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古鎮:照亮世界的「燈都」 第三章 小鎮大世界龍頭產業

世界上有許多事無法用常規的思維去解釋,但這並不影響某一事物或現象的存在與價值。南國小鎮的中山古鎮成為有世界影響的「燈都」,中國燈飾產業無須爭辯的王國,就是這樣一件用常規思維無法解釋的事。

改革開放的中國大地上,正在和已經發生了無數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古鎮「燈都」便是特別耀眼的一例。

從工業革命的產業角度看,小鎮開創大世界的先例並非鮮見。比如聞名世界的義大利瓷磚業,它居然高度集中在梭羅薩這樣的小鎮;德國印刷業聞名全球,而它也集中在歐伯瑟鎮上……這說明,一個產業群的形成,具有「小鎮大世界」的現象並不奇怪。問題是,像古鎮這樣既不具備「燈飾」產業的先天條件,又不具備世界級商品市場必須有的銷售與網路的地域優勢,然而它就偏偏將中國燈飾產業之王的實質性榮譽搬到了自己的地盤上,並且讓它生根開花又結出累累碩果,這就是古鎮的神奇之處。

來到「燈都」古鎮,幾乎所有的外界人在為「燈都」驚嘆之餘,立即會發出一個問話:古鎮人憑什麼竟然把一個根本不起眼的地方變成了世界燈飾產業基地呀?

是啊,我們都有些弄不明白。

就說「古鎮」這地名,先前我們一直以為它像山西的平遙、蘇州的周庄、河南的開封等名鎮那麼具有悠久歷史。古鎮的古,其實與久遠的歷史無關,而是始於一二百年前兩個姓古的家族在此安居立業,後慢慢形成了古鎮這樣一個小集鎮而已。40歲以上的人都還記得,二三十年前的古鎮,僅用一支香煙的工夫便可以遛達完的一條小街。小鎮街頭除了一家賣些小百貨的供銷社和幾個擺攤的小販外,沒有什麼其他商市。但古鎮人卻從骨子裡有經商傳統,農民們除了種地以外,農閑時洗盡腳上的泥巴,拎只竹籃、背個口袋,到處撿破爛、拾廢銅爛鐵則是一貫傳統。燈飾產業形成以前,鄰近的小欖鎮人開始以鎖為業,大做生意時,古鎮人則幫助鎮里的小商小販和小欖鎮上的公私企業主,兼當遠行千里之外的供銷員。跑外勤的古鎮供銷員多時達千餘人,這在中山一帶頗有些名聲。

供銷員與純粹的種地的農民相比,見識廣了,腦子也顯得聰明,經商意識必然強人一頭。當袁達光等一批人弄出做燈的名堂後,古鎮人——首先是那些跑外勤的供銷員突然意識到做燈能賺錢,於是迅速調轉船頭,回到故里,你學我學,你干我也干,幾乎是在一夜間把做燈賺大錢的意識,傳遍了古鎮的每一個角落,打開了每一位原本就有經商意識的古鎮人的心扉……袁達光他們做燈時,開始是合股的5個能人自己動手,包攬了一切工序和配件及市場經銷,但後來生意做大了,原材料和配件再不可能單靠合股的幾個人封閉式的拳打腳踢。於是,你做燈罩,我做燈座,你制玻璃,我鑄螺絲……生意就這麼越做越大。而20世紀80年代後,中國人民的生活迅速向小康水平邁進,家居建設似乎標誌了多數國民奔小康的心態,無論從城市還是鄉村,美麗的室內燈具裝飾成為一種必需品,於是燈飾產業市場空前發展,勢如破竹。袁達光們為古鎮燈飾產業發展起了開拓性的作用,古鎮「燈飾一條街」即使在國內同行中也頗有名氣。然而當時的浙江溫州人做燈的水平和數量遠在古鎮之上,加之原有的如上海等國營大型燈具企業仍在主導主體市場,「中國燈飾市場」呈現多個烽火硝煙狀態,誰是老大,誰來稱霸,尚不明朗。

「講什麼都沒有用,論長處,我們古鎮現在的狀況,無法跟別人相比。但我們有自己的強勢,那就是我們想把燈飾產業做成全鎮的龍頭產業,這是影響和主宰全鎮人民今天和未來的歷史選擇!」還是吳潤富,他在新一年的施政報告中,幾乎是用了「背水一戰」這樣充滿火藥味的誓言,向全鎮發出鏗鏘有力的號召。

這是1996年的事。當鎮政府基本完成對原有的集體企業轉制工作後,擺在古鎮鎮黨委、政府面前的任務是:如何確定古鎮未來的發展方向。

當時的古鎮鎮有三大特色產業:一是花卉苗木種植。古鎮農民有傳統的種植花卉苗木技術,據說深圳市民消費的花卉苗木一半來自古鎮人之手。二是塑料加工製品業。1996年之前,古鎮的工業產業比重中塑料加工產值名列第一。再就是新興的燈飾業。

三足鼎立,何以單單選擇了燈飾產業作為發展的龍頭產業?憑什麼?

