社武裝部長,下了一道「命令」。當天晚上,國營礦山上一片漆黑,所有電源全部被人切斷。

支援不支援?不支援,行——等著點蠟燭吧!所有倒下的電線杆上,都有一個班的民兵守著。無奈,礦黨委書記老老實實帶著工人下山幫助老鄉長義務造梯田,不過這時的人數可不是300人,得再加一倍!

吃一塹長一智,這回應以主動為上策,法規暫且放在一邊。

國營礦忍痛割下一隻「耳朵」。味道不錯,第一年的全鄉採礦收入,改建了一座鄉政府樓,兩個中學校舍,另修建大橋一座。

既然已咬下了一隻耳朵,留下另一隻有何用?瑤嶺鄉又輕而易得一隻「耳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