「憑我們對市場前景的基本判斷。」吳潤富書記對我們的提問回答得很乾脆。但這是他在2006年的口氣。10年前的時候,他可沒有底氣。那時他有的只是一種感覺,一種誓死要把燈飾「老大」的皇冠搶到自己手裡的義無反顧的堅定信心。

「儘管當時我們決心很大,也看到了燈飾產業的前景,但畢竟要把全鎮產業的所有『雞蛋』放進一個籃子,憂心顯然是存在的。」吳潤富書記坦露心扉道,「為此,在鎮黨委提出產業發展設想後,我們專門組織了班子成員和一批企業主到全國各地考察調研,結果是大家認為:國家發展迅猛,人民生活在不斷提高,房地產業至少要持續10年、20年,居室中的燈飾產業肯定方興未艾。古鎮搞燈飾產業干定了!那次考察調研回來後,我們鎮政府立即拍板,確定古鎮未來應當全力發展燈飾產業!

「有人當時提出疑問,說按照經典經濟學家的觀點,發展產業,就像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里一樣,免得一隻籃子掉在地上,雞蛋全部打碎了。也有人勸我,大船不好調頭,還是多個產業齊頭並進穩當。我回答說:『大船何必一定要調頭,如果看準方向,乘風破浪,不是能更快地達到理想的彼岸嗎?』其實問題的根本並非是雞蛋放一隻籃子還是兩隻籃子的問題,也不是大船小船誰好調頭的問題,關鍵是我們對某一產業認識和判斷是否有準確的依據。當時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一鎮一品』戰略,就是一個鎮建立一個品牌產業的發展思路。這是很有遠見和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像我們古鎮這樣的小鎮,放在全國、全球市場經濟體系中看,如滄海一粟。能夠把一個產業做好、做大、做夠,其市場空間和產業空間幾乎永遠是不成問題的,關鍵的關鍵是你能不能把這一品牌產業的主導權握在你手中……」吳潤富10年前就在做「中國燈都」之夢。

他的理論是:世界上任何事物可能有個頭,有個尾。但白天和黑夜則是永恆的。白天有太陽,我們不用愁,晚上就得有燈光。有黑夜,就有我們做燈人的事干,就有永遠的市場讓我們去賺錢。這一樸實而充滿自然辯證法的「理論」,對堅定古鎮人的信心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人可以懷疑生意的終極,但誰能懷疑黑夜會有一天突然消失?根本沒有做燈歷史的古鎮人對燈飾產業的理解,就是從這樸實而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中強化了自己的信心。

而他們的政府領導人則是發展這一產業最堅定的信仰者、支持者、鼓勵者和領航者!

首屆中國燈飾博覽會——吳潤富的勁頭十足。1998年,他就有個夢想——他要在自己的家鄉辦首屆中國燈飾博覽會。

「看看人家浙江義烏人是怎麼搞市場的。他們能夠成為中國最大的小商品市場,就是靠辦博覽會形成了強勢。之後,沒有人再敢與他們義烏競爭。我們古鎮為什麼不能搞燈飾博覽會?」吳潤富在會議上,拳頭在桌子上敲得「咚咚」響。

「人家是義烏,我們是古鎮,一個小鎮也想辦全國大博覽會,傳出去會不會讓人笑歪了嘴?嘻……」有人竊笑。

「小鎮為什麼就不能搞大博覽會?我們古鎮要開這個先例!」吳潤富很不服氣。

「其他的先不說,論燈飾產業,目前溫州和寧波那邊比我們古鎮的燈飾廠家和從業人員還要多,所以我們不算老大。這博覽會一開,會不會讓人笑話我們?」這個問題比較現實。如果博覽會一開,人家多數專業燈飾人員和商家不往你這兒來,還真可能是一場笑話。

吳潤富的嘴角微微一笑,自信道:「這個不用擔心,我已經在溫州和寧波燈飾主那兒了解實情,他們給我反饋的信息,更堅定我們古鎮可以搞燈飾博覽會的信心。」

「何以見得?」

「溫州和寧波的燈飾商家向我透露了一個特別重要的信息:他們那兒的政府並不把燈飾放在當地重要的發展產業上,更沒有像我們古鎮政府能夠傾全鎮之力來支持和鼓勵燈飾產業,所以我認為我們辦博覽會一定能成功!」

反對意見暫時平息。

「現在舉手表決:同意鎮政府今年籌辦燈飾博覽會的舉手……」吳潤富把決策建議亮在辦公會議上。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意見沒有被多數人通過。這是1998年的事。

「不著急。把準備工作和宣傳工作再做紮實一些。爭取明年辦成功!」時任鎮黨委書記的陳付松過來安慰他的搭檔。

吳潤富是個夢想主義者,他認準的目標一定要實現。「因為我的夢想是把古鎮建成中國乃至世界的『燈都』,我要讓古鎮人揚眉吐氣,讓中國人揚眉吐氣!」1999年,吳潤富再次將籌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